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2号”:独步深海的大国重器

▲ “蓝鲸2号”是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图为伫立在海面上的“蓝鲸2号”。

初秋时节,海风习习,在山东烟台的芝罘湾畔,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2号”,雄伟地矗立在码头上。

这座以海上巨兽“蓝鲸”命名的海工巨无霸由中集集团全资子公司——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自重43725吨,有37层楼高,可以在全球95%的海域作业,最大钻井深度15250米。海上钻井平台被称为“流动的国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实力和发展方向。

10年前,中国还完全没有自主制造海上钻井平台的能力。目前,中国在该领域已达到完全自主化,其中超深水钻井平台的超厚钢板、钻井闭环技术更是世界首屈一指,推动了中国海工行业的跨越式发展。2017年5月,“蓝鲸1号”在南海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产气总量超过30万立方米,产气时长、产气总量,双双打破世界纪录,向全世界展示了“大国重器”的实力。

作为“蓝鲸1号”的姊妹船,“蓝鲸2号”在项目建造工艺等方面比“蓝鲸1号”有重大创新突破,有了这枚定海神针,我国将向更深海域里探求清洁能源,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也更加坚定。

肌肉强马步稳 12级台风屹立不倒

程骋,“蓝鲸1号”和“蓝鲸2号”的生产经理,年仅33岁的他已参与了蓝鲸系列、COSLPIONEER等8个重大海工项目的生产建造。

在程骋带领下,“中国力量”采访组登上了“蓝鲸2号”。沿着外旋梯一步步拾阶而上,脚下就是浩瀚的大海,从地面到“蓝鲸2号”的甲板有50多米高。站在一个足球场面积大的甲板上,迎面吹来阵阵海风,可以感受到“蓝鲸2号”矗立于大海之上的壮观与豪迈。

为什么能具备如此强大的抗台风能力?程骋介绍,主要是有3个原因:第一,船体结构强,“肌肉强壮”;第二,配备DP3动力定位系统,“马步扎得稳”,在12级台风下平台位移不超过11米,倾斜角度不超过2度;第三,采用使用100毫米NVF690超厚钢板,抗扭曲能力强。

“蓝鲸2号”与“蓝鲸1号”整体设计和概念设计相同,但在“蓝鲸1号”的基础上有更多的改善和优化。蓝鲸2号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内功”上,液压双钻塔系统工作效率提高30%,生产建造时间减少了半年,“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时间更短,‘蓝鲸2号’走出了一条‘降本增效’之路,这也是中集一直坚持精益ONE模式(Optimization Never Ending——改善永无止境)的体现。”

创新建造方式 国产化率达60%

▲ 为“蓝鲸姊妹”合拢的固定式起重装备“泰山吊” 由中集来福士研发。

为解决这一痛点难点,中集来福士研发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固定式起重装备“泰山吊”,它是全世界起重能力最大的桥式起重机,坐电梯从底到顶要足足3分钟,这座近乎巴黎凯旋门高度和跨度的龙门吊,正如它的名字“泰山”一样,一次可吊起2万吨的重物,至今为止已保持长达10年世界吉尼斯纪录,令欧美发达国家望尘莫及,只有它才能吊起蓝鲸号的上船体。

生产中,只需将半潜式钻井平台分为上下各15000至20000吨的部分分别建造,最后交由“泰山吊”整体合拢,大大缩短了工期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说到“蓝鲸2号”的国产化,程骋骄傲地说:“蓝鲸2号”的国产化高达60%,而在10年前,中集来福士建造第一座半潜钻井平台只有10%。”

国内首次成功完成闭环试验

27354台设备,968个子系统,40000多根管路,50000多个 验点,120万米电缆拉放长度……这套庞大的系统组成了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2号”。然而,如何让如此多的设备和系统协调运作?在试航中进行调试尤为关键。所谓试航,即是对“蓝鲸2号”的整套系统进行测试、调试,这个过程需要全船工作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侯立平,“蓝鲸2号”调试经理,负责交付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这座“海上巨无霸”的总指挥。

“蓝鲸2号”试航有200多名人员参与,包括船东、船检、供应商、船长、QC、生产、调试、技术等诸多部门。试航中,“蓝鲸2号”成功完成了DP3操作模式下的电力系统的闭环试验,该试验是国内首次成功完成这一技术课题,也是海洋工程能源及动力系统优化的重大突破。其中,短路试验的风险和难度是最高的。侯立平和他的团队凭借极强的调试技术能力,最终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试验。

为建设海洋强国不懈创新

中集来福士拥有一个国家级海洋工程研究院——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海工院”),是国内最大的深水海洋平台研发基地,“蓝鲸2号”正是在这里研发和设计的。

海工院位于烟台市高新区,走进这座现代化的大楼,眼前的一句标语让人印象深刻:“Set A Goal,Never Say No。设定一个很高的目标,哪怕像梦一样,我也不说不能。”

邵彬豪说,在“蓝鲸1号”之前,公司产品的钻井系统总包给外国企业,成本占工程总投资的40%左右。而从“蓝鲸1号”开始,中集来福士决定拆解钻井包,消化吸收国外技术,以求掌握话语权和主动权。“这标志着中集来福士走出了钻井系统研发的第一步。可以说,蓝鲸号走出了一条总包的路子,我们核心装备的技术也有了重大突破。”

海洋强国,装备先行。作为中国海工行业的领军企业,持续创新的中集来福士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号召,主动变革,转型升级,向油气细分领域、深远海渔业领域延伸,建造一流海工装备。

能够解决上万人口用电问题的浮式电站解决方案,可以海钓、吃海鲜大餐的海洋牧场平台,能养殖上万吨三文鱼的深水养殖工船,实现海上生活的智慧海上综合体……在中集来福士的展厅里,这个雄心勃勃的海工企业已描绘好未来的大海洋产业蓝图。

另一边,程骋又投入了一个新的领域——Havfarm 1深水养殖工船项目,这是全球最大最先进的深水养殖工船项目,总长385米,包含6座深水 箱,实现智能化养殖,10个人就能养1万吨三文鱼。

大国重器的“深圳力量”

从2008年被中集集团正式收购开始,中集来福士就被注入了深圳基因。在这10年里,中集来福士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扩大海洋开发领域,体现了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深圳精神”,“蓝鲸1号”和“蓝鲸2号”正是中集整合利用全球资源发挥深圳科研实力的代表之作。

10年前,当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决定进军深海海工领域,曾遇到了巨大的压力。面对质疑,麦伯良发出了“中国海工,舍我其谁?大国重器,舍我其谁?”的豪言壮语。十年间,豪言壮语成为了现实。中集来福士从“一无所有”到“世界领先”,设计建造出全球最先进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跻身世界海工装备第一梯队,充分展现深海海工的中国力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