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重甲——E100

E-100这个项目经常被认为是保时捷鼠式的竞争设计,但实际上,严格意义上讲E-100是鼠式的竞争设计克虏伯的130吨虎鼠式(Tiger-Maus)在竞标失败之后的后续发展。1943年1月3日,保时捷的鼠式被希特勒批准之后,克虏伯的虎鼠式即被放弃。不久之后战车委员会(Ernst Kniekampf)在没有通知克虏伯的情况下,让Alder在弗里德贝格的分公司依照克虏伯的设计建造了一台简单的原型(E100 versuchs-farhgestell E-100测试用车体):一个100吨用于测试的底盘。尽管该公司在设计和制造坦克方面缺乏经验,但还是接手了这个任务。根据委员会的说法,克虏伯已经承担了过多其他任务,所以这项任务没有交给克虏伯。该测试底盘隶属于通用先进测试装甲车辆计划(Entwicklungsreihe versuchs panzerkampfwagen)简称E系列,意图在规定不同的重量下开发通用作战车辆。在一年之后,保时捷鼠式量产失败,于是虎鼠式便成了更有希望简化生产型的鼠式,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

尽管Alder开始建造100吨车体的工作开始于1943年6月底,但到了1944年春天,该项目已经不再局限于生产一台用于测试的车体(此时一些部件已经开始在帕德博恩组装)。这意味着此时E-100已经不是虎鼠式的复制品,也不是鼠式的竞争对手,而是二战德国坦克迈入下一步的探索。

起源

克虏伯130吨虎鼠式坦克自然是作为保时捷鼠式的竞争对手诞生的,它使用了部分虎王和豹式的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和悬挂。所以虎鼠式虽然要比前两者都要重得多,但由于使用了一些共享零部件,所以它将会比保时捷的鼠式更加容易生产,操作和维护。相比之下,保时捷的鼠式几乎每一个零件都是重新设计的。到了1942年底,克虏伯为自己的设计寻求订单,所以急需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发动机,为了方便直接使用只有700hp的迈巴赫HL 230 P30(和虎王早期型同款),因为当时并没有1943年9月才准备的1,000-1,100 hp的增压版本(事实上冯·海德坎普夫表示这款发动机即使用上增压也很难达到900hp)。第二个是变速箱和转向机,虽然虎王的L801可以直接适配迈巴赫HL 230 P30,但是为了使用设计计划的1000hp迈巴赫HL234发动机,新的转向机和变速箱也在设计中,以应对额外的压力。最后虎鼠式最小的问题是,原设计炮塔重量过重(有45.5吨对于整车重量来说占比过高),希望设计一款重量更轻的炮塔。第6设计局(Waffen Prüfen 6 )已经申请了一个轻得多的炮塔,不过到1942年底并没有进展,因为整车重量仍然保持在130吨。

新炮塔可能的重量在25-30吨之间,这可以让整车重量降至110吨,这和之后E-100的指标重量大致契合。

第一次提到新的100吨坦克项目是在1944年3月18日,克虏伯的代表Obering Woelfert得知,新坦克的木制模型将在月底接受第6设计局的代表检查。Alder的法兰克福分公司的经理Jenschke交出的图纸几乎就是克虏伯在1月份的图纸。1944年5月克虏伯和委员会的会议上确认了E-100只是略作修改的虎鼠式方案。

Alder从1943年6月30日起就一直在进行E-100的车体制造工作,并在帕德博恩缓慢组装,但知道1944年春天,克虏伯才得知这个项目。克虏伯的代表显然对这种行为感到愤怒,因为自己的这个车体设计才在1943年1月被毙掉,却被授予另一家还没有坦克制造经验的公司背着克虏伯用于开发新坦克。而克虏伯此时又被邀请进来参与的原因,是因为Alder公司组装不了车体,克虏伯是唯一一家拥有焊接这些装甲板资质的公司。

虽然克虏伯遭受了不公的待遇,但是依然还是履行了所被要求的有关E-100 Fahrgestell(E-100测试用车体)的义务,1945年1月15日,车体的装配在位于帕德博恩附近的Hauestenbeck顺利进行。

根据生产状况 告,此时(即1945年1月15日)E-100的车体还在等待其弹簧悬挂(悬挂已经制造出来的,但是被运错了地方)和输油管道(尚未运抵)。除了这些部件,其他大部分部件已经安装,履带裙甲(总共6块)也已经交付。虽然作战用履带(gefechtskette)尚未运达,但是运输用履带(transportkette)已经装上了。战斗舱内其余部件也在安装过程中,之后将安装最后的传动系统,如转向机,制动器,末级传动机构和转动轴。

关于这个测试车体的生产状况 告还提及了要求提供关于炮塔(或则类似形状的配重)信息,以便安排将其安装到车体上的方法。1945年头几个月里,更进一步的工作持续进行着,但随着战争局势的崩溃,该坦克在1945年5月被盟军缴获时仍未完工。

盟军找到了一台车体,安装有迈巴赫HL 230 P30发动机,迈巴赫OG401216B变速箱和亨舍尔L801转向系统。1945年1月尚未运抵的战斗用履带已经运达,弹簧悬挂也已经安装完毕,但驱动链轮齿环依然缺失。

机动性

在动力方面,E-100和虎鼠式遵循同样的路线,先使用700马力的迈巴赫HL230P30,这在130吨的全重下,只能提供5.4 hp/t的功重比。这意味着,它虽然可以使用现成的转动和转向系统,然后保持着仅超过20公里/小时的极速。这将对亨舍尔的L801转向系统造成极大的压力。不过这仅仅是权宜之计,以便尽快测试这台测试用车体。所选择的变速箱迈巴赫OG401216B也仅能处理最大800匹马力的动力。第6设计局和克虏伯都希望能在1942年11月之前为虎鼠式提供一款高达1200匹马力的动力系统,但是直到战争结束,纳粹德国都没能制造出这样的系统来。

这使得E-100设计了第二套驱动方案,该方案使用1200匹马力的HL 234(HL 230的增压版本),搭配一个8速的“机液”(Mekydro)机械液压结合式的传动和转向系统。这让E-100有一个可以接受的功重比,并理论上有40公里/小时的极速。与最初的虎鼠式保留了德式坦克传统的前轮驱动方案(即发动机在后,变速箱在前)不同,这个方案将变速箱后置,这让动力舱变得更长更大。反过来讲,这让炮塔的位置变得更靠前,这会让E-100的外观变得非常不同。不过由于Alder在战争结束时销毁了大部分图纸,所以这个方案并没有留下设计图。事实上,使用鼠II型炮塔的E-100布局为人所知,是因为战后加入盟军的Alder的绘图师重新绘制了部分被烧毁的图纸。

虎鼠式和E-100的实质性区别可能只在于悬挂系统,虎鼠式使用的是和虎王类似的扭杆悬挂,而E-100使用弹簧悬挂。E-100使用一种外置的碟形弹簧垫圈悬挂系统,省略了车体底部的扭杆。这将节省重量,提高易维护性,并减少车内空间的浪费,同时意味着车体可以做得更低。使用这种悬挂也允许可以在车体底部开一个逃生舱口。不过由于这套系统虽然被制造出来,但是在1945年1月被火车运到了错误的地方,因此推迟了E-100的交付。根据资料,这套系统由MAN公司的Lehr博士开发,相比传统的扭杆悬挂在移动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防护

令人惊讶的是,对于这样一台重量惊人的坦克来说,相比车体的防护,炮塔的防护却相对较差。E-100的车体和虎鼠式几乎相同,正面首上为60°倾斜的200mm装甲,侧面120mm垂直装甲加上可以拆卸的重型裙甲,后部则是有30°倾斜的150mm装甲。相反炮塔装甲就相对薄弱多了,正面是30°倾斜的200mm,侧面则只有30°倾斜的80mm,后部则是15°倾斜的150mm。因此炮塔侧面的防护力只与虎王相同。但虎王的投影面积要小得多。后部装甲比侧面更厚,大部分原因则是为了给前部的重量(装甲和主炮)提供配重。

与其他车辆相比,对于E-100上所有装甲防护,就炮塔侧面的防护如此之差或许是值得注意的。一辆坦克全身大部分装甲都免疫盟军的坦克炮,但就是炮塔两侧相当脆弱,这个缺陷在虎王身上就已经存在了。

保时捷的Obering Rabe在1944年5月17日的 告中写道,计划的E-100炮塔仅35吨(比原计划的虎鼠式轻了10吨多),这标志着鼠II式炮塔装甲确实减少了。通过鼠式的开发进度表,可以来确定鼠II式炮塔的设计历程:

1945年,盟军占领了Alder的工厂时,发现许多文件被烧毁。在他们的监督下,编号为021A38300的图纸被重新绘制。该图纸显示了Type 205即1942年12月到1943年1月间的鼠式原型炮塔,而不是鼠II式炮塔。原因也很清楚,Alder的工人只是参与了从虎鼠式演变过来的E-100测试车体项目,他们只是重新绘制了悬挂的变化。这就解释了原始E-100炮塔图纸上为什么保留了如此多的早期鼠式的功能,比如侧视窗,后乘员舱口,已经缺少了测距仪。这个炮塔重达50吨,在委员会眼里早就该被废弃了。事实上E-100的底盘安装不了这种炮塔,这也是为什么克虏伯不得不减轻鼠II式炮塔重量的原因,尽管这个炮塔出现在了重绘的图纸上。但毕竟Alder的员工并没有参与炮塔的设计,只是在制造车体,然后等其他地方把炮塔送来一并测试。

火力

保时捷Rabe于1944年5月17日的 告证明,为E-100选择的鼠II式炮塔正在设计改进的测距仪。那个炮塔应该具有前部的倾斜装甲,武器安装在外部而不是内部的耳轴上,包括上下排列的7.5 cm gun Kw.K. L/24副炮和12.8 cm Kw.K. L/55主炮。

1944年5月底,克虏伯和委员会就改变这一测试用100吨坦克的武器计划进行了讨论,重点是将12.8cm主炮加7.5cm副炮的配置改为一门15cm主炮。保时捷的鼠式最初也准备选用15cm主炮,但因为12.8cm已经足够有效了便放弃了。

最终E-100的车体被英军发现并缴获,运回了英国进行测试。仅仅车体巨大的体积就造成了不小的问题,甚至减慢了运回去的航速,这证明了德国人100吨坦克的计划多么不切实际。

回到英国和,这个车体经过了彻底的检查,不幸的是,在战争结束后这个车体被归类为废品销毁掉了。

结论

E-100的开发过程是一件旷日持久的复杂之事。与其他德国重型坦克项目一样,E-100比最初计划的更重、更复杂,因为坦克的大小,形状和特征必须与轨距相适应。由于悬挂以及炮塔的改变,几乎从一个项目改为了另一个项目。

重新绘制的蓝图无疑在战后造成了对E-100还原的混乱,使用1942年设计的炮塔搭配1945年的车体令人困惑。但不管它使用205型炮塔还是鼠II式炮塔,这个项目都是失败的,没有解决德国坦克设计或则装甲理论中的根本矛盾。

没有一种单一的设计或成品坦克能够为二战中的德国带来胜利,虽然我们从历史的残留中可以欣赏到德国所取得的一些技术成就,因为人类竟然制造过如此巨大而重型的坦克,但我们应该意识到即使是那些已经被制造出来的坦克,德国人也会因为燃料匮乏而不得不放弃掉至少一半。而E-100如果被制造,也只不过是在分薄德国的战争资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