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参军”要什么?不要什么?

“民参军”呼唤“供给侧改革”

当前,武器装备采购领域面临供需矛盾。

需求侧,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趋势和国家安全需求,国防和军队建设亟待提高建设质量效益,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

在供给侧,现阶段国防科技工业体系难以满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化解供需矛盾,“民参军”是一个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民参军”市场主体,以需求为主导,向着源头找需求,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进行一场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个“民参军”故事,可以看作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横切面。

“民参军”要什么?不要什么?

——从三个故事看新时代民间力量参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创新路径

中国制造“痛点”在哪

“风冷柴油机”的启示

“民参军”要有“甘坐冷板凳”的执著劲

“再过几年,我们这家企业就一百年了。”对着眼前一款风冷柴油机,两鬓略微斑白的洪里荣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谁也没想到,在中关村首届科技军民融合专题赛,这款小小的风冷柴油机竟然得了一等奖。这家源于民国时期的百年企业由此开始为人所熟知。

军方为何偏爱这款风冷柴油机?其设计、性能均远远超过国内同类产品,拿到国际上也毫不逊色。军用可以为特种车辆、液压设备、自动装填、发电机组等提供充沛动力;民用可以广泛适配各类柴油动力无人机、小型船舶、交通运输,适配范围广,市场需求巨大。

“仅仅研发环节,就花费了我们近10年时间。”总结“民参军”经验,这款老字号柴油机除满足军用需求外,坚持做到了核心技术“人无我有”,产品工艺“人有我优”,生产、质检等环节一个“不马虎”。产品倍受青睐的背后,正是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支撑。

放眼国内,一些“民参军”产品技术难题早早攻克,却卡在了缺乏成熟可靠的“工艺”上,以至于“量产”遥遥无期。这已经成为中国制造诸多“痛点”中的一个。

党的十九大 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化解中国制造这个“痛点”,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恰恰都离不开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塑造和培育。

做军品为啥挣不了“快钱”

“海水淡化器”的倾诉

“民参军”不要贪图“一口吃个胖子”

9年前退休,有车、有房、有积蓄。在常人看来,张广德应该在家享受美好时光。

但他却选择了创业,为一个“便携式海水淡化器项目”投入个人大部分积蓄,至今仍奔波在“民参军”的征途上。创业最困难的时候,他几乎连差旅费都拿不出。

经过9年攻坚克难,“申蓝项目”取得初步创新成果。这款便携式海水淡化器,只要有原水(包括海水、污水等),经过人力推拉操作后,水壶中就能有饮用水。可广泛用于便携式单兵、岛屿守备、边防哨所等饮水保障。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军品项目含金量很高,要求也高。张广德坦言,刚开始总是失败,但他们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中关村首届科技军民融合专题赛上,这一解决方案获得了高分。

市场联通“战场”,但“战场”逻辑绝不等同于市场。市场上,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频率快,一般民品从立项到上市需要几个月,长则一两年,往往能够今年立项,明年投产,后年挣钱,可以挣“快钱”。

战场上,军品一旦定型后,更新换代慢,使用周期比较长,军品流程科学严谨。这就是做军品挣不了“快钱”的原因之一。硬币另一面是,军品利润要比民品高,收入预期稳定,可以挣“稳钱”。9年“参军”路,“张广德们”对此感受颇深。

参与军民融合,市场思维要尽快转换过来,学会“慢”下来,用“战场”逻辑思考问题,除了要有家国情怀,还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人才回流“流”向哪

“海归五人组”的告白

“民参军”要善于“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令人瞩目的中国“人才回流”,为何大多“流”向国家战略?深圳一家集团公司的探索实践,可谓一个生动解答。

8年前,26岁的刘若鹏回国,怀揣向母亲借来的20万元,与海外归国的4位学子一道,满怀一腔热血扎根深圳创业,立志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贡献力量。

8年后,企业专门从事超材料技术装备、创新航空器及人工智能研发制造,举世瞩目。

这8年,正是军民融合战略从播种培育到落地生根的关键时期。“海归五人组”如何带领出一家“民参军”优势企业?这得益于他们不负国家重托,始终朝两个方向努力:第一努力成为“新时代的钱学森们”;第二努力“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在“海归五人组”看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更需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于“择”,他们有两个比喻:一是像八爪鱼那样,触角伸向四面八方,遇到人才就一定紧紧抓住不放;一是像地瓜藤块茎那样,根始终扎在泥土中,接地气广吸养分。通俗地讲,军民融合既要“仰望星空”,瞄准未来二三十年甚至五十年的需要;又要“脚踏实地”,满足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急需。两者的统一,呼唤在更大范围内配置人才资源。

采访手记

瞄准沙场“痛点”

做长企业“短板”

风冷柴油机、海水淡化器、超材料技术,这些“民参军”优势产品技术成功的秘诀之一,无外乎瞄准了战场上的“痛点”。稳定可靠的动力源、大洋内陆稀缺的饮用水、颠覆性的隐身材料,无一不是沙场定胜败的要素。

这些战场上的“痛点”可不好解决呐!有人曾打趣,这些需求“痛点”就是一个个“坑”,需要有心人来填充。坑坑洼洼的“民参军”征途上,确实很难立得住脚跟,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某个军用指标绊一脚,跌入“坑”中。如果低头向下,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脱坑”也就遥遥无期。相反,如果抬头向上,把这些“坑”当作弥补产品缺陷,做长企业“短板”的良机,这些“坑”自然成了个人快速成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台阶。同样一个“坑”,态度不同,结果迥异。从某种程度上看,军民融合战略有助于实现个人成长、企业发展、国家强盛三者的有机统一。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这也许是洪里荣、张广德、刘若鹏们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

八旬老人,为强军“退而不休”

■顾 淏 吴树林 包英群

哲人说过:领军人物负有使命,这个使命无人替代,而且生命也不能重来。

2001年,63岁的南雍超龄退休,今年恰好80岁。回顾80年人生历程,南雍更加坚信自己肩负的那份使命:打造世界名牌的无人机螺旋桨产品,满足军民市场需求,科技强军,产业 国。

南雍与无人机结缘,要从小小的航模说起。

1954年,河南郑州圣德中学操场,看到一名军人放飞滑翔机模型后,一个孩子忘我地跟在后面追。从事航模运动,投身航空事业的梦想在奔跑中萌芽。

个人勤奋翻耕和老师悉心浇灌下,梦想结出果实。1963年,大学毕业,南雍被分配到河南省体委,担任航模队总教练。

航模串联起南雍的一生,勾连着人生中最精彩片段。1965年打破航模世界纪录令人难忘。

模拟飞行,航模“咔嚓”两声,砸向地面,粉身碎骨。现场死寂,难过之情漫过每个人心头。“不要难过,咱们再来!”南雍鼓劲。

拾掇士气。不久,重新设计的航模飞机再次起飞,沿着铁路轨道,一路向北从驻马店确山火车站飞向新郑谢庄火车站。

直线距离203.713公里,一举超过当时的世界纪录21.59公里。

时间拨到上世纪90年代。

市场经济大潮来袭,航空体育日益边缘化,经费消减、人员流失,学校发展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多少次痛苦思索后,南雍计上眉头:航校有跑道,何不将现有资源整合,走公司化运营路子呢?

征得全体职工同意后,在省政府、国家体委支持下,“河南蓝翔通用航空公司”正式成立。

航校保住了!机场设施改善,脱胎换骨,焕然一新。两年后收入飙升到6000万元。

回忆这段经历,南雍感慨:“你只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赢得各级领导支持;你只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就能赢得市场认可;你只要真心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就会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

退休后在家没几天,应大洋彼岸美国航模 主席布朗请求,南雍联系好友,手工制作起螺旋桨。从此,螺旋桨情怀阀门一下被拧开,再也关不上。

首批螺旋桨做好了,抢售一空,国内外订单如雪花般飘来。4人全力以赴,开始退休后的干事创业新征程。

2003年后我国无人机产业蓬勃发展,然而科研用螺旋桨几乎全靠进口,螺旋桨适配成了制约瓶颈。4人追加投资,注册公司,白手填补空白。

2006年,他们的企业开始承接军品配套项目。到2009年,3年间共为部队提供17款列装螺旋桨。2009年国庆阅兵式,无人机方队螺旋桨全部国产化,这凝结着南雍和同事们的心血。

3年前,企业在芜湖落户口,安徽卓尔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进入一个发展快车道。

而今,南雍更喜欢用军民融合称呼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 告,反复学习理解习近平军民融合战略思想,他觉得身上多了一份使命感:“算是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搭把手’‘出把力’吧!”。

新的一年,南雍也为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实现液压恒速变距复合材料螺旋桨国产化,为军民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适配优质的国产化螺旋桨。

“战场”保障 快递“跳伞”

1月24日上午10时5分,云南某地,一架顺丰中型无人机抵达南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阵地上空,寻找地标等待空投。地面物流公司人员根据现场风速、风向和空投位置,远程操纵无人机下降至300米高度时投放吊舱。吊舱到达落点区域上空200米左右打开降落伞,随后精准投放,最终落点与提前设置的目标投放点偏差不到50米。1分钟后,雷达站官兵紧急前往投放点,收取吊舱中装载的雷达急需维修器材。

这是空后联合顺丰、京东两家物流领域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单位,采取远程指挥、异地共联、军地协同的方式,进行两个科目物资保障演练时的场景。据了解,此次演练是我军首次运用无人机参与后勤保障。

在千里之外的空军后勤部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演练现场无人机投送动态一目了然。据工作人员介绍,物流无人机具有伤亡率低、速度快、定位准、调整灵活等优势,可支持各类恶劣环境和高风险地区空中补给任务,并根据任务需要,随时调整航线,改变投送目的地。

在湖北武汉,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团队凭借在舰船电气领域的成熟技术,积极探索军民融合之路,国产2兆瓦级永磁直驱风力发电变流器样机顺利出厂。这一成果问世后,我国进口风电变流器价格呈现断崖式下跌,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在江苏,一些腰缠万贯的民营企业家明知赔钱,仍然义无反顾地投身军民融合,他们心中大都有一种割舍不了的国防情结和军人情结。以恒神纤维材料有限公司为例,企业一度运转一条生产线每天耗费数十万元,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有人曾对创始人钱云宝戏言:“钱多多”变成了“钱光光”!

两个例子,一军一民的军民融合之路,令人感慨良深。一个单位、一个行业、一个地域的军民融合实践究竟怎样,很大程度上取决这个单位、行业、地域的融合力。对负有领导责任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融合力又无时无刻不在检验着人品官德。

融合力检验人品官德

■郑州联保中心二五五医院院长 樊晓斌

检验初心变没变,只有初心不变味,才会千方百计想融合。联勤保障部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联勤战线每一名官兵务必真正打心眼里牢固确立一种新理念:现代后勤就是军民融合后勤。当领导干部个人私心作怪,或者单位的“小九九”对全局造成干扰的苗头出现,务必多想一想当初为什么投身联勤保障领域,如今的联勤保障最需要我们做些什么。担子压紧了、压实了,私心杂念自然而然也就会相应减少,对融合的事情就会有更多认可,谋划融合的事就会更加自觉。

检验良心在不在,只有良心不掺假,才会聚精会神学融合。现代后勤建设不仅军地通用性、互补性强,而且军民融合资源丰富、军民融合形式多样,诸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 等技术,哪一个不给后勤保障领域带来颠覆性变化?如果领导干部因为个人知识欠缺而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如果因为自身利益受冲击而有意排斥新事物,那就既失去了作为领导干部的良心,又失去了作为军人的良心。相反,只要良心在,就会以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为耻,真正做到奋起直追,加快弥补自身短板和单位发展弱项,融合的步子就会迈得更大一些,融合的成果就会更多一些。

检验匠心有没有,只有匠心不打折,才会埋头苦干搞融合。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涉及方方面面。军民融合是国家的事也是大家的事,人人都有份,不仅有利益,更有责任。党员领导干部是领导者、管理者,更是参与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对军民融合既不能有私心杂念,也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很可怕的事情,将直接导致一个单位、行业、地域军民融合的落伍,间接后果则是影响了国家战略的全面落地。实践证明,在军民融合领域,多一分匠心,就能多一分创新;多一分匠心,就能多一分细致。

融合力检验人品官德,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应当时常扪心自问:能不能勇敢地接受这一检验?在检验中,能不能交出一份出色答卷?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