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抗美援朝就流泪,埋头开矿三十年的老人,竟然是战斗英雄

引言

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让美国人不得不承认失败,而这场战争胜利的背后,是无数牺牲的志愿军战士。

对于这些敢于牺牲的英雄,我们国家一直是优待的。但是却有一位叫宋良友的老人,明明多次立下军功章,手握两次一等功,却少有人知,在最普通的岗位一干就是三十年,从门卫到矿工,默默无闻,连他的家人也不了解这些情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有着怎样令人敬佩的过去与感人的故事?

战火重燃,宋良友义无反顾

家住安徽淮北市的宋良友老人今年已经九十多岁了,退休之前,他是一家煤炭企业的矿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已经兢兢业业工作三十年,一直无人问津的宋良友,在退休之后,家里却开始热闹了起来。

而突然造访的这些人,竟然是退役军人服务站的,他们告诉宋良友的儿女,你们的父亲是立过两次一等功的战斗英雄。这让他们一时之间感到十分吃惊。

因为年纪太大,身体器官有些退化,宋良友有些神志不清了,对于之前的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他们听自己的父亲提过,他在朝鲜战场立过功,而且还是三等功,家里还有一张三等功的喜 ,但是这多出来的一等功,他们确实不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

这个如今已经坐在轮椅上,提到抗美援朝会流泪的老人,在当年的朝鲜战场上留下了哪些故事?

宋良友

1928年9月,宋良友出生于安徽怀远县柳城镇,战乱与穷困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而见过日本的侵略,让宋良友的内心深感屈辱,从而萌生了从军的念头。

在他看来,中国人不能被日本人欺负,一定要抗争到底。

1950年10月的一个黎明,距离新中国成立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朝鲜战争拉开了序幕。

彭德怀

次月,宋良友所在的部队出发了,他们唱着歌,扛着枪,满怀怒火与勇气向朝鲜战场进发,一路北上,直达安东。宋良友所在第九兵团为宋时轮部,共有12个师,加上直属部队,一共16万人,宋良友在所属连队担任班长。

但是,作为班长或者说作为早期入朝的战士们来说,他们即将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不是美国人的高科技武器,而是严苛的自然条件。

冰天雪地,寒冷中求生存

战争形势瞬息万变,就在火车抵达北京不久,为了巩固刚刚获得的战果,同时也是为了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彭老总与毛主席商议,让部队提前进入,早早布局

为了顺利完成军令,节约时间,火车从物资旁飞驰而过,只有短暂停留,根本来不及搬运后勤物资,就这样,他们随着火车一起进入未知的区域。

此时的朝鲜北部,经历过多轮战火,特别是被美军的地空火力轮番轰炸,早已是杯盘狼藉,坑坑洼洼。

当时的宋良友,看见这些惨状,怒火中烧,心里开始暗暗发誓,一定要将美国人赶回去才算罢休。但是,他们的处境其实更加艰难。

部队中的大部分人来自南方,本来便不适应寒冷气候,再加上缺乏抵御严寒的衣物,他们很快就病倒了。

当时寒流袭来,气温突降,加上补给困难,战士们的衣食住行都出了问题。霜冻如同瘟疫一般,每天都有战士们死于寒冷,而受伤最多的部位便是,先感觉到麻,再是发紫发黑,逐渐失去知觉,最后完全坏掉。同样容易冻伤的还有耳朵,相同的过程,相同的结果

冻伤

除了身体上的摧残,低温对于武器也是一种伤害,与美军的精良装备相比,志愿军的武器落后,无法经历这种考验。许多重武器如液压机枪都无法使用,能用的还是步枪与手榴弹

不仅如此,他们还要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空袭,而敌人的侦察机随时可能发现他们的行踪,所以他们只能夜晚行军,白天休息,依靠山顶的岗哨和枪声联络,而陪伴宋良友的只是一床薄被子,靠着顽强的意志,宋良友跟随部队来到了他们的战场,也是人类战争史上另一个可怕的战役,他的艰难程度令人绝望,而宋良友正在向它走去。

血战长津湖,宋良友死里逃生

在第一阶段战役结束后,高傲的美国人并没有承认失败,他们认为自己只是一时不慎,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于是,作为联合国军的总指挥官麦克·阿瑟并没有察觉到危机。原来,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彭老总采取诱敌深入、内部分化、逐个击破的战术。

麦克·阿瑟

宋良友所在的部队就是打入敌人腹地的钢刀,要在敌人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到达埋伏点,然后发动袭击,打破敌人之间的联系

此时的长津湖与往年不同,原本就是朝鲜北部的苦寒之地,海拔超过1000米,相较于往年,山高林密的长津湖地区格外寒冷,夜间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四十多度。

如此多的因素,导致长津湖战役成为朝鲜战争中艰苦程度排前二的大战役,而宋良友便是这场战争的参与者之一,且是冲在最前面的。每当说起这次战役,宋良友老人总是满眼的泪花,他的许多战友都是在此次战役中牺牲的,而他自己也是险象环生。

1950年11月27日,第九兵团的两个军约八万人,悄悄向长津湖地区的敌方阵地转移,天公不作美,突降大雪,气温也是急速下降,这为战士们的补给带来很大问题,却有一个好处,能够掩盖他们的行踪。

整整六天的隐忍与等待,在寒冷中一言不发的将士们突然发起冲锋,听到冲锋号的声音,已经被冻得神志不清的宋良友连忙起身,向着美国的大兵冲去。

在他潜伏的区域,一些战士已经失去了意识,永远地倒在了那里,更多的却是拖着失去知觉的双腿向敌人开火,他们如同天降神兵一般,杀向美军,将敌方两个师迅速切割成两个部分。

此时,美军也是非常顽强与老练,他们不断用重火力扫射志愿军,企图压制攻势,同时不断开辟临时战场,撤离伤员,运输物资,拼接着空中优势,美军一直没有放弃。

反观我方,由于热胀冷缩原理,迫击炮的炮管变小,炮弹难以装填,一些轻机枪需要时常拉动枪栓才能打响,最为可靠的火力支撑就剩手榴弹了。

宋良友是班长,是连队的机枪手,同时也是尖刀组的成员,每次都冲在最前面,多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他们用干粮充饥,吃雪解渴,补充少量的弹药,坚持战斗。

但是,人员损失很快,有些步兵团只剩下几十个人,却依然坚守阵地。在战争间隙,宋良友与几个队友一起裹着两条破棉被取暖,他已经被冻伤了,却顾不上这些,只能搓手取暖,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手被冻僵了,连枪栓都拉不开

对宋良友冲击最大的莫过于队友的牺牲,他每次想起这个画面都会重复地说:”太难了“。他看见一个战友被敌人投掷的汽油弹点燃,扑在地上打滚,却始终无法熄灭身上的火,眼睁睁地看见对方被烧成焦炭,却什么也做不了,这种无力感深深刺痛了宋良友。

宋良友活了下来,他不知道前路还有多少艰险,但他义无反顾。

难忘终生,宋良友”勇闯鬼门关”

如果说,还有哪次战斗让宋良友记忆深刻,那必然是新兴里的战斗了,这可以说是宋长友众多伤口中最可怕的一条。在长津湖的东侧,有一座村庄,村子不大,却因为这次战役被很多人牢记。

此时的新兴里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祥和,但是它的战略位置却没有改变,美军占领这里之后,就把它改造成了坚固的防御堡垒。

在研究之后,志愿军派出五个团进驻新兴里,计划围歼此地的美军。此地驻扎的美军也是在军史上有名的军队,被美国总统授旗的”北极熊团”,他们经验丰富,是一支十分活跃的常胜之师。

在一次阵地战中,宋良友所在的营队,以密集阵型向敌人冲锋,遭到敌方的扫射,坦克火炮加上机枪组成了密集火力 ,一夜之间,3个步兵连丧失战斗力。

但是,这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决心,反而激起了战士们的斗志,他们一定要干掉这只”北极熊”。

而此时,宋良友所在的三十一团已经伤亡惨重,在敌人的反复冲击之下,兵力所剩不多。

宋良友所在连队坚守的高地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这让宋良友的处境更加艰难,他们不得不和三倍于己方的兵力作战,看着身边的队友一个个倒下,宋良友依然在坚持。

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他们击退了敌人十多次进攻,始终坚守在阵地上。连长、排长、指战员全都牺牲了,他的身边没有几个人了,弹药也是所剩无几,与战友发起最后一轮冲锋时,他被炸弹发出的气浪掀飞了,撞到不远处的树上,昏死过去。

不久,又是一阵枪炮声响起,惊醒了宋良友,他感觉自己的腹部剧痛。原来,他的腹部被炸弹的碎片蹦出拳头大的窟窿,肠子已经流了出来,他忍着痛苦将肠子塞了回去,用腰带系住伤口,沿着悬崖边上的草藤爬了下来,而后顺利回到部队。战斗还在持续,宋良友只能进入医院疗伤,在手术的过程中,他的伤口被缝了十多针,整整昏迷了三天,才慢慢缓过来,肚子上却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疤痕。

新兴里的战斗最终以志愿军的胜利而告终,宋良友也是在医院得到的消息,这一次,他是真的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但是,对于宋良友,这并不是结束。

仇雪恨,宋良友再立功

因为长津湖的战役,第九兵团很快停止作战,进入休整状态,而宋良友也一直在养伤,但他的心里始终咽不下这口气,他希望为战友 仇。终于,在朝鲜战争的收官之战,第九兵团再次出动。

当时周围都是美军的飞机坦克,敌方机动性很强,行军速度很快,白天还有高空轰炸,他们只能夜晚行军,好在,他们最终在缺少粮食弹药的情况下,成功冲出重围。

5月份,宋良友所属部队迎来新命令,进行穿插战争,占领铁路线,切断敌人退路。战斗异常激烈,有些战士脸部被炸伤,下颚处被洞穿依然坚持战斗,还有的战士在包扎时依旧鼓动队友,勇敢向前冲。

在完成最后一次狙击任务时,宋良友遇见了他们的团长隋克荣,因为边战边退,此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一个警卫员,危急情况下,隋克荣将宋良友在内的五个人召集起来,分两条线路撤退,隋克荣告诉他,他会与警卫员从南边走,让宋良友带着另外的3个人冲出去。

于是,一行四人开始寻找出路,但是路线基本都被封死,他们只能从悬崖下去,悬崖上的草藤再一次挽救了他们,他们摸索着爬下去,几经波折,终于和主力部队会合。因为在这场战斗中的突出表现,宋良友再次荣获一等功。

大火无情,难掩英雄荣光

1954年4月,宋良友进入复员建设团,次年春天,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这个立功无数的战斗英雄没有再提起他的功绩,在一家企业安心上班,成为一名普通的矿工,一干就是三十年,直到1984年退休,他都是在基层工作,拿着普通的工资。

宋良友身上有大大小小几十道伤痕,最长的有27厘米。在宋良友的事迹被发现后,很多人去采访这位老人,虽然后来他已经因为身体原因记不清了,但是提到抗美援朝时仍旧激动不已,时而落泪。

经宋良友的家人介绍,他们对于这些军功并不太了解,因为在小时候的一场大火中,那些被他们当做玩具的军功章和朝鲜纸币都被烧了,只有一张放在床底的三等功喜 幸免于难。

参考文献:

《宋良友:抗美援朝战争两次一等功获得者的战斗传奇》 罗元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