40年,工业铸就平凉发展之基

工业铸就发展之基

在全省历年公布的纳税百强名单中,华煤公司、华能平凉电厂等我市骨干工业企业稳居其中。这些企业由于基础雄厚、体量大,以高额纳税的形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工业企业纳税额在我市税收总额中长期占据三分之二以上,成为地方财源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业经济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主动适应市场要求和经济常态,全力做大做强煤电化主导产业,加快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培育形成了以煤电化为主导,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梯次跟进的产业格局,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回顾:平凉工业化之路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全党工作思路调整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平凉工业经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上世纪八十年代,推广华亭煤矿“光面爆破锚杆喷浆支护巷道”新技术,华亭煤矿“急倾斜特厚易燃煤层水平分层放顶煤土作面使用滑移顶梁液压支架的试验”项目经鉴定,认定为国内首创技术;先后关停和转产了地区氮肥厂、焦化厂、小湾煤矿、策底煤矿,组建成立了甘肃省华亭矿务局,华亭矿务局东峡煤矿大块炭逐步进入国际市场,销往孟加拉国;华亭县煤矿、平凉市柳湖春酒厂晋升为“甘肃省一级企业”。

华煤集团现代化矿井

九十年代,工业经济以搞活企业增效益为重点,全区第一轮企业改革全面推开。华亭煤矿大倾角带式送煤技术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技术,平凉电厂开工建设,宝中铁路正式营运,安口南站暨平凉华煤集团煤运专线开通运营,华亭煤矿荣获“甘肃省首批十佳科学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甘肃平凉华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华亭煤矿成立。

进入21世纪后,平凉工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地委、行署做出“三增一稳”和“五个加快”的科学决策,全市上下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营造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组建成立了华亭煤业集团,为打造西北煤炭“航母”奠定了基础。

平凉撤地设市以来,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步伐,全市340户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全面完成,形成华煤集团、祁连山水泥、东部运输、佛明制药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彻底关闭了太统水泥公司等一批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积极引进安徽海螺水泥,建成日产2×4500吨新型干法熟料水泥项目,加快了水泥行业改造升级步伐。

华煤工人正在检修采煤设备

进入“十二五”以来,加快工业园区(集中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载体建设,完成了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发展规划修编工作,初步建设形成了以平凉、华亭、静宁3个省级工业园区为支撑,泾川、灵台、崇信、庄浪4个工业集中区为基础的开发格局,三园四区全部纳入中国开发区公告目录(2018版),为工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有效载体支撑。

现状:总量不断提升 结构持续优化

我市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培育规上企业,扶植中小微企业发展。全市现共有各类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750多户,从业人员5.2万多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户。其中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4户,5亿元以上企业6户,亿元以上企业34户,2000万元以上企业76户。至2017年底,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50.98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84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01亿元,实现利税33.72亿元。目前,全市有煤炭生产矿井24对,核定产能2773万吨,在建矿井5对,设计产能501万吨,2017年生产原煤2007.81万吨;火电装机容量420万千瓦,2017年发电量135.52亿千瓦时;水泥产能500万吨,2017年产量401.91万吨;全省首条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2017年实现达产达标,生产精甲醇60.01万吨。

建设中的平凉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资料图片)

我市围绕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积极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大精准招商力度,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大集团。通过落实相关发展政策和措施,初步形成了以华亭煤业集团、华能平凉发电公司、中电建崇信发电公司、中电建华亭发电公司等企业为主体的煤电化产业集群;以甘肃虹光电子、甘肃红峰机械、甘肃泓源麦迪迈、平凉亨达机械、平凉荣康实业等企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平凉海螺水泥、平凉祁连山水泥、庆华建材公司等企业为主体的建材产业集群;以伊通肉制品、福利制革等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以静宁恒达包装、泾川天纤棉业等企业为主体的轻工产业集群;以平凉中电科、甘肃康博丝特公司、甘肃太爱肽生物工程公司等企业为主体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中电科多晶硅

依托地理、资源等区位优势,抓投入、上项目、调结构,全市初步形成了煤电产业引领,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战略新兴产业梯次跟进的产业发展格局。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煤炭企业14户,完成工业增加值26.0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5.6%;电力企业6户,完成工业增加值12.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8%。

未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全市工业布局更趋合理,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加强。至2017年底,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总规划面积156.3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8.14平方公里。共引进入园企业767户,实施入园项目263项,完成项目建设投资286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9项,千万元以上项目205项;从业人员4.31万人。2017年,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完成销售收入104.95亿元;工业增加值31.64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8.2%;上缴税金5.02亿元。华亭工业园区被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平凉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平凉工业园区煤化工产业基地被认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华能平凉电厂冷却塔

甲醇燃料加注站

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号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城市宽带 络扩容提速改造,实施光纤到户改造和村村通工程,两化融合步伐加快,全市城区、乡镇有线宽带覆盖率及贫困村宽带 络覆盖率达到100%。至2017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达到28.8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65亿元,互联 用户达4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73.7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5.2万户;先后实施两化融合项目128项,完成投资2.43亿元,累计培育新建数字企业150户,规模以上企业云平台应用率达到44%,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达到36%。

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市上下努力培育以煤电化冶为主导,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协调共进的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布局合理、体系完备、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工业已成为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

往期精彩回顾

分享快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快把快乐分享给您的伙伴们吧!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朋友圈”。

微信号:plrb933

微博号:plrbtxwb123

出品:平凉日 社融媒体工作室

技术:崔烘奖

法律顾问:张忠义

投稿邮箱:plrbweixin@163.com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