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到周代,谷物种植业己发展戍为社会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部门。相比之下,畜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了,采集狩猎活动则己完全成为农业经济的补充。
周人最初生活在适于种稷的黄土高原,很早就是一个经营农业的部落。《诗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十多篇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充分反映了当时农业的状况。《豳风·七月》就是一首完整的农事诗。诗中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女工及采集、狩猎等事项。其它诸如《周颂·臣工》、《大雅·生民》、《大雅·绵》、《小雅·甫田》等等也都能反映当时农业生产的情况。
(西周晚期颂簋,山东省博物馆藏)
周代农业生产工具虽然仍多为木、石、骨、蚌所制,但金属农具使用日渐增多。“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钱为铲类,镈为锄类,铚艾是收割工具,这些农具大都为金字旁,即是使用金属农具的一例。人们在生产中采用协作的方式,于是有“千耦其耘”、“十千为耦”的说法。
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现在的陕西彬县)。 周人早先并无“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他们居住稳定,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离乡远徙。他们历尽艰辛,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产生“周”的概念。“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周代酒器)
周国兴盛于周文王昌作首领的时候,在他的统治使周国势力强盛,文王死,次子姬发即位,率兵会盟军于孟津(今河南孟津),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率戎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与商朝七十万军队大战于牧野(今河南汲县)。周军大胜,纣王于鹿台身被珠宝玉器自焚。商朝亡,因为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朝立。周武王在沣河东岸又建镐京,丰镐二京隔水相望,有桥相连,并称丰镐城,即宗周。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那时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 先后起来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把他们称为“春秋五霸”。
(利簋是已出土的商周彝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在周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它的重要性,在于它真实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周武王克商,及其时间近年来,众多专家在考古研究和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又通过现代天文学方法回推有关天象,从而认定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年代的首选。)。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的战国时期,经过春秋长期激烈的争霸战争,到战国开始,主要的诸侯国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国,历史上称之为“战国七雄”。
周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影响至今的朝代,那是百家争鸣,诞生了各大名家,至今我们仍在研究和探索这个时期的重要文献。这个时期主要的思想派别大家有: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春秋》、《孟子》、《荀子》。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作品:《道德经》、《庄子》。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商君书》、《管子》。5.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6.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作品:《公孙龙子》。7.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8.纵横家,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鬼谷经》。9.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作品:《吕氏春秋》。10.农家,代表人物:许行。11.小说家,代表人物:虞初。作品:《虞初周说》。
周代,青铜器文明的时代,更是应用的相当广泛。春秋战国时期,做为中国最后一个青铜器时代,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青铜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西周.青铜盛酒器 盉)
当前考古学界认为,中国开始使用铁的时间不会晚于公元前7世纪,或者甚至不会晚于公元前6世纪。在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材料见之于《左传》,此书记载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刑法于一套铁鼎之上。从战国时代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兵器、农具和器皿都是铁制的,许多学者认为这几个世纪农业产量已经增加,正在发展的冶铁技术很可能是一个因素。其他的因素大概是,日益扩大地采用了灌溉和排水的技术和肥料,特别是耕种大片新的土地。
(战国.青铜盛酒器 提梁盉 从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其酒器主要以青铜制品为主。酿酒技术已有了明显的提高,酒的质量随之也有很大的提高,饮酒的方法是:将酿成的酒盛于青铜垒壶之中,再用青铜勺挹取,置入青铜杯中饮用。)
可是,不应把这些及其他的技术改进的效果估计过高。在整个战国时期,铁相对地说依然是很少的,当时的铁常常是铸铁,而不是锻造的,因此比较软而脆。许多工具继续用青铜、石块、木料或贝壳制成。
中国首个水利工程始于周代,最终是为了帮助农业灌溉。这总理关于魏呃,孙书敖谁服务楚庄王筑坝拦河灌溉蓄水池在今天的北方安徽省。为此,孙书被誉为中国第一位液压工程师。
(春秋.青铜盛酒器 罍)
周代农业和人口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周代关于饮酒,吸取了商朝肆意饮酒、霍乱朝纲的行为做出了禁酒的法令。不过西周幽王也还是在酒肉中和他的爱妃褒姒酒后烽火戏诸侯而丢了天下。酒诰的发布,也说明延续商代的饮酒习惯成为在王宫中的不可能,据说讨伐商纣王的一条罪状就是说他好饮酒。
(战国.青铜盛酒器 扁壶)
周代,在酒类的发展史中,也有重要的记载,就是这个时期驾驭了酒曲的使用,使得酒在这时期的驾驭酿造。西周时期(都丰镐京,丰镐两京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座城市,是历史上第一个有严格规划的都城,也是周礼的诞生地。),农业的发展为酿造黄酒提供了完备的原始资料,人们的酿造工艺,在总结前人“秫稻必齐,曲药必时”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据《尚书·说命》记载,“著作酒醴,尔惟曲蘖”。据《礼记·月令》记载,“乃命大酋,秫稻必齐,曲蘖必时”后来也作为酒的代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