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车组,齐立二等功

文图丨李 博、吴 扬、何永晶

人物小传

77集团军“铁血红军旅”某装甲车组,在陆军“铁甲奇兵-2019”比武竞赛中斩获装甲输送车组第二名。车组三人上士黄伟云、李家斌、下士张嘉鸿荣立个人二等功。

2021年,车组三人集体被评为战区陆军第二届练兵备战“十大先锋”。

点击观看精彩视频

▲车组在颁奖现场

“恭喜这个车组!”近日,在战友们热烈的掌声中,77集团军铁血红军旅某装甲车组黄伟云、张嘉鸿、李家斌三名战士,光荣登上西部战区陆军练兵备战“十大先锋”的颁奖舞台,共享荣耀时刻。

▲战车驾驶

时间虽过去一年多,他们三人对参加陆军比武的拼搏场景仍记忆深刻。陆军“铁甲奇兵-2019”比武当天,烈日炎炎,但比天气更严酷的是突发的情况。

▲协同作业

这天,驾驶员张嘉鸿感冒发烧,射手李家斌腰部扭伤,而在赛场上已经强忍不适,连贯作业5小时的他们,又突遇战车液压系统突然失灵,远处的起倒靶机发生故障。

▲车组三人的合影照

面对重重险阻,车组三人沉着发挥,配合默契,见招拆招,合力完成工事构筑、野战生存、观察 知、战斗突击等课目考核,顺利通过多个限制路和障碍物,准确处置十余个战术情况,并全部命中靶标,斩获2个单项第一、综合第二名的好成绩。

▲车组三人一起研究专业知识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三年前这三名装甲“大拿”还是“弱小白”。单位刚组建时,车组三人从传统步兵转型为合成装甲步兵,一切从零开始。

面对新挑战,他们晚上一起啃教材,白天一同摸装备,“满脸油污”最平常,“磕碰剐蹭”最家常。1年时间,3万多字的心得笔记,1400余条的功能标签,见证着这三人挥汗如雨、身融钢甲的艰辛历程。

后来,车组通过随机抽选参加陆军比武。面对巨大压力,他们有过争吵,也有过埋怨,然而在残酷的竞争中逐渐明白:驾驶铁甲,一个人不行,两个人不行,非合驭不可。

▲车组三人

“每天开一次总结会,每人吐槽一个小缺点,互相表扬一个闪光点”成为了他们每天的必修课。在反复的强化训练中,车组三人能对上百个电器元件“一摸准”,对数百项参数指标“一口清”,总结出“井”字区分、“之”字搜索、“品”字射击等协同要领,并将射击总时间缩短近三分之一。

▲车组三人

西北荒漠风沙漫天、昼热夜寒,白天裹挟的黄沙蹂躏着脸庞,夜晚凛冽的寒风肆虐着躯体。每次工事构筑训练,车长黄伟云总是将难度最大的跪姿掩体构筑任务留给自己,完成至少需用时半个钟头。

▲载誉返营

受“拼命三郎”黄伟云班长的感染,车组成员铆足拼劲一道攻坚克难。张嘉鸿、李家斌配合黄伟云完成掩体构筑与伪装等一系列高强度、高难度作业,他们每天坚持少饮水,逼着自己进行抗热、抗渴、抗疲劳强化训练,最终在陆军比武中一战成名。

▲车组三人各荣立二等功1次

载誉返营后,车组三人深知一个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当天,他们利用半天时间进行复盘检讨,查找训练短板弱项和比武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向“冠军梦”发起冲锋。

▲与全连官兵合影

荣誉激励前行。车组随队参加高原驻训,刚上山就向营党委请缨担任装甲兵乘员集训的教练任务。他们结合自身经验,手把手给战友们传帮带。两个月的艰苦集训,全营乘员整体训练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当年年底,车组三人各荣立二等功一次。

▲“十大先锋”组委会给予该装甲车组的颁奖辞

铁甲奔流,战车轰鸣。去年外训,车组三人参加旅检验性演习和营战术考核,作为战斗队先锋,他们驾战车一路闯关破障、攻坚拔点,最终实弹检验上靶率达100%。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