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年的安徽,有这样一位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幸患上了小脑萎缩,意识不甚清明,平日里就连自己的儿女们,他都不一定能认得出来。
但是这位老人却对一串数字极为敏感,他每天都用老态龙钟的声音,自言自语般念叨着27,81,241这三串数字,这让本来就担心他的儿女们,感到更加疑惑了。
直到2018年,当地政府采集退役军人信息时,竟意外揭开了这些奇怪数字背后的秘密。那么这串数字背后的秘密是什么呢?
图丨老人
老兵的真实身份
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之战,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打响的第一场战争。
我们的人民志愿军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最终在艰苦无比的条件中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是一场伟大的战争,也是值得我们纪念的历史纪念碑。
2018年时,安徽省淮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对烈山区信息采集系统,所有符合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人员,进行逐人比对,统计了抗美援朝的立功人员。
在此期间,他们有了一个非常不可思议的发现,那便是一位名叫宋良友的老人,不仅参加了抗美援朝出国战争,还荣立了两次一等功,以及一次三等功。
这样的发现,让事务局的工作人员们都大吃一惊,毕竟在抗美援朝结束后,直到这次普查之前,他们从未发现市里有这样的英雄存在,也就是说,这位英雄一直隐姓埋名了数十年。
在得知这样的信息之后,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先是进行了几次核对,确认无误之后,他们便迅速向上级进行了汇 ,而后对这位英雄进行了走访调查。
图丨抗美援朝
当工作人员们登门拜访的时候,宋良友老人的子女,都感到有些茫然。工作人员说明来意之后,他们才明白过来,自己的父亲在年轻的时候,立下了多大的战功。
原来,老人退役回到家乡之后,就再也没有对人提起过自己在战场上的事情,所以就算是他的亲生子女,都对他年轻时期所经历的一切不太清楚。
一直到这一次事务局的工作人员上门,他们才知道,父亲原来是为国家立过多次大功的,新中国最可爱的人!
这让后辈们想起了父亲患上脑萎缩,失去了意识之后,嘴里经常念叨着的那串数字——27,81,241,以及在父亲房间中找到的那张军功喜 。
他们也在隐约中意识到,这串数字会不会和父亲曾经的军旅生涯有什么联系,所以他们赶忙向这些工作人员们求助,拜托他们帮忙查明。
图丨宋良友老人
事务局的工作人员们在听到这样的请求之后,便将其记在了心里。走访调查结束之后,他们回到局里,对这一串看似奇怪的数字进行了一番调查。
随后便发现,之所以宋良友老人会无意识地念叨这串数字,是因为老人曾经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所在的部队番号为第27军81师241军团12连。
部队与战场,是宋良友老人一生的荣耀,也是他刻进骨血里的记忆。
所以就算到了暮年,失去了意识,老人对于这串数字也还是非常清晰,毕竟这串数字的背后,是他一生的信仰与牵挂。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之后,第一次战役中,由于美国鬼子对中国志愿军实力的错误估计,以及对其自身实力的高估。
在美国著名上将麦克·阿瑟的指挥之下,侵略部队意图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朝鲜战争。
图丨士兵
为了能够速战速决,美军部队兵分两路,向朝鲜北部地区进发,以美军第10军在东线经长津湖西进,美军第8集团军在西线由清川江北上,两军在江界以南武坪里会合,再向北推进。
为了能回到美国过圣诞节,美军这一次集结的军队规模巨大,东西两线的总兵力达到了22万人,比第一次战役时还多了八万人。
我们的人民志愿军,在武器水平上本就落后于美军,美军这次大集结之后,我们的人数优势也发挥不出来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必须尽快派出增援,使得第二线部队迅速入朝,在东面抵御并击溃美国部队的攻势,为西线战事的顺利开展开创有利的条件。
1950年的11月7日,抗美援朝司令部作出了紧急入朝的指示,此时接到指令的第九军兵团,还在山东境内进行整训。
图丨美军士兵
一接到紧急整训的指令,第九军兵团的十万将士们,立刻踏上了北上的大闷罐儿,直奔中朝边境城市丹东而去,宋良友就处在这第九军团之列。
回忆起紧急入朝这件事情,宋良友说,当时的紧急程度,或许很多人都没有办法想象。第九军的师长兼政委孙端夫,宣读了中央军委“紧急入朝”的命令后,部队就火速开进了。
据老人回忆,到达丹东之后,第九军的将士们来不及做过多的调整,甚至来不及等待抗寒物资,很多将士们都没有更换冬装,就又转上了前往朝鲜的火车。
这一幕,相信很多看过,近两年大火的抗战片《长津湖》的朋友们,都非常熟悉。在火车驶离车站的时候,很多东北战士都脱下了自己身上的冬装,将其扔到了开赴朝鲜北部高寒战场的勇士们手中。
毕竟他们之中有很多人,都还来不及换下南方的秋装,就已经要去到零下四十度的朝鲜北部了。但是严寒,还只是这场硬仗的开始,更艰难的,都在后面。
图丨前往朝鲜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宋良友当时被任命为第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二四一团三营十二连中一个班的班长,作为班长,宋良友在战场上身先士卒,带领手下的兄弟们冲锋陷阵,丝毫没有马虎。
此时的朝鲜北部,美国空军正在四处狂轰滥炸,随着大量炸弹的倾泄,这片土地被烧得焦黑。在一阵阵狂轰滥炸之下,这里没有一座完整的村庄,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
火光和浓烟笼罩着每一座被炸毁的村庄,每条道路上都挤满了逃难的人群。而宋良友和他的战友们,也被这里的气候折磨得不成人样。
第九军的将士们大都是南方人,虽说吃苦耐劳,但是从未经历过这样刺骨的严寒,还没上战场之前,就有很多人因为严重地冻伤,而行动不便了。
再加上部队里,又没有最起码的御寒衣物供应,食物也不充足,种种情况综合在一起,志愿军们别说打仗了,生存都成问题。但是咱们中国的子弟兵,可不会因为这些困境退缩。
图丨寒冷的气候
尽管被刺骨的风雪冻到神志不清,但是宋良友一听到命令,永远都会在第一时间,靠意志力强撑着爬起来,然后迅速投入作战状态。
相信通过吴京与易烊千玺等人主演的那两部《长津湖》,大家都对长津湖战役与新兴里战役,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
而宋良友在抗美援朝过程中,打过的两场最艰难,也最光荣的战斗,就是这长津湖之战与新兴里之战。
长津湖地区是朝鲜北部温度最低的地区之一,我们人民志愿军的武器本就相对落后不少,除了步枪和手榴弹之外,我们就只有少量的捷克式液压机枪。
因为天气太冷,枪栓也拉不动,打起仗来,除了吃力还是吃力。
宋良友扛着枪上了战场之后,就在心中暗暗发誓:“不把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护卫我们的国界线安全,绝不回国!”
图丨战斗
在长津湖战役中,宋良友因为机智勇敢,被选拔为尖刀组的成员,同时被任命为轻机枪手。在每一次的战斗中,宋良友都冲在队伍的最前方。
他身后的兄弟们也都强撑着伤残的身体,与武装到牙齿的美国鬼子拼死抵抗。但是由于环境的恶劣与装备的悬殊,战场上的情况不容乐观。
宋良友也曾无数次眼睁睁地看着战友,被敌机投掷的汽油弹点燃后,就像一个火球,在地上痛苦地翻滚,却怎么都无法熄灭身上的火。
看着很多战友因为在严寒中,潜伏时间过长再也没能爬起来,看着战友们牺牲在美国鬼子的枪炮之下……
这样的记忆对于宋良友来说,是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景象,也是一生中最痛苦的记忆。
图丨雪里的战士
在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宋良友老人眼含热泪:“我眼睁睁地看着他蜷缩着被烧成焦炭,却无法帮上忙……我一辈子忘不掉这个场景啊!”
但纵使万分艰难,长津湖一战中,我们的志愿军还是成功地将敌人紧紧包围,并吹响了希望的号角,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但第九军的将士们都还没来得及喘息,就又接到了上级的指令:转战新兴里,围歼在此地驻扎的美军。
就这样,几天才吃得上一个冻土豆的志愿军们,又火速赶往了新兴里,开始了又一次恶战。而这场新兴里战役,是宋良友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到了新兴里之后,志愿军将士们要面临的敌人,是美军步兵第七师第三十一加强步兵团。
图丨战斗
这个加强步兵团,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就立下了赫赫战功,攻入过俄国的西伯利亚地区,因为战功彪炳,被威尔逊总统授予过“北极熊勋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立下了诸多战功,是一支从未吃过败仗的王牌军。由此足见其战斗力有多么强悍,再配上先进的武器装备,无疑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但是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字典里,就从来没有“退缩”二字。志愿军的指挥部经过一番紧急部署之后,决定于1950年11月30日晚,对新兴里发起总攻。
在这次总攻中,志愿军第八十师和第八十一师指挥所合并,听从统一指挥,宋良友所在的三营十二连,被派去坚守新兴里战场上一块至关重要的高地。
由于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这块高地成为了志愿军死守,美军拼死抢夺的关键点。
图丨美军坦克
为了能拿下这块高地,美军的飞机坦克都被派来助阵,他们一边派轰炸机在高地上空打掩护,一面用坦克往上强攻,步兵团也一阵一阵地向高地上涌来。
就这样,宋良友的战友们,在这种强烈的攻势之下,接连倒地,死伤尤为惨重。
宋良友强忍着心中失去战友的痛楚,一直坚持到最后全连只剩下十几个人,他依旧强撑着身体与鬼子们搏斗,直到最后一波冲锋的时候,一颗炮弹落在了他的身边。
虽然没有被炸死,但是炮弹爆炸瞬间产生的巨大气浪,将宋良友弹到了身后悬崖边的一棵树上,他当场昏迷了过去。
再醒过来的时候,宋良友发现自己的肚子,被割开了很大一条口子,肠子都掉了出来。
图丨炸弹
但是战场上的战斗并未结束,宋良友忍着痛将肠子塞回肚里,然后用一根腰带把自己的伤口缠起来,在悬崖边上抓了一把雪,放在伤口上。
就又捡起身边的刺刀,开始与美国鬼子厮杀,一直到首长命令他去后方医院治疗,宋良友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枪,强拖着身体离开了战场……
后来,新兴里战斗以我方的胜利告终,宋良友也因为自己英勇的表现,获得了一等功的功勋章,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他肚子上那道缝合了十几针的伤疤。
随后没过多久,宋良友又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他一如既往地英勇无畏,不怕牺牲,最终再一次拿到了一等功的功勋。
图丨在后方治疗
三十功名尘与土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圆满结束之后,志愿军们带着光荣与胜利的喜悦,回到了祖国。
作为为祖国浴血奋战的勇士,他们本该得到国家相应的奖励与帮扶。但是宋良友回国之后,却选择了退役,并且拒绝接受国家的任何照顾。
当时甚至有战友嘲笑他,在战场上被炸弹炸坏了脑子,但宋良友实际上比谁都清醒,他只是摇了摇头,而后办完了手续,离开了部队。
真正的原因在于,这位老兵在战场上,见到了太多战友的惨死与牺牲,所以在他心中,能够活着回来,就已经是最好的安排了。
他不想接受国家的照顾,因为这样他不仅会给国家添麻烦,还会觉得愧对那些牺牲的战友。
回到家乡之后,宋良友对自己在战场上的一切事情闭口不提,从此隐入尘烟,做回了一个普通人。他先是回到农田中劳作,干起了年少时期最熟悉的农活。
图丨功勋
作为一个穷苦农村出身的孩子,宋良友少时家境贫寒凄苦,在十来岁的时候,只能听从父亲的安排,到当地的地主家里当长工,以此来糊口。
后来他成年之后,因为加入了人民解放军,他的人生才得到了重大的改变。可以说,跟随中国共产党,是宋良友一生中最坚定也最正确的选择。
后来,在家乡的采矿业发展起来之后,宋良友又去到当地的矿上去做了矿工,而后还在家里人的介绍之下娶了媳妇,成家立业,有了孩子。
每当孩子们摸着他肚皮上那道狰狞的伤疤,问他为什么会受这么严重的伤时,宋良友都会说是自己不小心弄到的,其他的事情便一律不再多提。
所以儿女们长大之后,也对自己父亲那段光荣的过往一无所知。
一直到父亲生病,患上小脑萎缩,生活开始无法自理,他们在帮父亲整理东西的时候,发现了那仅存的一张军功喜 ,得知父亲的伤疤背后,藏着多么大的光荣。
图丨宋良友
结语
后来,随着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们来访,以及他们对宋良友此前功勋的调查,老人年轻时的事迹再次浮出水面。
这段被他亲自掩埋了数十年的过往,在我们后辈人的心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宋良友老人的故事,向老人学习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宋良友老人这种无私奉献,不求名利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后辈应当潜心学习的。正因为有了他们的这些品质,有了他们,我们才能有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