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
对于徐州来说,
意味着什么?
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会上,
市长庄兆林在《政府工作 告》中这样概括: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徐州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遇到诸多矛盾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进一步匡正发展理念、夯实发展基础、加快转型升级的一年。
极不寻常的一年,
徐州交出了怎样的发展成绩单,
这一年,全市上下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逐项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和牵引性工作抓手,系统性专题化推进指示精神落地生根,在发展实体经济、抓好创新驱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等方面拿出了一系列过硬措施,交出了阶段性合格答卷。
这一年,全市上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全面落实省委“六个高质量”要求,更加注重调结构、强基础、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这一年,全市上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聚力建设“四个中心”,持续增强产业支撑力、城市承载力、发展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这一年,徐州的“成绩单”上又多了徐州新亮点:
徐州荣膺联合国人居奖,成功举办“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
成为国务院表彰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
获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考核优秀等次,
徐州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经验全国推广,
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
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复检,
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机制初步建立,
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沿着徐州一年来的发展足迹,
透过一个个关键词,
看看徐州交出的这份“成绩单”。
关键词产业强市建设
镜头
随着汽笛声响起,神州第一挖徐工集团700吨液压挖掘机缓缓举起巨臂,展现大国重器的匠心智造之美。
在2018上海宝马展上,“徐工智造”再次吸引了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目光。此次宝马展上,徐工集团带来了一系列最新的技术成果及产品亮相,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徐工集团在自主创新、科技研发方面的累累硕果。
成绩单
牢固树立“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鲜明导向,全面落实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新兴主导产业实施方案,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32.9%。
高耗能行业产值占比降低1.7个百分点,投资下降17.3%。
扎实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服务外包合同额、执行额分别增长194%和222%。
市产业引导基金累计出资24.1亿元,设立基金29支,完成投资99.8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过350亿元。
制订“六项制度”和“765”计划,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观摩点评会,在全市形成了抓招商、上项目的浓厚氛围。
新签约注册项目720个,总投资3520亿元;开工、投产项目分别完成620个和460个,项目数量、质量、规模明显提升。
工业开票销售完成4369.5亿元、增长6%,服务业应税销售完成7169亿元、增长26%。
新增“四上”企业897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1%和17.7%,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民营经济较快发展,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8.2万户、增长9.8%。
关键词改革开放创新
镜头
去年12月28日上午,经过近1年的日夜奋战,徐州综合保税区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正式封关运营。这是徐州市打造高水平双向开放平台、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成绩单
过去一年,徐州坚持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和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动力显著增强。
重点领域改革有序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完成省定去产能任务,降低实体经济成本90亿元,实施补短板工程126项。
“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不见面”审批、“3550”“证照分离”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农村各项改革全面深化,形成“1+N”的配套改革计划。
双向开放空间加速拓展,中欧班列突破100列,电子口岸、跨境电商等平台平稳运营。
成功举办北京高质量发展恳谈会、“二十一洽”、智慧物流国际发展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127个、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9个。
实际使用外资18.8亿美元、增长13.3%;实现进出口总额785亿元、增长48.9%,其中出口654.3亿元、增长52.8%,增幅全省领先。
“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四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各类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6家,是上年的2.09倍等。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
镜头
去年12月9日,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在徐州召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以及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部署要求,共商融合共赢新举措,共建协同发展新机制,推动淮海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这标志着淮海经济区新一轮合作帷幕正式开启。
成绩单
过去的一年,徐州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新型城镇体系构建、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170项城建重点工程有序实施,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开工建设,启动城市东南片区、会展中心片区规划编制,城市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
公共卫生中心等项目有序实施,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全面启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创建等重点工作全面推开。
关键词三大攻坚战
镜头
去年4月9日,省“263”办、省环保厅会同徐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徐州市大气污染防治省级专项帮扶与重点督查动员部署暨攻坚行动指挥部成立大会。全市上下以“众志成城齐攻坚、不信蓝天唤不回”的韧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成绩单
过去的一年,我市动真碰硬推进污染治理、脱贫攻坚、风险防范,高质量发展难题加快破解。
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六项治理”,共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5257家,取缔217处非法石料加工点,扬尘污染治理和秸秆禁烧全面加强。市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6.8%,优良天数比例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最大。
精准脱贫攻坚进展良好,年内实现脱贫20.38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46.6%;全市已有60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脱贫率88.5%。
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有力推进,政府债务底数基本摸清,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出台实施,政府债务总体可控。
关键词保障和改善民生
镜头
去年9月29日,第五届中国·徐州文化博览会暨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在徐州开幕。
本届文化博览会以“新工艺 新徐州 新生活”为主题,在国庆假期精心呈现一场工艺精品荟萃、文化科技融合、充满创意创新的视觉盛宴,为全国工艺美术企业和展商搭建一个交流交易、展示评比的国家级平台,让全国观众共享兼具工艺、园艺之美的文化大餐。
成绩单
过去的一年,我市强化民生优先工作导向,社会事业“十二大体系”加快构建,年度75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
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600元、18200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9%。
新增城镇就业12.9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5.6万人。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4连调”,基本照护险实现提标扩面。
城乡居民医保并轨运行,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86元和550元。
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1.53亿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93亿元。
社会治理能力持续增强,“扫黑除恶”扎实开展,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新改扩建幼儿园216所、小学133所,新增三甲医院3家、院士工作站7家,改扩建村卫生室264所。
我市体育健儿在多项国际国内大赛上取得良好成绩,完成178家城市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
人防、国防动员、双拥、民族宗教、档案、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审计、统计、物价、食品药品监管、机关事务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气象、青少年、妇女儿童、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关键词政府自身建设
镜头
去年6月3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审批瘦了身 两头都轻松》为题,聚焦徐州“不见面审批”,向全国推广徐州行政服务的“独门秘笈”。
成绩单
过去的一年,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入开展,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广泛共识。
围绕打造“六大环境”,出台“1+4”配套文件,实施“八大专项行动”和“五查五整治”,解决突出问题2000多个。
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意见,组建总规模20亿元的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
政府效率效能不断提升,政府运转更加高效,法治政府建设获评省优秀等次。
建成数字化审图平台,实现投资项目建设一窗受理、分类审批、全程代办。
取消各类证明事项396项,办理各类审批服务、便民服务102.8万件,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群众诉求45万余件、一次办结率76.1%。
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02件、市政协提案587件,办结率100%。
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文字:魏宁 范海杰
全民悦读季,喝好奶、读好书!
本条微信留言获赞前3名,会获得由
徐州发布和
绿健集团联合推荐好书一本哦,截止时间为次日15点整,获奖名单将在下期活动推文中一并公布。
我们只送配得上您真知灼见的礼物
上期获奖读者:老崔、逆风飞翔、-,请获奖读者2周内联系大徐(微信号:18361261806)领取奖品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