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观察

划重点

——

新势力观察

  • V2X与5G LTE到来,让车联 概念更清晰
  • IoT万物互联的智能交通彻底改写出行和拥车方式
  • 在新能源和智能汽车风口下,造车新老势力拉开斗「智」序幕
  • 新世界七大奇迹的超级工程

    到底意味着什么?

    早前成功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再次将中国「工匠之力」的牌坊屹立在世界之巅,天堑变通途的壮举令世人咋舌。造价之高、构筑之难和科技之尖端的港珠澳大桥被英国《卫 》评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超级工程。

    一个珠江口,地理和制度上的差异阻隔着珠海、香港和澳门。在这三个「孤岛」之间,如今横跨海面、穿行海底的高速公路枢纽,将变为三地最重要的沟通命脉,「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国家的「顶层设计」蓝图中一步步成为现实。

    信息、经济、人员联系和交互,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代正愈发增长而紧密,智能化、高精度传感器的革新让大桥得以顺利建设,并以百年工程的标准持续融通珠江口的两岸三地。随着物联 的深入发展,从建造的过程到通车后的实时监测,都离不开传感器的运用。

    高精度倾角传感器,精确而高效地解决了海底深水沉管管节对接;高精度陀螺仪,解决了大桥和海底隧道断面曲线管幕隧道的精准对接;激光传感器,精准地实现了对海底沉管的远距离测量地位;集成位移、力矩、重力和液压测力传感器的监测传感器 络,则最大程度地将风速、浪潮等气象和环境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和监控,实现对桥梁健康状况的准确判断;隧道内的风速、温度、湿度、压力、气压差,以及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微颗粒的浓度等参数,也将进行实时监测。

    据粗略统计,港珠澳大桥至少用到了千种相关的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激光传感器等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一起构成了港珠澳大桥的高精密感知系统。

    从前,造桥挖隧道只是造桥挖隧道;如今,建造这种全球领先、跨越世纪的超级工程,土木施工只是搭建架构和平台,高度智能的精确监测和控制 络,让道路、桥梁、隧道甚至桥墩或吊索等基础设施,都具备了智能化的「生命力」。

    通过高精度传感器的技术突破,人们未来的生活一一更具体到交通生活,也将发生巨变。

    智能汽车进化论

    彻底刷新出行和交通方式

    在过去很多年里,每辆车都是独立的信息孤岛,驾驶指令都是人为干预的原始操作。到了现代,通过雷达、传感器、激光…不断攻坚的自动驾驶技术,构建出的感知系统最远也才去到L3级别。虽然逐渐的减少人工干预操作,但本质上「车」还是单一的个体。

    这就是智能驾驶还被笼罩在「穹顶之下」,不「智」的症结所在。

    不过,不温不火近10年的车联 畅想,突然就要变成盛夏,但带来这波热潮的并不是车联 概念本身,而是高精度传感器的技术突破和4G/5G LTE通讯技术的成熟。依靠物联 核心技术,通过车与人、与路、与 络的信息交互和智能协同,就如同港珠澳三地被大桥链接互通般,解决了「车」为单一个体的硬件限制。

    交互信息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传递到终端,这要求已经超越了目前现有无线通讯技术的能力。不过,眼下中国移动投资8000亿建立的5G 络已经进入商用倒计时,5G LTE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在高速情况下,可以降低延迟、 增强可靠性和提高吞吐量,以及连接密度。中国的北斗三号靠天基增强能够实现亚米级定位,加上地基增强可以达到毫米级定位。

    通过车联 基础条件的技术攻关,实现本质上的智慧升级,带来交通安全性的智能化和通勤效率的协同化。

    LEAR CONNEXUS提出关于未来智能交通畅想

    按照中国汽车工业 的定义来看:它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 络技术,实现车(V)与X(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的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和执行等功能,可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万物互联,万物感知的智能交通

    LTE-V2X(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即车对人、车与路测基础设施之间的无线通信,实时感知车辆周边状况进行及时预警。在无锡LTE-V2X研究项目里,奥迪品牌展示了其最新车联 技术的最新成果:奥迪驾驶员辅助系统首次实现了对道路使用者以及基础设施的回应:根据交通信号灯的相位和道路使用者的行为,车辆可自动调整速度或在危险情况下启动警示灯。车辆和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均基于可进行实时数据传输的最新一代LTE-V2X技术。

    奥迪给我们描绘的场景大致是:在自动驾驶情况下,车辆通过交通信号灯的相位、车辆与车辆间,通过路口时云端大数据的精密匹配分析,自动选择路况最佳的行驶路线,能够做到不同方向间过往车辆极小间隙的紧密通行。完全数字化、智能化的驾驶提高了安全性和通勤效率。甚至乎还有人提出:高智能自动驾驶到底需不需要信号灯的深度探讨。

    万物互联、万物感知(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 )的智能交通,让车辆获得更强大的感知系统,获取覆盖整个城市中的云端大数据。它能够突破视觉死角和跨越遮挡物的信息获取能力,同时与其他车辆及设施共享实时驾驶状态信息,并加以研判。

    这仅仅是车联 技术成熟体最基础的功能之一,真正的车联 技术落地生活服务还得套用那句一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壮志口号。

    车联万物新生态

    未来你好,提前到场的玩家请先就坐

    汽车工业正在经历关键的技术变化,越来越多的汽车可以连接到互联 。也正因如此,芯片巨头高通首席执行官Steve Mollenkopf称:

    未来十年最激动人心的技术变革将来自汽车。

    AliOS / 斑马智行

    例如基于AliOS的斑马智行操作系统,已经迭代到斑马MARS(V3.0)时代,公布了10项亮点功能:AI场景引擎、车载K歌系统、跨端组队、全天候地图、我的快递、沉浸式音乐、AR辅助驾驶、首个车内AI萌宠、专属个人通勤地图以及疯狂答题。

    所谓「车载K歌」或者「AI萌宠」这些功能是否靠谱尚有待市场检验,但斑马描述的未来出行场景中,我们已经能够逐渐靠拢「引起舒适」的智能出行体验了。基于车辆数据、用户数据、环境数据、生态数据(阿里生态与非阿里生态)、交通数据等深度融合,利用AI算法对消费者的下一步需求进行预判服务。

    斑马智行MARS 3.0版本介绍视频

  • 用户在淘票票预定电影票后便会触发观影场景引擎,上车之后直接推荐目标影院,系统还会推荐电影相关的歌单或原声音乐。
  • 当到家或者公司之后,系统还会语音提醒用户是否有待取的快递,这背后是斑马系统同菜鸟数据的全面贯通。
  • 专属个人地图方面,预知用户去公司上班或下班回家的意图,自动进入通勤模式,推荐最佳线路。如果路线用户已经走过很多次,导航会自动进入极简播 模式,避免打扰用户享受音乐。
  • 在此基础版本之上,斑马 络还推出了整车个性化开放平台,适配的车厂可以进行二次开发。该平台将开放101个工具包,覆盖场景引擎、整车无限自定义场景、整车&系统能力、地图、娱乐、出行、IoT等七大整车及出行能力,整车企业可以根据不同车型配置和不同场景进行自定义,最终实现差异化功能和生态服务。

    基于智能操作系统的开发,「新势力」们纷纷交出了自己对智能互联的第一份答卷。

    拜腾汽车

    拜腾汽车将自己定义为「下一代的智能终端」,号称世界首款智能互联汽车。它说搭载的BYTON Life智能操作系统,着重在服务生活的出行体验上。

    BYTON拜腾首款概念车首秀,获中国一汽战略投资

  • 让你的手机与电脑同步播放音乐、导航、观影等,并且可以根据你的喜好定制应用程序。
  • 可以将你的个人数据同步到云端,通过生物识别技术识别用户身份,并从云端下载用户的个性化设置,所以当你进入其他拜腾汽车时,它依然知道你的喜好。
  • 可以主动跟踪用户的健康状况,包括体重、心率、血压的监测,并且同步健身数据,给出健身建议。
  • 蔚来ES8

    蔚来首款量产车型ES8最近将车坛搅得「腥风血雨」,其车载智能互联系统更着重于创造人车交互方式。

    NOMI是全球首个车载人工智能系统,它不仅可以自主处理车辆本身的使用需求,还可持续学习用车人的习惯与兴趣,根据驾驶和生活场景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NOMI基于强大的车载计算能力和云端计算平台,集成了语音交互系统和智能情感引擎,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人车交互方式,让汽车从机器变成有生命、有情感的伙伴。

    显然让汽车更智能,是新势力造车中一道绕不开的必修课。智能车联是一片未知的大陆,亟需等待深度开发。

    新势力观察

    新老势力技术角力:「电动爹」还是真未来?

    未来汽车将会V2X万物相连,因此车联 技术和应用将会变为车厂非常关键的增值服务。未来不仅仅单靠车辆的性能比拼,或许在智能化交通、高智能汽车的时代背景下,接下来的商业开发谁能够拥有更贴心、全面的应用操作系统,才是评价「新一代汽车」好与坏的标准?

    为此,我们特地开辟了「新势力观察」专题系列,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各种新能源、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等未来技术及应用的发展情况和趋势展望。展望汽车这一百年机器在新时代革新蜕变中的高光(或献丑)时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