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剑无锋——2015款2.0凯美瑞两年个人详细使用体验

两年后的今天,车子跑了23000km,我的驾照已过实习期,个人驾龄也超过一万公里了,用自己粗浅的经验小评一下7.5代凯美瑞。先详细讲讲它各方面的产品力表现,再总结一下它的优缺点,最后回答“值不值这个价格”这个问题,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恳请斧正。结尾部分放上一些自己拍的照片,水平比较一般敬请见谅。我开过的比较久的车有2010款森林人、2015款1.6速腾、2014款1.8 408、2015款A4L、2017款Q50L,我的判断体系大约是围绕这些车型构建,讲到相关部分我会拿其中某台车来表扬或批评凯美瑞,看上去应该会比只谈凯美瑞更直观一点,结论仅代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外观与内饰&空间展示:

完全偏向实用的设计。

设计语言既有点丰田现在的活泼也有点过去的老成,让我觉得有些不伦不类。内饰整体大叔风格,我个人不太喜欢。我的身高189cm,体重85kg,空间表现供参考。

方向盘尺寸偏大,有一点开商用车的感觉

座椅调整到最低,前排头部空间三指左右

前排调整到我合适的坐姿,后排腿部空间一拳半,车内坐下四个我毫无压力

副驾不仅配备了电动座椅而且有老板键这个功能

便捷性不言而喻,绝对好评,要知道这只是一台中低配车型。

前排另一个亮点配置是主副驾均带三档座椅加热,在北方地区十分实用。有时冬天打开暖风车里也并不能很快热起来,如果有一张温暖的座椅相信有雪中送炭的功效。

后排落地式扶手好评

宽大柔软,既分隔了两个人的空间又不顶腿。后排座椅不支持放倒,提供一个可以通往尾厢的开口

后排地板接近纯平,有一个厚度约两部手机的突起

一体式的中央头枕,差评,这个成本省的不应该

后排门板上居然有烟灰缸这个颇具年代感的配置,可见这台车的用户群年龄层是偏大的

尾厢空间巨大,开口巨大,内部造型规整,提供一个全尺寸备胎

尾厢两侧均有挂钩,细节好评

提一个小问题,在我的正常驾驶位看左侧镜子视角大约如图,后门把手只能调节到1/2的位置镜子的调节范围就到头了,在别的车型上没遇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的坐姿问题还是设计问题?

动力总成:

总体表现十分出色,有一些瑕疵可以接受。

发动机极限动力表现一般,0-80速度段提速完全足够,100以上基本靠悠,但动力仍然是有的。变速箱是爱信的6AT,用丝般顺滑真的不过分,从二档以上完全感觉不到变速箱的存在,液力变矩器的表现很温柔。一档起步的时候如果油门给到1/2,变速箱会拉到3000+转才换档,换挡的时候会有一个小小的顿挫;在跟车走走停停的时候,给油收油再给油的瞬间会有一点齿轮旷量的感觉,这一下有点给不上油,类似于一个小顿挫;在中等油门下持续给油时突然丢掉油门踏板,发动机转速快速下降的一瞬间会有一个比较大的顿挫;从一个较高的时速丢掉油门让车自然滑行减速时,每次降档发动机补油的一瞬间车会往前窜一下,体感比较明显;地板油加速,变速箱通常一下只会降一个档,动力有点憋着,然后再降1-2个档,动力瞬间爆发可以到4000转以上,前一个动作几乎是瞬间完成,后一个动作需要等上半秒。作为一个以平顺好开为主的车这样的变速箱表现已非常优秀。相比之下速腾的6AT表现就差一些,降档十分犹豫,低速缓给油车的表现很慵懒。

双踏板和转向:

油门踏板总体好评,刹车踏板总体差评,转向喜忧参半。

油门初段反应是有的但不灵敏,跟车的时候不需要全神戒备,对于油门控制不稳的新手很友好。油门线性程度很好,踩到后1/4可能会有一点空行程,基本感觉不出(很少踩到这里)。但油门本身的行程有些偏大,我44码的脚跺到底的时候整个小腿都需要前移,幸亏油门比较线性日常驾驶倒没什么影响,需要多少踩多少,一般不会超过1/2,这可能就是偏向舒适性的调教吧。

刹车初段空行程非常大,几乎可以到1/3,踩上去很没信心,不过低速跟车的时候踩前1/3是有制动力输出的,可以非常平稳地把车刹停。相比之下Q50L的刹车我比较喜欢,相对更加线性刹车力度从轻到重。刹车在踩到有效行程之后刹车力来的比较快,只要肯踩刹车制动力也是可以的。

转向虚位比较大,指向比较模糊,反应算是打哪指哪,最左到最后三圈。低速轻的很有质感,没有异响没有打手现象,只不过打到头会“咣”一声稍微有点廉价。中速在城市游走,掉头超车有一种轻轻的但油腻腻的精密感,阻尼渐进回正力也是渐进,表扬。高速沉,路感会比较多的传递到方向盘上,不是很舒服,120并线转向虚位很大。森林人的转向我个人认为是很高级的,除了低速液压助力很沉以外,精密感从头至尾都很强烈,虚位小但开着也不累不担心跑偏。

底盘和悬挂:

底盘表现不尽如人意,悬挂调教挽回一些颜面。

在一个人驾驶的前提下,底盘整体比较脆,那种厚重感和高级感在我开过的车里表现比较差。悬挂完全是舒适性取向,头段中段软而韧,后段有一些支撑,在满载情况下过坎后桥有打底的情况。过弯侧向支撑很差,急刹车身姿态抑制的不好,对余震的吸收做的不好,前后方向上激震有点多,左右方向上回摆也很明显,我甚至一度认为避震器上端是不是螺丝松了。悬挂对小震动的过滤非常差但并没有什么路感可言,全部是细碎而虚无的小震动。对大震动的吸收还不错通常可以一次到位,上坎下坎余震很多。但是,在满载的情况下,避震的高级感回来了,底盘不再松松垮垮,小震动的过滤会变得慵懒没有了多余的弹跳,除了悬挂支撑不到位和激震问题以外基本挑不出毛病。我认为这台车最适合的行驶方式是在良好的路面上以比较快的速度和比较舒缓的节奏去驾驶,上述的缺点基本都可以回避而去放大它巡航舒适的优点。以郊野踏青、不疾不徐的方式驾驶这台车的山路表现也是不错的,高低起伏的山路会让悬挂始终有一定压力避免悬挂初段的糟糕表现。

NVH:

中评。

发动机噪音在3500转以上比较明显,声音不好听也不难听表现平平,冷车怠速噪音颗粒感很重,热车启动的声音闷闷沉沉的挺有质感,日常驾驶发动机没什么存在感。风噪表现比较极端,80和120是两个分界点,80以下只要旁边不是大车经过是很有高级感的,80-120风噪会比较线性地增加,120以上风噪会比较大结合售价来看可以接受,但120巡航超过300km就会慢慢觉得有些滋扰。相比之下胎噪的表现很分裂,行驶在细密的柏油路和水泥路面表现十分良好,就像行驶在橡胶垫上一样,可是一旦路况变差或者柏油铺设粗糙路噪瞬间变得非常大,在高速上常常胎噪盖过了所有的噪音甚至可以和音响声音相提并论。原罪就是原车所配备的普利司通ER33轮胎,风评比较差,再开两年打算更换米胖子浩悦3ST,据说是静音神器。

油耗:

同级中等偏上。

平均油耗表显8.5L,城市使用夏天开空调,冬天表显一般在8L左右。单独高速油耗没测过。相对于其他同款车友来说油耗一般般不高不低,不过我认为既然开车就没必要为了一点点油钱去精打细算地省油,该大油门起步从来不悠,该变道超车也从来都是大油门甚至地板油,不为飙车只为在安全且可控的环境里降低个体对车流速度的影响。百公里无非再加十块钱的油钱,车都买了还算这个账有点舍本逐末。当然了故意费油或者非油即刹的驾驶习惯还是不提倡的,不过这似乎是驾驶技术的问题了。

优点:

1.绝对够用的车内空间

2.绝对实用的车厢设计

3.相对良好的乘坐体验

4.舒适顺手的驾驶体验

5.家用几乎无敌的性价比

缺点:

1.做工用料与装配工艺有待提升

2.同级中全面落后的外观内饰设计

3.没有突出的特点,不符合新新人类的需求

4.丰田品牌一贯有各种部位松松垮垮的毛病完美继承了下来

值这个价格吗?

我对这种没啥优点也没啥缺点的“水桶车”一向不感冒,正如大家都不喜欢和班级里成绩中游长相平平的同学做朋友。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这台车,我不消五分钟就能给你说出它N个缺点,每一个都不偏不倚,但如果你让我对它的表现做一个总结,那我只好说一句:真香!

再聊两句题外话:

丰田中庸的品牌性格在7.5代凯美瑞上得到了生动的表现,用“标杆级水桶车”来形容这款车一点也不过分。在吐槽它毫无性格的同时我也清晰的认识到,国产品牌已经不再是拼低价拼噱头的笑柄了。从吉利博瑞、博越开始到现在的领克01、02,国产“水桶车”已经把各项产品力从60分逐渐提高到70分乃至更高的水平,可喜可贺。虽然和国际大厂还有些实力上的差距,但国产品牌终究是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在文章的最后放上一些我拍的图,水平有限,不喜勿喷~

(下期预告:2017款英菲尼迪Q50L 敬请期待)

全文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