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开始,美元汇率出现一波强劲上行的行情,2016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幅度超过6%。所以2016年年底和2017年年初,很多担心人民币继续贬值的人跟杨女士一样,争相去银行换美元,一些银行 点甚至出现罕见的换汇大排队场面。
换10万美元一年里外里少赚7万元人民币
这意味着,今年换10万美元只需要65万元人民币,短短一年杨女士就亏了4万元人民币。如果杨女士现在想把这些美元再换成人民币,损失更大。按照1月1日的现汇买入价,损失还要多2000多元。
当然,换美元也可以不像杨女士当时选择美元外汇放在活期账户上,也可以做美元理财。当时银行一年期美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平均是1.8%左右,10万美元一年有1800美元的利息。但是比起人民币理财产品低了太多。
根据普益标准提供的历史数据,去年年初银行一年期封闭式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平均约为4.3%。杨女士那69万元人民币做人民币理财一年能获得29670元的收益,可由于她换成了美元,加上汇率损失,里外里少赚了7万元人民币,即使她买了美元理财少赚的钱也有近6万元人民币。
算完这笔账,杨女士认真地总结了经验教训:投资理财这事千万不能跟风。
海外购房房价涨幅补了汇率损失
为了上四年级的儿子陪读,已经移民美国的方女士去年在美国买了房子。她的家族企业也在美国开了分公司。房价100万美元,当时的汇率大概是6.90。如果现在还是花100万美元买房,就只需要650万元人民币,不到一年的工夫能省40万元。不过,美国楼市一直红火,方女士的房子现在已经升值了至少10%,差不多正好弥补了汇率上的损失。
但是方女士也表示,她家周围有很多中国人投资买的房子,有的没有租出去还空着。从投资角度讲,如果投资的海外房产不能持续升值,还真不一定是划算的买卖。除了汇率损失,还要考虑每年要交的各种税费,这些都是投资总成本。
香港买保险保费涨了
这几年,去香港买保险的人多了起。促使他们做出这种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能配置部分境外资产,规避汇率方面的损失,毕竟港币与美元紧紧挂钩。
金小姐是2016年春天去香港买了一种年缴费15万港币,缴费期10年的储蓄型终身寿险。当时的汇率大概是100港币相当于83.65元人民币,保费是12.55万元人民币。一年后再缴费时,人民币有所贬值,港币汇率升为100港币对89元人民币左右,金小姐的保费涨到13.35万元人民币,比前一年多了8000元。
不过,经过去年一年的升值,现在的人民币对港币汇率又回到2016年金小姐最初买保险时的水平。她说:“看来今年的保费能省一笔了。”
对于这笔保险的汇率风险,金小姐比较淡定,因为保费是长期年缴,跟基金定投一样,可以平摊汇率风险。她现在烦恼的是,外汇资金出境很麻烦,而国内的保险产品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外汇理财不是简单换汇
在肖磊看来,外汇投资最基本的条件有三个:一是要具备杠杆,以增加效率。货币跟货币之间的计价,尤其是主要货币之间的波动,幅度是非常小的,而很多投资者误认为外汇市场波动较大,其实是因为外汇交易本身是杠杆交易,市场对波动更加敏感而已。二是要有足够的息差,如果息差非常小,做外汇交易就只能靠判断价格波动,失去了套利空间,普通投资者就很难参与。第三个是,自身非常聪明或影响力巨大,比如像索罗斯这种投资者,他不仅可以判断外汇市场的波动,还能自己制造影响力,但索罗斯从来都是做一波行情之后迅速撤离,很少在外汇市场做长期投资。
如果以上三者都不具备,只是出于一种担忧而盲目地去换美元,是没有太大胜算的,反而可能会增加机会成本。
对比这些条件,肖磊认为,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中国市场还不具备外汇投资的条件。在换汇的过程中,投资者损失了效率,放弃了进入其他投资市场的机会,且面对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如果没有一个非常安全的套利空间或盈利模式,外汇投资只会增大风险。所谓的外汇理财,并不是简单的换汇操作。
具体到今年的操作,肖磊认为,今年美元走势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人民币汇率也很难持续走强,经济层面会有一些压力,实体经济利润率降低,出口市场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依然很大,这种背景下需要更平衡的汇率。从资产价格的角度,对外汇的需求依然较大。大宗商品价格目前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反弹走势,原油等中国主要进口大宗,价格上涨,对外汇也是一种消耗。所以今年人民币汇率不能太乐观,大家即使换了美元收益率也不会理想。
已经在手的美元可考虑投资QDII产品
对于那些早前已经换了美元的投资者该如何操作才能尽可能减少损失甚至实现增值呢?
对于美元汇率,王昕杰预计,会有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的市场加息,今年欧洲会缩减QE规模,非美的货币里面会有紧缩的情况,这会导致美元和其他主要货币的息差缩减,这个息差缩减就有动力带动流向非美的其他货币,这样的情况会导致今年美元维持去年下半年比较温和的态势,美元不会大跌,但会出现温和偏弱的行情。
从投资品种来看,2018年渣打比较看好新兴市场美元政府债和亚洲美元债券。这些债券特别适合那些希望稳定安全收益的投资者。
虽然美股一直在创新高,市场已经在担忧估值过高。但王昕杰认为美股中的金融股和科技股依然有投资价值。只不过估值已经是不再便宜了,需要投资者精挑细选合适的。
新闻追访
出口企业如何应对汇率“灰犀牛”
经过去年末开始的一路狂奔之后,这两天人民币终于放慢了升值的步伐。不过相较于一个月前2017年12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还是升值超过1.8%。由于此轮人民币集中升值正逢岁末年初,这使得很多赶在年底前结汇的出口型企业面临更严峻的汇兑损益压力。其实,即便不是非要赶在年底结汇的出口型企业,从去年以来人民币双向波动活跃的局面看,也将汇兑损益更直接地摆在了企业面前。
人民币走高一毛 利率可能降五成
上周,A股上市公司百隆东方发布公告,预计2017年全年将形成汇兑损失约人民币1.5亿元。根据公司解释,目前公司仍有外币资产和负债的净风险敞口2.5亿美元。虽然这一数据未经审计,但人民币在短期内的持续升值已经对一些企业带来的业绩压力不容回避。其实,在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更宽的2017年,这一因素对不少出口型企业的业绩影响则更加明显。
110家上市公司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随着人民币双向波动趋势明显,外贸业务比重较大的出口型企业的锁汇难度也在明显加大。比如人民币升值、外币贬值,将直接影响到出口企业的收入数据,增加的汇兑损失还会直接影响到财务 表中的出口业务利润率。其实这一点从去年上市公司的半年 中就可以看出,申万宏源去年8月份对家电类上市公司的财 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对家电公司出口毛利率产生了影响——2016年人民币贬值,家电出口业务毛利率普遍提升明显,很多出口型家电企业的出口毛利率同比提升了3%至4%甚至更高。究其原因是人民币贬值,如果在 表日之前外币兑换成人民币导致营业收入增加,将带动毛利率提升。
在2016年的净利润中,莱克电气汇兑收益占比24.17%、格力电器占比24.01%、美菱电器占比23.21%、惠而浦占比9.89%。但进入2017年以后,人民币对美元逐步升值,外币兑换成人民币时收入确认减少,从而降低了企业出口业务毛利率。尤其是2016年汇兑收益较多的公司,往往在2017年面临着更大的汇兑损失。根据测算,2017年随着人民币升值,前述公司净利润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的公司汇兑损失可能会占到2016年同期净利润的接近三成。
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公告新开展该类业务的仅80余家,而在2017年则超过了110家上市公司公告新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部分企业海外设厂对冲风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