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百年品质工程”,这么干!

一辆辆压路机匀速行进作业,施工人员各执其事,步履匆匆。在天峨(黔桂界)至北海高速公路(巴马至平果段)(简称巴平高速)路面施工现场,各项工序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巴平高速路面沥青摊铺现场。(沈箭酉 摄)

作为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陆上干线的重要组成路段,这条由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额约140亿元、全长约75公里的巴平高速承担着完善区域交通、推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

2021年4月,巴平高速被交通运输部评为首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新建高速公路项目;2021年以来,先后获评广西公路铁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建设典型示范项目、广西交通运输创新典型案例等,成为自治区广受业界好评的高速公路项目之一。

张黎明

巴平高速指挥部指挥长

“从一开始,我们就以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咬定青山的发展韧劲,坚定不移地把贯彻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强区战略部署和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奋力打造高速公路一流标杆工程,为全区高速公路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巴平高速永州互通。(赵懿 摄)

顶层设计

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精心布局

建设难点

合理规划

早在项目开工前4个月,巴平高速指挥部已经成立,并开始了项目的顶层设计。实践方面紧随其后。指挥部构建了系统的管理体系,大到制度构建、管理模式,小到岗位适配、奖励举措等皆涵盖其中,精准概算支出成本,合理规划建设工期,科学制定各项任务目标,确保精细化工程管理覆盖项目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

得益于前期的合理规划,巴平高速率先倡导服务区建设先行、梁场建设先行,改变了以往高速公路建设中房建、桥梁施工滞后的问题,大大加快了施工的总体进度。

巴平高速梁场标准化建设。(赵懿 摄)

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完成形象投资109.58亿,占预算总投资138.58亿元的79.07%;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实际建设工期将比原计划工期缩短一年。

林奇茂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

“巴平高速自开工建设以来,征地拆迁推进快、控制性工程提前启动、全线施工进度均衡、防护工程建设标准化,取得了起好步、开好局的优异成绩,在区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表现突出。”

巴平高速四塘互通。(张谨绎 摄)

精细管理

品质安全两手抓

严格落实

走进巴平高速的施工现场,最大的感受便是整洁、干净、井井有条,巴平高速建设已然跨入精细管理、专业管控的新阶段。

为不断提高自身管控能力和管理水平,巴平高速积极实践自治区新时代工程“五化”管理理念,深化建设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总结提炼了项目建设“十大施工理念”“六类固化工艺”,构建了路基建设运营全过程监测监控、桥梁标准化预制安装体系、隧道“全场景”台车化施工等品质管理新模式,探索并形成一套可复制、易推广的“巴平模式”。

巴平高速穿山而过。(赵懿 摄)

巴平高速指挥部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创新实施了“亮点节点奖励机制”,通过划分合同固定比例金额、设立亮点工程专项奖励资金等举措,对高效高质完成项目的参建单位实施奖励,激发施工单位打造亮点、追求品质的热情,以点带面提升全线工程品质。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刘可多次指出,建设“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本质要求。他强调,平安是底线,百年是高限,品质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巴平高速指挥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从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安全生产条件核查、标准化安全生产等多个方面入手,以硬制度、硬指标、硬措施筑牢项目建设安全“防护墙”。同时,重视教育培训、专题辅导等“软”途径的宣贯作用,多次邀请专家学者莅位指导,切实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巴平高速公路隧道安全标准化建设。(谢霞梅 摄)

据统计,巴平高速开工建设两年间,共举办2次“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以理论学习、专项整治、安全咨询等形式有序推进安全文明建设,累计参与人数超1.1万人次;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约1.3亿元,建安产值费约82.94亿元;项目开工至今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人员零伤亡。

创新驱动

加速行业提质增效

科技赋能

近年来,创新驱动、科技赋能成为高速公路行业发展的关键词。

一方面,巴平高速积极运用前沿科技。搭建智慧高速监控管理平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等数字化平台;应用BIM及三维技术、自动化智能监测等信息化技术;推广“四新技术”与“三微改”80余项,引进液压锚杆钻机、套拱钢模板台车等现代机械30余台。

巴平高速公路二衬液压模板台车。(潘少康 摄)

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创新科技自主研发力度,设立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子课题1项、交通运输部重点科技项目5项、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重点科技项目4项、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重点研发项目4项,致力于科研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技术。

梁鹏

巴平高速副指挥长、总工程师

“巴平高速成立了‘平安百年品质工程’路面示范创建中心,在标准化示范、技术科技等方面积极探索广西三车道大断面路面铺筑品质提升的技术措施。我们还将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用硬核科技赋能高速建设,助推全行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绿色发展

着力守护绿水青山

环保集约

自项目开工建设起,巴平高速便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做好守护绿水青山的“加减法”。

减少污染 避免破坏

巴平高速设计前期便将减少环境污染纳入考量,依照山形地势选线选址,避免大填大挖;建设中期路基施工防排水先行,促进排水沟外的规范作业,减少污染;引进泥浆净化、噪音监测等技术,保障水源地饮用水安全,控制施工现场噪音水平;倡导隧道“零开挖进洞”理念,降低坍塌风险,最大限度减少挖掘隧道对洞口所在山体的破坏,保护自然生态和环境景观。

巴平高速边坡防护、绿化优良。(张谨绎 摄)

增加举措 主动作为

根据交通运输部指导意见,巴平高速制定了《绿色公路建设实施方案》,将勘察设计、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等建设项目清单化,明确绿色发展思路和实际操作目标。以边坡为例,实行“开挖一级、防护一级、绿色一级”措施,不仅有效避免水土流失,还打造出了景观亮点,实现作业现场快速复绿,增加建设工程的美观度。

巴平高速达洪江水库高架大桥生态环保施工。(沈箭酉 摄)

乡村振兴

积极彰显国企担当

交通助农

“爱心捐赠,着实将利民、惠民之举延伸到了山沟沟里来……对我们村民来说,就是雪中送碳。”今年1月,巴平高速收到了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碧草村村委会的一封感谢信。

巴平高速全线9处办公驻地、4处大型综合场站和122公里便道将在项目竣工后移交当地民众,不仅满足工程自身的临时性建设需求,还为当地提供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促进村民就业增收,提供了工程建设及厨师、保洁等多个后勤岗位,吸纳上千名沿线村民就近务工。

巴平高速聚焦群众需求,出资出力为民纾难解困。

针对农产品储运难和滞销问题,修建了几十公里便道帮助农产品“出山”,并多次组织员工认购农产品;

针对乡村学校物资匮乏问题,组织慰问活动12次,为学生送去文体用品等助学物资。

此外,巴平高速还竭力推动交旅融合,深度发掘当地特色及优势,将文化概念融入高速服务区产业生态链,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巴平高速便道安全标准化建设,保障村民安全出行。(郑庆坂 摄)

文字|何慧梅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