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广场。 (莫正德 摄)
毛泽东同志故居。 (莫正德 摄)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龚文彬 摄)
韶山市银田村。 (莫正德 摄)
韶山城区。 (喻名才 摄)
乘风破浪勇向前
——韶山市2020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贺凌云 肖燕
越是艰险,越体现勇气担当;越是艰险,越需要苦干实干。
直面国内外复杂严峻环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韶山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一年,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国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等12项国省荣誉。
2020年,韶山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实践,以改革开放激发活力,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乘风破浪,奋勇前行,奏响了领袖故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动人乐章,书写了红色韶山山清水秀人民生活幸福的美丽画卷。
“三大攻坚战”结硕果
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结合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韶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建立“村+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带动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发展产业,与贫困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韶山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
韶阳村的茶叶车间、双石村的薯粉加工基地、黄田村的研学训练园,韶山市始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建立扶贫基地,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实现了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同步提升。
银田镇华南村将抛荒土地复垦流转,利用“药王谷”农旅融合项目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将玉竹、黄精和白芨等珍贵中药材种在地下,为同村89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为18位建档立卡贫困户种下了生活的希望。银田镇银田村创建的扶贫产业基地,与该村所有的6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协议,2020年村级集体收入达114万元,相比2018年增长近8倍,人年均收入超过2.98万元。
克服疫情影响,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社会帮扶多管齐下,汇聚扶贫路上强大动能。韶山市坚持以就业促增收,通过采取岗位推送、公益性岗位安置、劳务输出等措施,精准做好贫困群众稳岗就业工作。目前,全市有1809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务工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3.7%。深入开展“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主题活动,为177户贫困户捐款捐物,并提供陪护照看、心理疏导等,累计对接6600人次,位列全省第三。依托扶贫日等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志愿者、妇联、团委、关工委和爱心企业等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近三年整合社会资金500万余元。如今全市贫困对象年人均收入达1.39万元,群众满意度99%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韶山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0年,韶山市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5%,大气环境质量稳居湘潭市第一。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地表水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土壤质量总体稳定。
防控风险,是发展的底线。韶山市统筹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等风险,措施有力有效。在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方面,韶山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加强争资争项,推动平台转型,综合运用各类措施缓释风险,成效明显。
高质量发展显成效
2021年新年伊始,韶山市迎来开门红,三一(韶山)产业园项目在韶山宾馆签约。产业园项目规划用地500亩,拟投资10亿元,将建设数字化叶片生产厂房(灯塔工厂)及有关配套设施。
2019年12月三一(韶山)风电落户韶山,1个月之内完成厂房建设,3个月之后生产出第一支风机叶片,再到如今全线提速生产,第1200支叶片顺利成型。三一(韶山)风电的经历,创造了叶片行业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用时的最短纪录,也刷新了韶山项目服务效率的最高纪录。
抓项目,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过去一年来,韶山市以项目带投资,以项目促发展,深入开展“奋力奔跑 合力攻坚”项目竞赛活动,全年共签约项目71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3个。有48个重点项目落地建设,25个项目投产运营,钰盛科技从洽谈到建设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三一(韶山)风电成为投产首年就实现8亿元产值的企业“明星”。
以创新为源动力,以韶山高新区为主阵地,积极布局“专精特新”产业,韶山工业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我们生产的‘猴车’已全面替代进口产品,还远销越南、印尼、肯尼亚等国。”手捧省长质量奖,湘潭市恒欣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道出其中的奥秘——追求创新。企业研发了液压驱动型“猴车”(煤矿架空乘人装置),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其物联 管控系统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恒欣实业还构建了颇具特色的“创新驱动三链”恒欣矿山装备质量管理模式。
2020年,韶山市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4%以上,拥有省级孵化器、技术中心、众创空间、星创天地和产学研基地等20余个,万全裕湘不饱和脂肪酸、鼎熠新材碳化硅防弹片等9大创新成果成功转化。工业税收逆势增长3000多万元,规上、高新、税收过千万的企业分别新增11家、9家、8家。四棱数控、江冶机电等高新产品获评省“两型”产品。
旅游产业是韶山的支柱性产业。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韶山的旅游业发展按下了“暂缓键”。韶山市主动出击,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支持旅游市场营销推广、开展旅游业务免费培训、优化景区景点环境以及切实落实税收减免政策等方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促进红色旅游加快复苏。
致力于旅游体验项目建设和文创产品研发,统筹发展红色研学、特色民宿等业态,韶山旅游供给持续优化,有效拉动了旅游消费升级。2020年,韶山主要景点共接待来韶游客1105.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3.75亿元。
抓鱼、夯土、割稻子……12月气温骤降,知行研学实践基地负责人毛频却忙得热火朝天,明德天心中学和深圳市南头中学先后有近1700名学生来韶山研学旅行。
“今年10月21日才开业,如今已接待了1.1万名研学人员,平均每户村民增收7000元。”毛频说,上半年因疫情影响未营业,刚好利用这段时间对基地周围进行了整修,并为农耕体验项目耕种了十余亩红薯。“开业以来整体形势不错,在疫情不反弹的情况下,我们有信心做得更好。”
24个城市、137家企业、800类产品;VR全景、5G科技、智慧旅游;直播带货、文创产品销售、项目签约……7月,2020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湘潭首届红色文化产业博览会在韶山举行,全面展示各地红色文化新业态、新产品以及新线路,让游客全方位了解各地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成果,也为参展商相互交流经验、探讨红色产业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平台。
今年以来,韶山市还大力组织策划市场营销推广活动,成功举办“真情闪亮·炫动韶山”抖音视频大赛。通过开展旅游从业人员线上培训,依托“韶山公共文旅云” 络直播的方式组织开展了旅游从业人员线上培训,邀请省内旅游业专家来韶讲课,针对疫后旅游业形势、导游服务技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交流,直播收看总人次达1万余人次。
棠佳阁文化体验园项目等7个重点文旅项目纳入省文旅产业项目库,完成韶山景区健身步道建设项目立项,推进全域旅游咨询服务点复工建设,优化最忆韶山冲演出项目剧场建设,第一批7家民宿示范户建成投入运营,韶山文旅产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很多村民放下了锄头,吃上了旅游饭。”“梦稀乡宿”民宿老板沈楚华说,当地不少村民把自家的房子改成了民宿,旅游民宿行业 将会帮助他们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韶山民宿行业健康发展,“我们都对韶山的民宿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神舟十号返回舱展陈于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韶山被确定为月壤存储的异地灾备点,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可上九天揽月”的壮丽畅想在今朝成为现实;韶山成功勘探出地下热水资源等,这些都将成为韶山红色旅游新的亮点和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民生福祉得改善
韶山市和馨家园的居民楼,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小区存在房屋漏水、下水管破损、道路坑洼不平、居民停车难、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居民怨声不断。今年,韶山市将该小区列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通过路面修补、管道改造、停车位划分、游乐设施添置等,小区环境大为改观,居民们满意度明显提高。韶山市和馨家园的一位居民说:“我们在这个小区居住多年,以前因为设施陈旧,一直想搬家。老旧小区改造后,环境变好了,现在都舍不得搬了。”
民生实事大于天。韶山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民生实事工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不断提升。
去年来,韶山落实“全面小康决胜年”活动部署,“六覆盖”各项任务全面完成,考核排名湘潭第一。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占全市支出73%,省市21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着力稳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043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连续三年获国务院核查组好评。
文明创建融入到了城市“肌理”,融入到百姓生活,与经济发展及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目前,韶山市已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个,湖南省文明村镇1个,湘潭市文明村镇8个,领袖故里文明之花芳香四溢。
“这边修短一点点,您老看怎么样?”在韶山村,理发师庞红亮正在为当地村民李宏远义务免费理发。据不完全统计,这10年来,庞红亮累计义务理发4000人次。2020年,韶山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600余场,移风易俗、文艺宣传、治安巡逻、邻里互助等志愿小分队在38个文明实践站应运而生,村“五老人员”、致富能手、环保人士、文艺爱好者积极参与,讲家风故事、评美丽庭院、帮困难群众等活动在各村如火如荼开展。韶山通过积极探索“资源要素全聚合、阵地建设全覆盖、志愿服务全传递、供需双方全对接、人民群众全参与”的五全做法,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
为深入推进平安建设,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韶山市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精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去年,韶山市获评全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先进市,省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先进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韶山市委、市政府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开启新征程、创造新伟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号角。韶山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和“一六二”工程,推动韶山高质量发展,建设好毛主席家乡。
奋斗成就未来,汗水浇铸辉煌。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韶山人民将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加压奋进,共建美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