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机械行业“新能源+”: 聚焦“发电端”低碳、“用电端” 低碳
以新能源为代表的能源革命将进入产业新能源化阶段,也即“新能源+”阶段。 从新能源到“新能源+”将带来重大投资机会。
机械行业“新能源+”推荐 2 大投资主线: 1、发电端低碳: (1)新能源设备:下游新能源装机量需求提升,扩产潮带来新能源设备需求提 升。主要包括光伏设备、锂电设备、风电设备及其核心零部件企业。 (2)传统转型:“老树发新芽”——传统机械设备向新能源设备转型:在新能 源需求提升背景下,从老业务向新能源设备转型升级,开启二次成长曲线,估值提升。
2、用电端低碳: (1)产品电动化:案例:工程机械电动化,有望使中国工程机械龙头通过电动 化产品弯道超车,实现对全球工程机械巨头从追赶到超越,迈为全球工程机械龙头。 (2)减碳装备迎更换需求。高效节能电机、压缩机、锅炉等节能减碳装备、软 磁材料等受益。 全球多国确立“碳中和”目标,助推光伏行业长期发展。2021 年距巴黎气候大会 过去将近 6 年,全球多国为践行减排承诺,促进绿色发展,相继提出“碳中和”目标, 清洁能源的推广与使用已成为全球共识。截至 2021 年 4 月,全球共有 120 多个国家 宣布 “碳中和”目标。
2. 新能源设备:聚焦“风光锂”,受益下游需求提升
2.1 光伏设备:需求 10 年 10 倍大赛道,重视光伏设备投资机会
度电成本不断下降、综合优势明显,加之全球能源政策利好,光伏发电量和渗透 率在过去十年间增长迅猛,新增装机量年年攀升。从总量来看,全球光伏发电量占发 电总量的比例从 2013 年的 1%上升到 2019 年的 3%,新增光伏装机 2010 年至 2020 年 10 年间增长超过 3 倍;中国光伏发电量在 2010-2020 年更是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世 界领先的飞跃,新增光伏装机 2010 年至 2020 年 10 年间增长将近 20 倍。
新能源汽车销量大超预期,渗透率目标有望大幅上调。2021 年 1-10 月,我国新 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 240 万辆,同比大幅增长 203%。2021 年 10 月,我国新能 源汽车渗透率达到 16%,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 18%。
纯电动车型为主流,表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越来越高。2018 年以来, 纯电动车型的销量占比稳中有升,2020 年平均约 80%(下半年 83%左右),2021 年纯 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更加稳定,10 月占比为 82%。 中长期新能源汽车单车带电量有望提升,显著缓解消费者里程焦虑。重点梳理 1- 7 月工信部公告车型,续航里程普遍高于 600km,装机容量 100kwh 上下,显著高于 当前 50kwh 的平均水平。
根据锂电池制造工序的划分,锂电设备可分为前段、中段以及后段工序,三者的 价值量占比分别为 40%、30%、30%左右。 1)前段:上游原材料的加工处理以及锂电池的制片过程。所需的主要设备包括 搅拌机、涂布机、辊压机、分切机、制片机、模切机等,其中涂布机为核心设备,约 占锂电设备总价值量的 20%左右。
2)中段:通过卷绕&叠片、入壳焊接、注液、封口清洗等工序制作电芯。卷绕/ 叠片为核心设备,约占锂电设备总价值量的 15%。 3)后段:主要包括对电芯的后处理以及电池包的 Pack、物流等。其中化成、分 容为核心设备,约占锂电设备总价值量的 20%左右。
2.3 风电设备:平价时代是风电投资的黄金时代
根据能源基金会《2020 能源数据》数据,中国陆上风能潜在开发量合计 9530GW, 技术可开发量 7990GW;海上风能潜在开发量(风功率密度>300w/平米)约 710GW。 随着技术进步,风电潜在可开发资源仍将继续增加。 截至 2020 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量约 282GW,其中陆上风电装机量约 271GW、 海上风电装机量约 9GW。中国陆上风电技术可发量是目前累计装机量的 30 倍,海上 风电技术可开发量是目前累计装机量的 80 倍。
全球陆风资源超 100 万 GW,海风目前仅开发 0.05%。根据世界银行 2020 年数据,全球海上风电技术可开发潜力约 71TW (约合 7.1 万 GW)。 截止 2020 年年底全球累计风电装机量约 743GW,其中陆上风电 710.5GW,海上 风电装机量约 32.5GW。海上风电目前累计装机量仅为技术可开发量 0.05% 根据世界银行 2020 数据,海上风电中 29%属于可用固定基础海上风电,另外 71% 属于较深水域,可适用漂浮式风电技术。未来仅需全球海上风电资源的 10%所发电 力即可满足全世界所有的电力需求。
3. “老树发新芽”,传统转型新能源设备:开启二次成长曲线,估值提升
新能源设备估值水平高于传统机械企业
传统机械企业加快向新能源设备转型,为新能源产业做配套,从而开启二次成长 曲线,带来估值提升。 能源结构转型为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带来巨大空间,以新能源车、光伏、风能、储 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主要赛道自 2020 年以来实现了估值和盈利的双击。 随着新能源主要赛道的景气大幅上升,相关板块自 2020 年迎来实现了戴维斯双 击行情。根据我们对新能源各赛道主要上市公司的估值测算,新能源下游、新能源中 游和光伏储能的估值最高,静态市盈率分别为 276、116 和 87 倍,2010 年以来的分 位数分别为 100%、100%和 93%。
4. 产品电动化——助力工程机械龙头,迈向全球龙头
工程机械电动化梯次推进:有轮子和固定运营场景的车辆、小型工程机械更容 易推进电动化。从技术路径来看,工程机械电动化首先是用电驱动代替常规的柴油 发动机驱动;其次是液压执行装置被电动执行装置取代。 混凝土搅拌车、渣土车、挖掘机和装载机是未来最易实现电动化产品。预计 2023 年主要工程机械厂商均会推出其主力电动化产品;2025 年将迎来电动化产品销 售首个高峰期。我们预计到 2025 年,混凝土搅拌车、渣土车、挖掘机和装载机四类 工程用车电动化产品销量合计 12 万台,渗透率 25%。
4.1 工程机械:“双碳”下,环保和经济性驱动工程机械电动化
工程机械:电动化梯次推进,预计 2025 年主要产品电动化渗透率达 25%。全球 电动化趋势明显。中国新能源汽车单月渗透率已近 20%,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和欧洲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过 40%。在工程机械领域,叉车、高空作业平台电动化已先 行一步,部分龙头电动化比例已近 50%、40%。混凝土搅拌车、渣土车、挖掘机等重 要工程机械品种,正在逐步迈向电动化。
4.2 受益锂电池技术进步,预计 2023 年后工程机械电动化将有 重大突破
预计 2023 年主要工程机械厂商均会推出其主力电动化产品,工程机械电动化将 取得重大突破。2017-2018 年工程机械行业开始有部分厂家做电动化的产品; 2019- 2020 年主要工程机械企业都开始投入到对电动化产品的研发;目前市场份额占比前 80%的挖掘机厂家都在做电动化,产品集中上市时间在 2023 年,预计 2023 年工程机械 电动化会有较大的突破。
搅拌车、渣土车和挖掘机、装载机预计将是最快规模化实现电动化的工程机械产品。 其中搅拌车、渣土车主要在城市短途运输,面临的环保压力大,并且行驶方便,充电便 捷;小微挖、装载机应用场景固定,产品结构相对简便,也更容易实现电动化。根据我 们的统计,最近 5 年搅拌车年平均销量约为 6.5 万辆,渣土车年平均销量约为 10.5 万 辆(自卸车主要包含三类:煤矿自卸车、公路自卸车和城市渣土车,渣土车销量按照自 卸车的 30-40%估算);挖掘机年平均销量约为 20 万辆(其中小微挖、中挖和大挖的销量 占比约为 6:2.6:1.4),装载机年平均销量约为 10 万辆,合计年平均销量约为 47 万辆 /台。
5. 减碳装备迎更换需求:高效节能电机、压缩机、锅炉等处于价值洼地
5.1 高效节能电机:电机能耗占总能耗超 50%,需加快应用
双碳背景下,电气化为碳中和重要方向。电机能耗占工业总能耗的 70-75%,占全 社会总能耗的 50%以上。工业领域将推动高效节能电机替代传统电机。 2021 年 11 月,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电机能效提升计划(2021-2023 年)》 提出,引导企业实施电机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优先选用高效节能电机,加快淘 汰不符合现行国家能效标准要求的落后低效电机。 加大高效节能电机应用力度。细分负载特性及不同工况,针对风机、水泵、压缩 机、机床等通用设备,鼓励采用 2 级能效及以上的电动机。
针对变负荷运行工况,推 广 2 级能效及以上的变频调速永磁电机。针对使用变速箱、耦合器的传动系统,鼓励 采用低速直驱和高速直驱式永磁电机。大力发展永磁外转子电动滚筒、一体式螺杆压 缩机等电动机与负载设备结构一体化设计技术和产品。 卧龙电驱为全球电机龙头,目前与 ABB、西门子位居全球电机前三。公司低压电 机全球市占率约 8%,高压电机全球市占率约 12%。主业内部整合效果逐步体现,盈利 能力及业绩趋势向上。公司新能源汽车电机逐步发力。公司已公告相关订单 59 亿元,其中采埃孚 23 亿元、大陆 21 亿元,吉利 14 亿元、小鹏 1.4 亿元。后续配套车型量 产,公司 EV 电机产能释放。
5.2 高效压缩机、空分设备、节能锅炉等:减碳装备迎更换需求
高效压缩机、空分设备、节能锅炉等都受益于节能减排需求,这些更换为具有更 好节能效果的设备,具有很好的减碳效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