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2020年这极不平凡的一年,时光没有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更不会怠慢每一颗坚韧又温暖的心。在这一年中,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干部职工头望星空,脚踏实地,提升政治站位,聚焦“六稳”“六保”,落实“两统一”职责,强化要素供给,优化政务服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饶美丽健康祥和新娄底提供高质量的保障和服务。
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着力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治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们的基层党组织要成为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中流砥柱,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成为高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鲜艳红旗。”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1月24日、26日连发2道紧急通知,要求提高站位、落实责任。1月29日,局党组又向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506名共产党员发出倡议。在全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该局广大党员干部纷纷取消休假提前到岗,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组建志愿服务队,64名志愿者和19名 格联络员、2名企业疫情防控员下沉到娄星区乐坪街道长春、廖家、贤童、童家社区和娄底经开区企业,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党员干部、志愿者和驻企联络员,勇于担当,尽职尽责,下沉到工作的最前沿,既沉“身”,又沉“心”,既“联”责任,又“联”情感。局党组书记刘新文、局长朱昌美带头,发动党员、干部自愿捐款16万余元,第一时间为扶贫村、社区和企业送去了紧缺的防疫物资。
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每个人都是战斗员、宣传员、联络员、示范员。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时刻彰显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贯穿到全系统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各项工作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从严从实加强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五型”党组织和建设“三表率一模范”机关。高标准落实党员民主评议、支部书记双述双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和过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督促各基层党组织结合“三会一课”,扎实执行主题党日制度。从严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推动党组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同志、支委会成员之间、支委成员与党员交心谈心。全面落实党组领导班子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2020年列为“作风整顿年”。3月9日的思想纪律作风整治大会上,局党组书记刘新文的讲话掷地有声:“低下头来反思,横下心来整改”,把“查找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实现了思想大触碰、问题大起底、作风大转变。以身边案例开展反思和警示,共排查出9个方面、40余个具体问题,并逐一逐项列出整改措施,彻底开展整改。8月底以来,认真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和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治的部署,紧扣“老大难”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查摆出30余个问题,制订工作方案,建立问题清单,采取有力举措,推动作风整治走实走深。通过思想纪律作风整治和干部作风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该局干部思想纪律作风得到根本性转变,干部自身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全局作风建设持续向好。
(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跟着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走”,着力为重点项目提供用地保障。严伯霖摄)
强化土地要素支撑,着力为打造“三个高地”提供用地保障
2020年以来,娄底市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三一产业园、薄板深加工产业园、三一重卡配套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快马加鞭;工程机械和钢铁新材“双引擎”建设带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工程机械及配套产业新签约和改扩建项目67个,完成投资115.68亿元。三一液压油缸智能生态工业城、三一重卡零部件产业园、三一路机灯塔工厂等5个重大项目正式落户娄底,总投资100亿元。
项目要落地,用地是关键。针对钢铁和工程机械工业单位产能占地面积大、用地指标偏紧控制、山地丘陵地形受限等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破解用地瓶颈,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跟着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走”,按照“可 尽 、应审尽审、即时办理、全程服务”的工作模式,对“三一娄底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用地,采取分批次 批、项目打捆 批、重点协调 批等灵活措施,并联审查,5天之内完成组卷 省审批。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着力为打造“三个高地”提供用地保障。一是用活“增量”。2020年全市共呈 省自然资源厅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项目117宗,总用地面积8605亩,其中农用地7356亩,保障了三一液压油缸智能生态工业城1479亩、三一重卡零部件产业园1767亩,薄板深加工产业园2465亩等重大项目用地。二是盘活“存量”。充分利用现有存量土地发展工业,为涟钢原属住宅用地的90亩土地变性为工业用地,并及时完善土地出让合同变更、不动产权证书变更、用地单位变更等手续。完善土地收回收购补偿制度,扩充土地储备库存,提高政府供给土地和市场调控能力。2020年土地确权56宗、1788亩,收回土地14宗、546亩,新增2宗、279亩,土地储备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三是激活“流量”。2020年市本级实施了43个征地拆迁项目,征收土地7222亩,拆迁房屋713栋,有力助推重点项目的实施落地。
(锡矿山区域锑煤矿区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吴建新摄)
强化自然资源保护,着力为打赢“三大攻坚战”蓄势发力
2020年,锡矿山区域锑煤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投资4.76亿元;完成土地出让金收入41亿元,审批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760多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主动作为,履职尽责,着力为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蓄力赋能,着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让“好山好水好人家”成为娄底大地的亮丽风景。
全力调控土地市场。土地市场收益再创新高,土地要素保障支撑作用凸显。2020年市本级成交40宗,土地出让收入41亿元。同时加大土地储备资金投入,加强土地储备管理,规范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的使用。全年共审批乡镇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68宗、763.6亩,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全力推进耕地保护。市本级经省自然资源厅批准建设占用耕地1116亩,全部按要求占补平衡。多措并举兑现“旱改水”承诺,到2020年11月底,市本级和各县市已全部兑现“旱改水”承诺,兑现完成时间先于全省大部分市州和县市区。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和储备区划定,切实做好国家土地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武汉督察局限期完成整改的322个问题,现已全部整改到位,到位率100%。
全力推动矿业转型绿色发展。严格控制矿业权新增,切实抓好砂石土矿专项整治和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全市到2020年底,砂石土矿采矿权数控制在82个以内,关闭矿山达到62%。5家采石企业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并已授牌,纳入湖南省绿色矿山名录库。10家采石企业向省自然资源厅申 绿色矿山。
全力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一是加强冷水江锑煤矿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监管,截至12月15日,冷水江市、涟源市和新化县锑煤矿区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并于12月30日通过省厅验收销号。二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举一反三”自查3个问题已整改到位,通过验收复核,上 省自然资源厅申请验收销号。三是扎实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期验收,督促矿山企业设立治理基金账户,建立台账,严格管控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方案的实施和分期验收。到2020年底,全市已完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期验收43个。
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新化县2019年度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省级资金子项目全面完工,整治土地113.9亩。娄星区蛇形山镇、新化县槎溪镇申 成为全国首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乡镇,现已完成资源潜力调查,正在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全力抓好地质灾害防治。通过推动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和坚持落实群测群防、值班值守、巡查排查、预警预 、通 考核、科普宣传等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能力建设。2020年以来,全市发生地质灾害163处,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全力推进基础测绘和地理信息管理。积极开展基础测绘及测量标志点维护验收工作。2018年市财政下拨基础测绘经费160万元,对娄星区水洞底镇52.47平方公里开展1:1000全数字化地形图新测工作。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下,主动与省质检站对接验收,成果被评为优秀。积极与省厅对接智慧娄底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城市的申 工作。目前,正在编制设计方案,稳步推进。
强化规划体系研究,着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娄底市加快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科学谋划市域国土空间布局,着力构建以娄底大道为轴、以娄底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市城区和重点镇协同发展的湘中城镇带,突出主导功能,强化刚性约束,加强市县两级联动,强化全域、全类型、全要素、一体化的“三区三线”空间管制措施,形成全域覆盖的国土空间管控新格局。
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地、城镇开发边界是娄底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四梁八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娄底自然资源禀赋,深入研究娄底城镇空间形态,优化调整市本级生态保护红线重叠区域,确保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积极向省自然资源厅汇 争取,模拟划定中心城区开发边界,确保城市发展有空间、项目落地有保障。先后完成了市直和县市单位的调研及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形成了“一张图”数字工作底图;同步开展“双评价”“双评估”等8个重大专题研究,其中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专题研究、现行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专题研究和生态红线与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专题研究等3个专题已形成初步成果;完成了包括娄底中心城区在内的5个县市双评价双评估、城镇开发边界模拟划定,娄底中心城区生态红线现状评估调整成果已上 省自然资源厅,“三区三线”划定有序开展。
加强规划研究。立足深度对接融入长株潭城市群,打造城市特色,提升环境品质,编制完成了娄底市5G移动通信基站及其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娄底中心城区城市空间再利用拓岗就业规划,开展了城市东进战略、中心城区通风廊道、中心城区城市色彩等专题研究和娄底中心城区万豪广场区域更新研究。全面启动《娄底市“十四五”自然资源发展规划》编制,目前已完成规划大纲初稿,相关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坚持“示范先行、精品随行、应编尽编”,周密制订方案,加强督促指导,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省厅部署的60个试点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全面完成。
强化政务服务创新,着力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自2020年12月1日起,市本级不动产登记全面启用区块链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目前,正在开展不动产“一房一评”评估系统的试运行,娄底有望成为利用区块链技术和大数据实现不动产智能估价的城市。这从一个侧面印证娄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政务服务创新与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创新创优不动产登记。先后完成了不动产区块链信息共享平台2.0和区块链电子证照系统上线及试运行,实现了与民政、政务中心、公安、公积金中心等部门数据的共享对接,与银行、电力、自来水系统的联合应用。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业务数据共享,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不动产+电表过户的业务协同,一件事情一次办理,银行抵押登记最快6小时办结。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动产电子证照库,方便群众办理不动产过户、入学等手续,推出不动产证地理位置、图形等场景运用,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
攻坚克难,推进“无籍房”办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无籍房”办证工作中主动服务大局,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思路,勇敢作为担当,矢志攻坚克难。组建7个专项工作小组,建立集中化解房地产办证周调度会议制度,由被动申请改为主动服务,将常规的“点状串联”工作调整为“平行并联”运转,压缩办理时间,在短时间内构建“无籍房”产权测绘、规划核实、违法处罚、出(转)让、税费清缴、权籍调查、登记发证等7大环节的协调联动机制,实现堵点共同疏通、难点共商解决、工作无缝对接。全局300多人奋斗在“无籍房”办证一线,尤其是12月份冲刺办证以来,一线人员取消周末休假,连续加班,全力以赴推进规划条件核实和办证工作。在市集中化解房地产办证信访突出问题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全市共摸排化解项目207个、91841户。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3个月时间内,全市办证50478户,税费收缴5.385亿元,直接惠及15万余人,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其中娄底中心城区完成不动产首次登记78个,不动产转移登记31349户,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创下日办证2065本的历史记录。
全力做好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2020年全市农村房地一体权籍调查,外业已完成858361户,确权登记公告户数858361户,完成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颁证数341593户,超出省厅下达计划7.6%,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强化执法检查督察,着力维护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良好秩序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执法方式由常规履职、被动整改向严密防控、长效监管转变,着力维护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良好秩序。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零事故”。局党组先后8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压实主体责任;全面排查整改,推行闭环管理;强化执法检查,推进联合整治。2020年以来,针对非法采矿、越界采矿、违法用地等行为,全市自然资源系统组织执法检查817次,出动执法人员3376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矿山、危险行业企业等)612家,排查无证非法勘察(采矿点)173个,发现非法勘察(开采)点35起、危险性行业非法用地1起,责令停产停业44家,取缔关闭21处,立案查处29起,移送公安(司法)1起,收缴罚没款114.5万元,没收矿产品1900吨。
扎实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整治,圆满完成部省目标任务。采取影像比对、双线排查、实地踏勘等措施,持续推进自查自纠,确保违建别墅清理排查到位、整治整改到位。大力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整治,全市应纳入范围的65563个图斑全部排查完成,进一步加大新增违法用地处置,有效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行为。
大力推进控违拆违。2020年控制违法建设6万余平方米,拆除0.67万平方米,立案47起;组织规模以上拆除行动9次;处理涉及违法建设的12345市长热线及来信来访件260余件。协同大科街道办事处拆除清泉预留地周边违建200余处,有力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形成震慑,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切实维护群众权益。积极开展信访积案化解集中攻坚活动。全年该局共接待群众来访488批,1300余人次,上级转办、群众来信、来访、来电、信访复查等信访案件得到妥善处理,有效化解群体性矛盾。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3件、依申请信息公开40件,加强出庭应诉,畅通群众维权渠道,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