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无有不愁时

周邦彦的词,沉郁清愁,婉转精雅,余韵袅袅。读到他的《望江南》:“游妓散,独自绕回堤。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无处不凄凄。”便被文字拽进了千年前的时空,但见青衣长衫的俊朗才子,孑然一身独自徘徊在芳草怀烟、密云衔雨的堤岸。眼见风雨欲来,但他并无意回府,府中没有他的心上人,他的心上人,一如探出墙头的别人家的花,吸引着他欲入园一探。可是暮春时节,桃李下尚未成蹊,他亦无法找到入园的路,只能踏马独行。耳边黄莺于杨柳间宛转娇啼,好不欢畅,更衬得他失落压抑。

这是我的想象,因为周邦彦的词总是铺陈含蓄,意境幽深,读词之人可以有千百种的感知和联想。但不论哪种,在这首词中,都能感受到他的哀怨清愁。

爱而不得令人愁,但这毕竟是小愁小怨,也许不会在心里停留太久,毕竟,苦闷时,还有游妓相伴,推杯换盏,酒筵笙歌,这是那个时代男人的惯常消遣。可是那个时代的女人就不同了,即使面对国破亲亡、颠沛流离的境遇之苦愁,即使是金枝玉叶的官家女李清照,也只能独自守着窗儿,看满地黄花堆积,听梧桐更兼细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地度过一天又一天。元宵佳节,也会有酒朋诗侣来相召,但容颜憔悴,风鬟霜鬓,已无心赏灯,“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份无法言说的孤独哀愁,如一把钝刀,一寸寸凌迟人的肉体和精神,无以解脱,痛彻心骨。

写此词时,二人应该均是壮年期,半生的坎坷遭际和此刻的悲凉心境,落墨于笔端,便如装了液压的千斤顶,落下缓缓,但力重千钧,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也许还不够老,还没有老到能够豁达地看待离愁别恨,能够超脱沉静地面对得失生死,不能做到如蒋捷那般超然:“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更没有欧阳修晚年面对“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的孤寂冷清时,却能生发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的安宁闲淡的胸怀。

人生无有不愁时,少年时“为赋新词强说愁”,壮年时“愁聚眉峰尽日颦”,老年时“白发簪花不解愁”,既然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那么不如捐掉俗念,洗却尘心,结庐松竹,徙倚青林,芳草盈阶,茶烟几缕,清静无为,度此一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