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规模最大的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
●世界首创最先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打捞技术
●世界首个古船考古发掘、整体迁移、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展示同步实施的项目
上面的重点都围绕一件事儿~
一件足以让考古圈和文物迷兴奋雀跃的事儿~
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古沉船整体打捞与保护工程——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今天在上海正式启动。这艘清代同治时期的木质帆船是继35年前发现的广东宋代“南海一号”沉船之后,中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
为了完整揭开这艘古船的神秘面纱,打捞将采用世界首创的技术,用巨大的沉箱把古船及其附着的泥沙海水全部包裹起来,整体吊运。未来,在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将为这艘古船打造一座专门的“活态”博物馆,人们可以一边参观,一边同考古人员逐步揭开古沉船的诸多未解之谜。
视频制作:楼嘉寅
启动仪式在外高桥码头“威力”号打捞船上举行,往东63公里就是长江口崇明横沙水域,长约38.5米、宽约7.8米的长江口二号古船就静静埋藏于5.5米深的淤泥之中,左倾27度,微露右舷,结构较为完整,被专家判断为明清时期广为使用的平底沙船。
市文保中心副主任翟杨介绍,这艘古船被人所知,还要从2011年上海市文物局启动了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说起,通过陆地调查走访、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当时收集到长江口水域150余条水下文物线索。
2015年通过声纳扫测技术发现的一艘民国时期的铁质沉船“长江口一号”,随后又在该沉船北部发现另一艘体量较大、保存完整的木质古沉船,考古编号为“长江口二号”。从此,拉开了解码长江口二号古船的序幕。
从发现到确认古船的年代和价值就用了6年,这期间考古专家探明船体有31个舱室,选取前后4个舱室进行了小范围清理,都发现码放整齐的景德镇窑瓷器等精美文物。2021年7-9月再次水下调查发现了元代瓷器、高60厘米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等大型整器,特别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书“同治年制”款,为古船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南海一号”残长约24米,出水文物超过18万件。而长江口二号古船比“南海一号”规模更大,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发现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古代木质沉船之一,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另外,在船体及周围还出土了紫砂器、木质水桶残件、越南产水烟罐。翟杨说,分析这艘船的文物和构造,对于研究海上丝路具有重要价值。“像越南产的瓷器,不是成批出现的,应该是船员生活的用品;船体构件树种分析结果是婆罗娑,产自于东南亚”,翟杨希望能解开这些谜,“这艘船到底是哪里造的?船员是不是有外国人?还是中国人去过东南亚,带回来这些习惯?”
由于长江口泥沙含量高且水流速度快,为防止船体在打捞工程中散架,文物部门决定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整体打捞的技术。用长达51米、宽19米、高9米的特制弧形沉箱将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江水、泥沙包裹起来。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副局长周东荣,将其形容为“大海捞针”,“难度是世界级的,依赖中国的高端制造能力,只能是综合国力的提升才有这种加工设备。”
简单举例,弧形梁需要通过锁扣来连接,但要在一根直径17米的梁上把精确度控制到±5毫米,而后穿引这根梁的光纤的监控技术也要精确到毫米级,才能实时监控这根梁行走的位置,最大程度地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原生性和完整性,保障文物安全。
这一打捞技术结合了核电弧形梁加工工艺、隧道盾构掘进工艺、沉管隧道对接工艺,并运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综合监控系统等目前全球最为先进的高新技术。同时,这些技术也是首次应用于文物保护和考古领域,真正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
(海上等比例打捞试验图)
22根特制巨型“弧形梁”再加上江水、沙泥、沉船,沉箱总重量近1万吨,打捞后的迁移又是一大考验。
周东荣介绍,上海打捞局“开脑洞”为沉箱量身定制一艘“中部开口”的工程船,开56米长,20米宽,9米深的洞,把1万吨的沉箱全部放到船的肚子里面,避免了起吊过程中对它的影响,并“怀抱”长江口二号古船驶往目的地。也就是说这一条古沉船从离开泥底,所有的上下的移动过程控制在几米之内,文物扰动尽可能的少。
按照计划,长江口二号古船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打捞与迁移任务。上海市委市政府选址杨浦滨江上海船厂旧址,利用两个老船坞和保留的历史建筑来筹建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
上海市文物局局长方世忠说,“考古工作和公众考古的普及是同步的,让长江口2号古船博物馆成为生活秀带的重要文化地标,不仅是考古界的一个重大发现,也是对市民进行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一次大启蒙,更是上海乃至中国科技创新的一次大集成。”
长江口二号古船的打捞和保护,是中国水下考古迈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将显著增强我国水下考古在国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并有力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