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百年蓝天梦。从2007年2月年国务院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到2017年5月首飞,C919大飞机经历了整整十年的磨砺。
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作为中国航空工业机电系统的牵头单位,自2008年起全面参与了C919大飞机在液压系统、燃油系统和空气管理系统这三大系统的型号论证、联合设计及研制等工作。液压系统民机总师杨上保对此更有着一番不同于他人的情愫。
“救火员”
作为民机专业总师,杨上保的职责是“组织设计团队开展研发工作,及时处理研发过程出现的技术问题;借鉴和总结民机研发流程,为南京机电的研发体系提供参考意见”。短短的四句话,看似很简单,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其中的艰辛只有民机人才能体味。
液压系统的研发设计工作包含需求分析、功能原理设计、可靠性分析、结构设计、疲劳应力分析、接口设计、重量设计、验证设计、验证设备设计,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导致评审不能通过、试验结果失效、产品研发反复。所以,液压项目设计团队的工程师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杨总,帮我看看这里行不行?”C919液压项目产品在初步设计阶段,主管设计师都是刚入职未满两年的年轻人,拿不准或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经常这么喊一句。“说实话,开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很忐忑,民机产品设计遵循国际航空标准,很多标准我也没有看过或者详细理解应用过,但作为设计团队的带头人还得硬着头皮去处理,因为我担心我的信心缺乏或畏难退缩会影响这个年轻的团队去探索民机液压产品研发新领域的勇气和士气,所以每次被主管设计师‘传唤’时,我表面‘装’得很镇定,跟他们一起讨论、分析、学习标准、评估设计合理性,然后大胆地做出一个决定,这样行或者这样改一改,先让工作往下开展。但是‘忐忑’还在心中,私下会继续考虑这个问题,回顾参考以往的案例,仔细阅读理解使用标准,直到确认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民机研发设计我们是首次进行,很多时候我们团队都是在探索和‘忐忑’中前行,而且这种状态还会持续到项目鉴定成功。”杨上保说。
民机液压产品的介质是磷酸酯液压油,这种介质与以往使用的液压红油完全不同,采用EPDM的密封件如果接触到红油会被腐蚀失效。但是民机液压产品装配是在同一个装配大厅由相同的人员实施。首批产品进入装配线时,液压项目设计团队非常担心,所以基本上是守在装配大厅,时刻监督装配过程。也许是一个阶段养成的工作习惯,到后来,没有设计团队在现场,民机产品都不敢装配了。再往后,无论是装配过程出现问题,还是试验过程出现问题需要分解产品,主管设计和装配人员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等杨总来看看,我们再开始吧。”
产品研发,设备先行,液压系统产品介质磷酸酯液压油在南京机电是一种全新的液压介质,所以产品的验证设备需要重新建设。液压产品的研发设计初期,由于主管设计师都很年轻,没有设备筹划的经验而且忙于产品设计,所以试验设备的筹划任务就自然而然地落到杨上保的肩上。为了投入最小规模的设备完成所有液压产品的验证试验,杨上保组织团队合并产品同类项和试验项目同类项,规划建设四个试验台完成四种产品的验收试验和重要的鉴定试验,从理解产品规范和RTCA |DO-160G到梳理试验项目和试验需求,到提出试验设备技术需求,杨上保始终和团队成员并肩战斗在一起。
民机产品的试验有两个“符合”,首先是试验过程符合试验大纲,然后是试验记录能够充分证明试验试验过程有效。这两个“符合”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当首飞安全试验被客户检查判定无效后,液压项
目团队的试验人员行动就变得非常谨慎,无论是设备故障还是试验正式开始前,还是那句话:“请杨总过来看看再定吧。”
对于民机产业而言,人才的积累是最关键的。自从接手C919项目以来,杨上保就是这样挑着重担带领着研发团队的年轻成员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着、成长着。虽然这个过程很艰难,但杨上保却自信满满地表示:“相信不久的将来,航空工业南京机电这支年轻的民机研发团队会快速地成长起来。我有信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