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获1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对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学技术合作奖的项目和人员进行了隆重表彰。据省科技厅介绍,我省共有10项科研成果获得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8项。

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采取自由申 、择优遴选、省政府推荐的程序。近年来推荐工作日益规范,筛选评价和公示监督机制日益健全。在选送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时,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针对推荐奖种的不同侧重点,优中选优,不断提高我省推荐项目的质量水平。

我省单位主持完成获奖项目展示

骨折微创复位固定核心技术体系的创建与临床应用项目有关技术示意图。

奖种与等级: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主持完成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华北理工大学

我国每年四肢及跟骨骨折人数263万,并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其中90%需行切开复位固定。采用切开复位固定手术治疗,创伤大,失血量多,感染和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者致残甚至截肢,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生理和经济负担。微创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医疗费用可减少30%以上,但怎样有效实现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是困扰骨科医生多年的难题。该项目团队与机械、力学及材料等领域科研人员合作,历时19年创建了以顺势牵引复位、三维互动复位、内加压复位和精准截骨假体置入为主的核心技术体系,解决了困扰骨科医生多年的关键难题。

该成果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71次,举办新技术培训班16次。系列成果作为技术配套产品进行转化,在国内219家医院和美国、乌克兰应用治疗31745例患者,显著提高了四肢及跟骨骨折治疗效果,使广大患者直接受益。近三年销售额为1541.89万元,为国家节省医疗费用约4.31亿元,推动了行业和学科发展。

我省单位参与完成获奖项目展示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冷钻热采关键技术

奖种与等级: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参与人员:张永勤(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第四完成人)

天然气水合物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景的人类净洁接替能源,它主要赋存于海洋深处及陆域永久冻土带的低温高压状态下,由于它特殊的生存环境,所以对其调查评价钻探取样时,需要一种能够保持原始状态的保温保压钻具。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自2000年就曾开展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保温保压钻具的研究。2005年该所又承担了陆域永久冻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技术研究,并在2008年首次在我国祁连山实施钻探取样施工,并钻获了实物样品。为了准确地评价水合物资源,必须通过特殊的钻探取样技术,获得原始状态的水合物岩心样品,除了采用保温保压钻具外,采用低温泥浆以便保持岩心样品形成过程中岩心周围的低温状态是一种较为可行实用的技术措施。由于陆域冻土天然气水合物赋存于永久冻土层了,所以钻探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岩心样品的环境温度。

该项成果对调查评价陆域冻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及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手段,通过低温泥浆冷却岩心形成过程的温度,减少人为的水合物岩心样品的分解释放,为地质学家准确评价分析水合物资源量提供实用地质资料,为人类勘探开发和利用这一新的能源提供了最终的技术手段。

面向铀矿与环境的核辐射探测关键技术、设备及其应用

奖种与等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参与完成单位: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等

该项目利用铀矿自身的天然核辐射,系统研究了核与辐射探测的方法理论、实用技术、仪器设备;历经29年的“产学研”协同攻关,创立了利用钻孔γ测井仪的测量结果直接进行铀矿定量的独有理论和方法技术,并将其发展到环境辐射监测、反核恐怖与核应急等领域,研发出成套计量标准装置和仪器设备,解决了多项重大难题。首创多项航空、地面、井下及大气的核与辐射探测关键技术,并得到广泛应用。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创立了航空与地面γ测量的环境辐射计量理论与辐射仪校准方法,研发出我国独有的人工核素大型平面源等计量标准装置,建立了国防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国际领先;已应用于国防核工程、秦山核电站、上海等地区10万平方千米的环境辐射首次航空调查,依托该技术创建了我国唯一的“国家核应急航空监测中心”。

超薄信息显示玻璃工业化制备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开发

奖种与等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参与完成单位:东旭集团有限公司等

超薄信息显示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所需的关键基础材料,长期被国外几大跨国公司垄断。项目成功开发出TFT-LCD超薄玻璃基板溢流成形、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变量熔化、等梯度温降成形等技术,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薄信息显示玻璃工业化制备核心技术及成套装备,稳定量产了国内最薄的0.3mmTFT-LCD超薄玻璃基板和0.2mm超薄浮法电子玻璃基板。产品已在京东方等国内20多家知名企业应用,大量替代了进口。东旭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的参与完成单位,承担了主要技术攻关工作,开发出超薄玻璃基板增强型环保玻璃料方、变量熔化和等梯度温降成形等关键技术。

项目成功实现了超薄信息显示玻璃的国产化,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填补了电子信息显示产业关键缺失环节,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动了玻璃行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链安全,使人民群众直接受惠于民族产业的崛起,使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显示产品降价5%以上,对推动我国玻璃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阿维菌素的微生物高效合成及其生物制造

奖种与等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参与完成单位:石家庄市兴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

阿维菌素是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对于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原有生产菌株的单位发酵产量较低,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成了阻碍持续高速发展的瓶颈。

该项目获9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已经形成了覆盖该项目最为关键技术的核心专利群。该阿维菌素高产菌株及其工艺先后在我国阿维菌素主要生产企业进行应用推广,年产量达22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近三年,实际增创经济效益18亿元,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提升我国阿维菌素生产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引领行业技术进步,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奖种与等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参与完成单位: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等

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普遍认为只有地中海式气候才适宜栽培酿酒葡萄,我国以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不适宜生产优质酿酒葡萄。1986年以来,项目组围绕我国有无优质酿酒葡萄适宜区及品种区域化、栽培技术创新、优质葡萄酒酿造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构建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关键技术体系,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

该项目确立了我国酿酒葡萄适生区,证明其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创新了我国埋土防寒区酿酒葡萄栽培模式,创立了基于我国原料特性的葡萄酒酿造工艺体系,构建了我国葡萄酒安全控制和产品质量可追溯技术体系。

该项目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22件,出版专著24部,制定、修订葡萄酒国家、部委标准6个,发表论文1037篇,SCI收录111篇。培养博士、硕士400余名,主办国际学术会议17届。项目研发的产品在国际大赛中获得金奖50余次。成果得到全面应用,近三年新增产值52.2亿元,带动企业64家,引导了我国酒类消费的新趋势,加速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整体进程。

急倾斜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关键理论与技术

奖种与等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参与完成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等

我国厚煤层资源储量大、富集程度高,便于实现大型综合机械化开采,但厚度小于20m的急倾斜厚煤层实现安全高效开采难度极大,属于煤炭开采领域的世界性技术难题。

该项目创建了急倾斜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放出理论(BBR理论),研发了厚度小于20m、倾角60?以下的急倾斜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技术;研发了急倾斜厚煤层综放开采的专用支架与采场围岩控制技术;首创了巷道围岩“蝶形”破坏理论,开发了“蝶形”破坏区智能探测设备与层次支护技术,实现了急倾斜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目标,解决了我国60?以下急倾斜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的技术难题。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作为20m以下急倾斜(<60?)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理论与技术的主要研发单位和实践主战场,研发了急倾斜综放开采专用液压支架,急倾斜厚煤层综放开采的设备防倒防滑技术;开发和完善了“下行分段、段内上行,多口放煤”的急倾斜厚煤层采放工艺,工作面上端顶煤及围岩加固提高端头顶煤回收率技术;推广应用了巷道层次支护技术、煤壁加固的棕绳注浆技术以及采场围岩控制成套技术,全面进行了急倾斜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成套技术的工业性试验和推广应用。在最大煤层倾角60?的工作面年产量达100万吨水平,顶煤回收率85%,产量和回收率指标均处于国内外同类煤层最高水平。

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奖种与等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参与完成单位: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手段有限,中医药在该领域优势特色明显,然而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该项目证实了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确有疗效,在国际公开发表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创建糖尿病肾病定量代谢组学研究平台,发现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代谢标志物和临床疗效的物质基础,为糖尿病肾病病情评估及中医药疗效评价提供了可量化、重复性好的科学方法;利用4种国际通用的糖尿病肾病实验动物模型和系统生物学方法阐释了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显性蛋白尿的疗效机制;继承名老中医时振声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提出从肝论治糖尿病肾病的新理论。

神威药业作为本项目的合作单位,主要负责项目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及产业化推广:组织开展中药柴黄益肾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研究;推广应用本项目临床系统生物学研究成果,为相关产品临床辨证施治、合理用药提供了依据,新增经济效益2000万元。

大型复杂结构在线混合试验关键技术与应用

奖种与等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参与完成单位:防灾科技学院等

大型复杂工程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十分复杂,近12年来,该项目通过建立子结构在线混合试验理论、提出子结构复杂边界协调技术、创建子结构混合试验平台,推动了混合试验技术在建筑结构抗震领域的应用。

该项目创新发展了协同数值域与物理域同步模拟的在线混合试验理论。提出了协同精细化数值模拟与大尺度物理试验的数物混合试验拓扑模型;建立了使隐式数值域与显式物理域同步更新的并行处理方法,解决了可迭代数值域与不可迭代物理域的矛盾;提出了子结构复杂边界协调方法,形成了数值域-物理域耦合的在线混合试验理论。研发了协调子结构复杂边界条件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兼顾精度、稳定和效率的直接积分算法,解决了难以预测静力边界位移的难题;发明了利用重叠域分割法原理协调子结构的技术,提出了柔性加载制度,以兼顾大型复杂工程多样的力学特征;首次提出了位移/力混合控制的子结构混合试验方法,实现了采用位移控制并保证力比例模式的抗震试验技术,为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创建了高并行、可扩展的子结构混合试验平台。提出了具有试验单元的主从式混合试验系统;构建了动力模型和静力模型各自表述的分离模型试验系统;创立了具有并行处理概念的对等子结构混合试验系统,并通过中、美、日跨国结构倒塌试验进行了验证,再现了建筑结构损伤破坏全过程,推动了子结构混合试验在建筑结构抗震领域的应用。

古老碳酸盐岩勘探理论技术创新与安岳特大型气田重大发现

奖种与等级: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参与完成单位: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等

1964年在川中古隆起高部位发现400亿立方米的威远气田后,近半个世纪久攻不克。该项目提出并发现了四川盆地晚震旦-早寒武世发育大型裂陷和生烃中心;建立了古老碳酸盐岩沉积新模式,揭示了储层形成机理,新发现两套规模优质储层;首次建立以裂陷为核心、“四古”要素控制的古老碳酸盐岩成藏理论;自主研发深层古老碳酸盐岩地震、测井6项关键技术。

该项目获国家2013年十大找矿成果、中国石油集团2014年科技进步特等奖。其形成的理论技术创新成果,有效指导了安岳特大型气田发现和高效评价勘探。目前探明储量价值已达6370.767亿元。该特大型气田的发现,对中国石油在四川盆地建设年产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工业基地提供了资源保障;对推动塔里木、鄂尔多斯等盆地古老碳酸盐岩的勘探工作及行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改变国家能源结构、实现绿色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2016年度河北省获奖情况

我省单位(人员)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1项

我省单位(人员)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9项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