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消防救援队伍
跨区域地震救援拉动演练
模拟株洲市石峰区发生地震
震中一老旧工厂建筑倒塌
造成人员被困
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总队命令后
立刻组织消防救援力量
奔赴株洲进行支援
经过36小时的紧急救援
长沙消防救出了17名被困“人员”
圆满完成了本次演练任务
“灾情”来临,长沙消防紧急奔赴株洲
“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12月8日上午6时,接到总队跨区域增员紧急命令后,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立即调派7个消防救援站,26辆消防救援车辆,4条搜救犬,107名救援人员,组成行动一队、行动二队、战勤保障队和信通分队四支队伍驰援“灾区”。
由于“地震”造成前往“震中”的道路被破坏,消防救援车辆无法抵达“灾区”现场,现场指挥员立即下令:“卸下随车装备,徒步前往震区!”
一时间,全体消防指战员携带装备器材,徒步朝6公里外的“震中”地区挺近,开辟出一条生命救援的道路。
执行任务,安全救援展现专业素质
8日上午10时20分,抵达“震中”现场后,长沙消防接到总队命令:对A区1号作业点进行废墟搜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长沙消防立刻制定方案开展搜救。
长沙消防利用携带的救援装备器械进行搜救作业,全体救援人员不惧艰难,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任务。
现场指挥员介绍,本次搜救过程先是依靠搜救犬寻找被困“人员”位置,在确定位置后设立安全员确保救援安全,然后使用起重气垫和液压顶杆开辟出救援空间营救被困“人员”。
经过紧张的搜寻和营救,上午11时,成功救出了12名被困“人员”。
“C区C1作业点厂房倒塌,有人员被困一楼,请长沙消防立即组织向下破拆,进行救援!”8日下午3时30分,随着总队命令的突然到来,消防指战员立刻赶往救援现场。
在现场评估了建筑物的坍塌风险后,指挥员制定了救援计划,设立安全岗哨,调集破拆工具开展救援。
“破拆组从三楼开始进行破拆,至一楼救出被困人员!一号员攀登,二号员三号员进行保护!所有人先系好安全绳,再进入现场进行破拆!”破拆组组长根据救援计划,立即布置队员开展救援他强调安全始终是第一要素,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经过破拆组、外围警戒组和救援组三个小组的奋力合作,成功就出了被困“人员”。
9日上午8时30分,总队指挥部再次发出调度命令:前往D区D1作业点执行井下救援任务。接到命令后,长沙消防立刻组织救援力量,利用无人机侦察,迅速确定了被困人员位置。
抵达现场后,长沙消防使用起重气垫顶开压在井上的巨石,然后由指战员系牢绳索下井救援,现场指挥员再次强调:“下去的时候注意绳索固定,不要碰到碎石,安全员做好保护措施,注意救援安全!”
上午10时左右,被困井下的“人员”被成功救出。
突遇险情,队员临危不乱冷静处置
除了完成总队布置的各项救援任务外,长沙消防指战员还需应对现场突发的各项紧急事件。
8日下午,就在破拆组正紧张有序的执行破拆任务的同时,救援现场突发“意外状况”:一辆车辆被突来的山顶滚石砸中,一人被困车内急需救援。
见到突发意外,现场救援力量立即响应,迅速展开组织待命指战员进行营救。
“赶紧固定住前后轮胎,千万不要让车辆移动!”抵达事故现场后,指挥员立即作出部署,用工具固定住车辆轮胎,防止车辆移动造成车内人员二次受伤增加救援难度。
在对现场状况进行评估后,指挥员迅速作出了救援部署:使用车窗破拆器拆开车辆后挡风玻璃,然后使用顶杆将车顶撑开,使用液压剪将后排座位剪断留出救援空间,接着由一名消防指战员进入用担架将被困“人员”抬出。
经过50分钟的紧急救援,最终成功救出被困“人员”。
9日上午,救援现场再次遭遇突发险情:
B区B4作业点两车相撞,一车坠入深坑,一车侧翻,一人被困;与此同时,D区D4作业点突发山体滑坡,有被困“人员”被埋半米深坑。
面对突发情况,现场指挥员立刻组织两个救援组前往现场。在车辆救援现场,消防指战员根据现场情况,利用车辆破拆器对前挡风玻璃和驾驶室车窗进行破拆,然后使用液压剪将驾驶室破拆,把人员从驾驶室内抬出。
在深坑救援现场,消防指战员抵达现场立即利用铁丝拉 加固护坡,然后在下方搭建木板防止二次垮塌,在进行安全评估后,为防止被困“人员”受伤,消防指战员决定采用徒手挖掘的方式营救被困“人员”。
“在真正的地震灾情来临时,救援现场也会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对我们的救援造成困难。”现场指挥员说到,他表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迎难而上完成救援任务,同时遭遇突发情况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冷静,制定出合理的救援方案。“我们一旦慌了,那威胁的是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整个演练期间
长沙消防全力以赴
展现出一支纪律严明
敢打敢拼的铁军风采
每名消防指战员都时刻牢记
“演练即实战”:
在演练期间的争分夺秒
是为了在灾难真正来临时
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通过此次跨区域地震救援实战演练
长沙消防全面提升了
应对地震灾害的快速反应
快速集结和快速出动能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