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历经60余年,
机器人不断迭代、升级。
第一代:液压电动机器人,诞生于1959年;
第二代:协作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末;
第三代:柔性协作机器人,诞生于21世纪初;
第四代:自执行机器人,即将诞生……
目前,机器人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各行各业——
造汽车:
造手机: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机器人进化?
机器人的终极是什么样?
……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珞石机器人(简称),企业副总裁宋斌为我们讲述了机器人的前世今生。
机器人
从液压电动、人机协作到人机交互
第一代机器人已经60多岁了,是以液压为主的电动机器人,也是现在大部分工业机器人的前身。
2.0版的代表是协作机器人,其特点是可以在生产线上与人协同工作。
3.0版的代表是柔性协作机器人,更为柔性和智能。
珞石机器人主打产品之一正是柔性协作机器人,它有什么特长呢?
首先,珞石xMate柔性协作机器人具备力控能力,可以柔顺灵敏地完成力控任务。
其次,对力敏感度较好,安全性更高,能够摆脱围栏束缚,真正与人在生产制造与服务上融合在一起协同工作。
由此,柔性协作机器人具备更高的安全性、灵活性、轻量性与易用性,在人机协作可能性和适用性上都得到了保证,从而迎来了更广阔的天地。
从汽车、手机,到传统制造业,
机器人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
从上下料、拧螺丝,到涂胶、打磨……
在多个生产环节,机器人已经替代人工。
4.0版机器人会是什么样?
业界认为,它将利用现有的大数据和 AI 算法的加持项,或将完全免除一些编程操作,达到自执行的效果。
至于终极机器人
你可以尽情想象!
专精特新之秘
创新+“四化”
珞石机器人诞生于2015年,专注于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柔性协作机器人等系列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面向工业、商业和医疗等领域,为全球客户提供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的产品和自动化解决方案等服务。
成立不到七年的时间,珞石机器人成长飞速,产品在汽车及零部件、3C电子、一般工业、五金刀剪、医疗等多个行业领域实现批量落地,远销德、法、俄、日、韩等全球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从获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到2022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认可。
珞石机器人为何能够在众多机器人企业中脱颖而出?
——最关键的是拥有系统性的创新能力。
珞石机器人以控制系统起家,已经实现了从算法、柔性力控等底层技术突破,到机器人控制系统,再到高度集成的模块化关节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
此前,日、德等国的机器人公司已经很火了,占领了绝大部分市场。中国的创业公司如何才能够突破国外技术的封锁,打造自主化的产品,从而后发先至?
首先,要持续聚焦“四化”建设:底层技术平台化、机电技术模块化、
核心部件自主化、应用市场细分化。这是珞石机器人的长期战略目标。
其次,开拓细分市场。珞石在每个细分行业形成自己的技术壁垒、积累信誉口碑,
最后再切入、复制到新的场景体系中,快速地推向不同市场。
目前,珞石机器人在五金刀剪领域已经占了 80% 以上的市场,为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新。
未来
无限光明 保持清醒
时下,机器人概念火热,甚至有人提出新能源汽车的最终归宿也是造机器人。
对此,珞石机器人却很清醒:从整个机器人的创新力上,很多企业都在创新,但是,机器人行业、企业都有专业性,国际IFR认证为此将机器人分为两类,一是工业机器人,二是服务机器人。目前,大部分厂家可能还是在服务机器人里边,因为场景更多,新颖性更广泛,不过,严谨性可能不如工业机器人。
在此背景下,机器人企业如何去突破行业的限制,去服务更多的行业或场景?
珞石机器人一直致力于使用民族的关键机器人技术来解决民族工业和制造业的难题,争取突破卡脖子技术,比如芯片。珞石机器人正与中科院计算所联合试制,一同攻克中国机器人及芯片领域双重“卡脖子”技术难题,合力赋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注入澎湃动力。
中关村是北京国际科创城市高地,中关村科学城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区和排头兵,着眼未来,中关村科学城的科技企业应该团结一致,提升行业共建,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机器人的未来无限光明,愿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部分图片来自 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