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崇明迈入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新征程。2017年1月,第一届崇明区政协成立,明确提出了“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议得更精、做得更实”的工作标准。
五年来,一届区政协常委会立足人民政协新方位新使命,带领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人士,深耕主责主业、积极参政议政,用脚踏实地的作风,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为全力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五年,崇明发展恰逢重要的战略机遇叠加期、生态潜能释放期、美丽蝶变加速期、干事创业黄金期,迈向新时代新征程的崇明政协,将为新崇明新发展贡献更多的政协智慧。?
搭建平台让履职更专业
用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区政协抓住了政协思想政治引领的核心要义,锚定提升委员履职能力这个抓手,通过“崇明草堂论坛”“委员大讲堂”“书香政协”等项目建设,努力为委员夯实基础、履职尽责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区政协嗅到了新发展理念的气息,立即着手筹备次年轮值召开的长三角十三县(市、区)政协工作研讨会。经过半年多的精心部署,“崇明草堂论坛”应运而生。2019年9月,20位县(市、区)的政协领导受邀齐聚崇明,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政协的地位和作用为议题,共谋共商共解政协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命题。这是一次主动跨越,助推党委政府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为不断深化委员学习教育,提升履职效能,区政协突破以往专题 告会单一授课模式,改善授与学的互动,创建“委员大讲堂”精品理论学习品牌,鼓励委员听、委员学、委员议。这也是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崇明草堂论坛”的拓展和深化。
2020年6月,全国政协常委、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受邀来崇,作“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战略当成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举措”主题 告,向各界人士宣传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凝聚了社会共识。
五年来,区政协围绕“人民政协基本理论和实践”“中国知识分子对文化自信的认识和追求”等主题,共举办20多场讲座,超过2000人次参加。还通过打造“瀛洲书院”“委员书屋”“委员书吧”,进一步推进“书香政协”建设。2020年以来,开展读书分享会等系列读书活动20多场,400多人次发言交流。?
让民主监督发挥更大实效
引导委员“敢监督、真监督、善监督”,精心打造“民主监督范本”,是区政协智慧履行“监督权”,探索融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的民主监督新模式的一次重要实践。全面巩固民主监督成果,次年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的“回头看”,是以再监督、再视察、再问效的姿态继续发挥民主监督常作为、实作为、硬作为的连续性作用。
2018年初,区政协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启动会举行。区政协明确了领导小组和6个工作组的主要任务、监督重点和监督方式,超过一半的区政协委员参与其中。工作组成员花几个月时间,分赴18个乡镇,明察暗访村居、企业、商业街、菜场等点位110余个,开展了3轮共42批次集中监督视察,收集了有关问题与建议意见110余条,形成了高质精准的专项民主监督 告,向区委、区政府作情况通 。
同年9月11日,在区政协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专项民主监督情况通 会上,委员们提出要突破“湿垃圾不出镇”的思维定势、加强对末端处置站点的整体性布局等建议。
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远未止步。2019年,区政协针对去年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症结是否得到妥善解决开展“回头看”,继续深入挖掘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意见建议。连续两年的专项民主监督,使政协工作机制更加规范、更加完善、更加成熟。“回头看”的连续问效、不走过场,让区政协“协商监督在一线”专项民主监督品牌获得了“长效、务实、硬气”的口碑。
2020-2021年,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专项民主监督的基础上,崇明政协进一步深化机制、规范模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管理专项民主监督,通过做到“三个全覆盖”,即专委会全覆盖、乡镇联络组全覆盖、委员全覆盖,引入“三类参与者”,即引入第三方机构、运维单位、村民代表,开展民主监督,发挥了民主监督的桥梁纽带作用。
五年来,区政协常委会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推进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优化营商环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管理等主题,系统部署专项民主监督和“回头看”工作。通过专委会牵头,依托联络组分批次、分区域,持续开展明察暗访、问卷调查、监督调研220余个点位,参与委员近600人次,共收集相关问题及意见建议千余条。?
建言献策改善民生福祉
五年来,区政协委员,参加区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区政协各界别、专委会、联络组,紧紧围绕本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事项和热点问题开展调研,通过专题议政、提案、社情民意等方式履行职责,努力为崇明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围绕“助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主题,区政协每年选取一个视角,鼓励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区政协各专委会等开展调研,形成成果,集中议政,科学建言崇明发展,充分发挥委员“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的智囊作用。专题议政会上,向职能部门建言了诸多关系生态岛发展、关系民生福祉、关系城市形象的要事实事,其中,关于“加快构建花卉研产销全产业链”“推进大交通格局下的产业导向和布局”“拓展‘两无化’农产品体系”等意见建议,正转化落实在崇明的发展过程中。
百联崇明综合体自2012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后,因各种原因数次延后竣工交付,直至陷入停工状态。多年来,政协委员采用集体调研、提案公开等多种形式,推动引入万达集团,重启项目进程。2020年11月27日,崇明万达广场正式开业,当天,人潮涌动,场面火爆,首个现代化大型商业综合体为崇明人民提供了全新的消费体验。
2020年“五一”期间,G40长江隧桥持续拥堵30多个小时,50多名区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社情民意信息员,提交28篇社情民意信息,反映过江交通拥堵问题。区政协成立专班、统筹协调,将《切实解决长江隧桥“堵点”,建设“畅通长三角”》的专题社情民意信息 送市级层面,直接推动了市、区有关部门优化隧桥管理和信息发布机制等措施的落地落实,带动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市级层面得以推动解决。
五年来,区政协共收到提案1036件,立案887件,立案率为85.6%。其中,“解决或采纳”及“列入计划拟解决”的提案为791件,占提案总数的89.2%。共收到社情民意信息2164条, 送区领导175条、有关职能部门252条; 送市政协1008条,130条被采用; 送全国政协25条,10条被采用。?
打响“协商于民”工作品牌
崇明是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根据崇明实际,区政协以“协商于民”政协委员工作站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委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途径,自2019年起,在18个乡镇和生态集团设立了19个政协工作联络组,开展新形势下的委员参与基层协商的探索实践。
为了方便装卸农产品,崇明许多合作社在“菜篮子”工程车上加装了液压尾板。但“改装车”屡受交警查处,“菜要送,钱要罚,有点吃不消”。2020年8月,政协委员深入合作社调研崇明实情。一方面,是公安交警根据现行交通法规采取的执法行为,正当有理;另一方面,是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因生计所需生出的“劳动智慧”,也属无奈。通过区政协搭建的“请你来协商”平台,职能部门、合作社、政协委员等进行面对面地充分交流,协商形成了对全区农产品运输车辆进行改造登记服务的协商成果,问题得以解决。
在各级协商平台的助力下,新村乡新洲园艺场的种植户清退问题得以解决,从“调”的角度缓和了“诉”“访”矛盾;城桥镇“探索潮汐式停车”顺利推进,很好地解决了老城区居民停车难问题;派驻到村里的政协委员丁美红,在联系村居时,发挥自己法律专业特长,化解多起拖欠农户土地流转费的社会矛盾。
下到基层一线,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被激发出了新活力,“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区政协将政协制度优势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取得了促发展、惠民生、聚共识的明显成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