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军
一、发现、采好社会新闻是 道好企业社会新闻的前提。
(一)关于企业社会新闻题材的发现
1.从社会生活新变化中发现社会新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石油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新变化。过去那种“好女不嫁石油郎,一年四季守空房”的陈腐观念得到了彻底的转变,石油人的保健意识和消费意识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2.从企业人物的命运中发现社会新闻
人是世界的主宰。围绕人物写新闻,题材是取之不尽,
3.从突发事件中发现社会新闻
表现出的高贵品质。
4.从珍闻奇观中发现社会新闻
珍闻奇观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一个社会新闻品种,大家遇到线索时千万不要放过。
1.保持新鲜感
2.求实态度
采访新闻,一定要深入现场,力求做到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样做,一是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二是新闻现场感的要求。
3.从身边找新闻
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变动的事实。我们知道,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因此随时随地都会有新闻发生,新闻
4.把握“拉 ”时机
一般来说,新闻要抢。但是也不绝对,有些时效性要求不高的内容,可以不抢。有时偶尔发现一个新现象,还需要更深入地采访,还需要理一理,想一想,有的稿件还需要磨一磨。若是挖到篮儿里就是菜,就会显得浅薄,没有“嚼头”,还会成了“大衣料子只缝了件马甲”的结果。有时,就像钓鱼人做的那样:发现有鱼,先养一养,静观浮子,选准时机,再起竿拉 。
果。有时,就像钓鱼人做的那样:发现有鱼,先养一养,静观浮子,选准时机,再起竿拉 。
5.软塞思路
一只盛干红的玻璃瓶,瓶口盖有软木塞子。你想喝干红,用手起塞子,起不开,用东西撬,撬不开。怎么办?很简单,用力往下一按,干脆把塞子按进瓶子里,一样能喝到干红。这就叫“软塞思路”,也就是逆向思维。新闻采访很需要“软塞思路”。
在采访中,大家的思维是相当活跃的,一个方向不行,马上要掉转枪口,从另一个方向想一想,千万不能一
二、写好社会新闻是 道好企业社会新闻
新闻写作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笔者在这里谈些“断想”式的一孔
1.选准角度
新闻 道作为文字交流的一种形式,其角度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角度,即看事物的出发点,又称作“视点”、“观点”、“观察点”等。文学艺术创作讲究角度,新闻写作同样重视新闻角度。新闻角度的选择是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一环。它把握得如何,是直接关系一篇 道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新闻 道活动中,新闻传播者对采集的新闻素材,总是要进行分析比较,找准最佳视点,选取最佳材料,择其最佳表现手法,来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
在新闻 道活动中,新闻传播者对采集的新闻素材,总是要进行分析比较,找准最佳视点,选取最佳材料,择其最佳表现手法,来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
例如:1998年3月31日《吉林石油 》第二版刊登的《“金四嫂”闯市场》的 道就是选准了企业职工家属“
2.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一种新闻 道手法,也是社会新闻的一种特色。它属于典型 道的一种,但在典型 道中,它的 道口子更小,角度更独特。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选择,善于
例如:2007年6月7日《中国石油 》一版刊登的题为《百鸟争鸣莫莫格》的通讯,就是一篇以小见大的稿件。写的是吉林油田所在的莫莫格自然保护区里,虽然油井林立,但百鸟争鸣,从这一自然景观看到了英台采油厂注重绿色环保,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用百鸟争鸣这一小事看绿色环保成果,可谓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稿件。
以小见大,还要求我们多 道一些不凡的“小人物”,多 道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劳
3.讲究人情味
4.挖掘细节
采写新闻作品,尤其是通讯类作品,如何挖掘、把握细节,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一篇通讯成功与否,就看你掌握有多少细节,其中又有多少精彩的细节,在写作中,你又是如何安排、穿插这些细节,在你的笔下,这些细节是否生动形象,保持了生活的原味。
关重要的。可以说,一篇通讯成功与否,就看你掌握有多少细节,其中又有多少精彩的细节,在写作中,你又是如何安排、穿插这些细节,在你的笔下,这些细节是否生动形象,保持了生活的原味。
总之,要想采写好企业社会新闻,就要在发现线索、采访新闻素材,精心写好新闻上下功夫,发挥社会新闻的社会功能,起到弘扬正气,鞭挞胁恶之目的,寓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为一体,采写出更多更好的、读者喜闻乐见的企业社会新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