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Ethan Allen-class SSBN),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是美国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为了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传奇英雄伊桑· 艾伦而命名。
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从1958年至1960年共建造了5艘,首艇“伊桑·艾伦”号于1959年开工建造,1961年正式服役,最后一艘于1963年服役,已全部退役。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进行了各方面的军备竞争。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为了尽快缩短与苏联在弹道导弹使用技术方面的差距,利用已经完成的鲣鱼级攻击核潜艇的设计,采用走捷径的办法建造了乔治·华盛顿级战略核潜艇。
然而在华盛顿级尚处于建造阶段的时候,美国海军便已经发现了该级核潜艇存在的一些缺点。如上层建筑十分庞大和明显,给潜艇的水下性能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艇内空间过于拥挤,居住性较差;下潜深度较小;艏部鱼雷发射管数量过多占用了艇内的宝贵空间等。
此外就在华盛顿级核潜艇建造过程中,美国海军正在开展北极星A2型弹道导弹的研制。“北极星”A2弹道导弹最大射程2800公里,导弹滞空飞行时间16分24秒,携带一枚爆炸当量80万吨的热核弹头,圆概率误差927米,比华盛顿级装备的北极星A1型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增加了600公里,并且具有更大的爆炸威力。
按照美国海军的设想,“北极星”A2弹道导弹应该装备在专门为它设计和建造的核潜艇上。因此,美国海军决定设计和建造从一开始就考虑装备“北极星”A2弹道导弹的第二代战略核潜艇,并且尽量弥补华盛顿级的缺点,于是伊桑·艾伦级应运而生。
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排水量比第一代的华盛顿级增加了约1000吨,在艇形、动力、设备、导弹性能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从外形上看,伊桑·艾伦级采用典型的水滴线型外形,指挥台围壳更加偏靠艇艏,并采用了围壳舵,艉十字舵及单轴单桨,与华盛顿级十分相似,但是它的上层建筑和华盛顿级有较大区别。
伊桑·艾伦级的上层建筑从艇前部开始,包着指挥台围壳的周围,经过导弹舱的上部一直延伸到艇的艉部才结束,整个上层建筑结构虽然又长又大,但却十分光滑。因此,该级艇的水下航行阻力比华盛顿降低了很多,水下航速也有所提高,艇艉安装了一个直径4.3米的7叶螺旋桨。
伊桑·艾伦级核潜艇的另一个外形特征是艉垂直稳定舵上半部分很大,其高度超过了潜艇的上甲板高度。此外,尾垂直稳定舵上半部分的顶端在结构方面进行了特别的加强。
对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采取如此特殊的设计,主要是由于当时美国的海上战略重点从大西洋转移到北冰洋,并计划把伊桑·艾伦级部署在具有常年冰冠的北冰洋,在浮冰之下从事战略巡逻活动,因此必须具备破冰上浮的能力。
除了艉垂直舵外,伊桑·艾伦级的指挥台围壳的顶部装设了特制的钢罩,这样当该级核潜艇在北冰洋破冰上浮时,利用指挥台围壳和尾垂直稳定舵可以更为方便的撞破浮冰上浮。
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的耐压艇体全部都采用了HY-80高强度钢,因此,该级核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可以达到300米。伊桑·艾伦级的舱室划分和布置与华盛顿级核潜艇几乎完全相同,全艇共分为7个舱,从艏至艉依次是艏鱼雷舱、指挥舱、导弹舱、第一辅机舱、反应堆舱、第二辅机舱以及主机舱。
由于该级核潜艇也是在导弹舱与第一辅机舱之间没有设置耐压隔壁,因此,从结构强度方面来说上看,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与华盛顿级一样分为6个耐压舱室。在艇内舾装方面,特别是艇员的居住性方面,伊桑·艾伦级要比华盛顿级有了很大的改善。
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装备的反应堆是一座由威斯汀豪斯公司研制的S5W型压水堆。该级之中的5艘核潜艇上的主机却不是由同一制造厂家生产,其中“伊桑·艾伦”号和SSBN610“托马斯·A·爱迪生”号上装备的主机是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齿轮减速汽轮机,另外3艘核潜艇装备的是威斯汀豪斯公司制造的齿轮减速汽轮机。
尽管制造厂家不同,但主机功率均为17000轴马力。该级核潜艇的水面最高航速15节,水下最高航速25节-30节。伊桑·艾伦级上也准备了与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相同类型的辅助推进装置和应急推进装置。
伊桑·艾伦级战略核潜艇艏部设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作为自卫武器,由于华盛顿级完全沿用了鲣鱼级的艏部设计,所以华盛顿级的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的布置方式与鲣鱼级完全相同。
但是伊桑·艾伦级核潜艇的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分为左右各2具进行布置,每舷的2具鱼雷发射管共用一个液压缸,可填装“沙布洛克”远程反潜火箭,弹头可以装载MK46或MK44自导鱼雷。
伊桑·艾伦级的导弹舱内装有16枚“北极星”A2弹道导弹,后期换装为更先进的“北极星”A3弹道导弹。“北极星”A3弹道导弹最大射程4600公里,可携带3个爆炸当量为20万吨的集束式热核弹头,圆概率误差为927米。
水面排水量6900吨,水下排水量7900吨;艇长129米,艇宽10.1米,吃水9.3米;水上航速20节,水下航速30节;工作深度300-400米;自持力60天;编制130人。
“伊桑·艾伦”号服役之后曾经在卡纳维拉尔角和圣诞岛海域先后进行过“北极星”A2弹道导弹的水下发射试验和带有核弹头的实弹水下发射试验,均获得了成功。之后“伊桑·艾伦”号于1962年6月26日进入北大西洋开始了它的首次非战时巡逻行动。
“伊桑·艾伦”号于1980年9月1日被改装成攻击核潜艇,主要用于训练和反潜,并于1986年4月30日退役。伊桑·艾伦级中的“萨姆·休斯顿”号和SSBN611“约翰·马歇尔”号分别于1980年和1981年被改装成可输送海豹突击队员的运输核潜艇。
该级中的另外2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曾被改装成攻击核潜艇,到1991年时,伊桑·艾伦级的5艘战略核潜艇全部退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