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建造“蓝鲸一号”,美国只有羡慕的份

这次中国出手了,在南海建造“移动国土”,而美国因为技术不行,只能干羡慕。

近几年许多国家一直对中国的南海紧盯不放,试图制造一些言语和行动上的摩擦,在这样不太平的情况下,中国的做法是什么样的呢?这次中国决定一鸣惊人,亮出自己的杀手锏。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枯竭,各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到了海洋资源,现如今各国因为资源而发生冲突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些资源争夺战中,石油无疑是各个国家眼中的宠儿。

但是拥有石油资源也并非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它在给你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会给你带来一些危机。我想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中东地区原本是一个相对比较贫困的地区,但是它却凭借着石油资源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战,一跃成为一个拥有许多富有国家的地区,但也正是石油这把双刃剑,让这一些国家引火烧身。

其实南海被其他国家盯上,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资源的问题。首先就是南海蕴含可燃冰,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燃冰是破解如今能源紧缺局面的重要法宝。

目前在南海北部陆坡探明大概有185亿吨油当量的可燃冰资源,而且在南海的东沙群岛西南部海域还发现了潜在的可燃冰发育区。

那么究竟何为可燃冰呢?

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因为外观类似于冰,而且遇火即可燃烧,因此被人们称作“可燃冰”。

可燃冰的组成主要是甲烷水合物,而且纯度超过了99%,甲烷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会产生任何的废气废渣,但那时很多令人头疼的环境问题都可以很好地迎刃而解了。

可燃冰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亮点,那就是它的能量密度非常高,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给一辆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的车加50升的天然气他能走150公里,那么把天然气等量的换成可燃冰的话,他可以走2.5万公里。

因此可燃冰一旦成功的开发并应用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的话,将使人类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次是南海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备量,中国南海作为世界七大洋中油气资源富集区的其中一员,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70亿桶,天然气储量估计为900万亿立方英尺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天的石油开采量高达384.6万桶,但是我国每天的石油需求量是供给量的三倍以上。

因此我国的石油一直都处在入不敷出的状态。其实石油资源的短缺早就不是中国所特有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南海不可避免地成了各国目光的聚焦点。

虽然南海的资源储备丰富,但是要想开发这些资源,可谓是“在豆腐上打铁、用金刚钻绣花”难度十分大。

开采的主要是受南海的天气和地理位置影响,南海位于亚欧板块,容易受到太平洋板块的碰撞,而板块之间运动带来的振动对于开采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而且南海位于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性气候,经常会面临高温以及台风等恶劣天气。

基于上述的原因,导致各种类型的作业船在南海都是举步维艰。就连美国这种技术强大的国家,都在面对南海时一筹莫展。

美国也曾经对南海无计可施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接下去一起看看。

当时我国的深海钻井平台技术起步晚,而且许多先进的技术都被欧美国家所垄断了,制造稍微大一点的滚装船都十分费力,更别提这种海上作业的高科技船只。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在1982年9月,中国选择与美国阿科公司合作。

此次美国的阿科公司租用了当时号称是“海洋勘探界泰坦尼克号”级别的“爪哇海号”钻井船。

爪哇海号的工作水深305m,抗风能力可以达到100节,相当于15级飓风。他的钻井深度为7620m,满载排水量为11000多吨。

1983年,爪哇海号”钻井船顺利抵达三亚,刚开始的时候,爪哇海号却是时名不虚传,毕竟这并不是它的首次出征,之前它就曾在墨西哥、委内瑞拉等海域成功打出近100口井。

当时他已经是一个工作了将近10年的老兵了,作战经历十分丰富。于是短短的时间就它就打出了著名的崖13-1大气田。在同年8月的时候,爪哇海号准备乘势而上,前往莺歌海钻探。

也正是此行让爪哇海号真正地认识到了南海的威力,在作业的时候,很不幸地遇上了第16号超强台风。当时气象公司连续向阿科公司及“爪哇海”号发出台风警 41次,还有附加电文3次、紧急电话1次。

但是当时爪哇海号的钻井总监弗莱,觉得中国是在危言耸听,觉得小小的一个台风对爪哇海号而言简直是不足挂齿,毕竟爪哇海号曾经是在北冰洋、波斯湾中一手遮天。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再加上爪哇海号的抗风能力在当时也是全球有名的。

于是弗莱固执己见,坚持不移港,并开始原地固锚。但是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是十分渺小的,很快现实就让弗莱意识到了他的决定有多愚蠢,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16号超强台风来势汹汹,爪哇海号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台风来临没多久之后,爪哇海号的船舱就出现了断裂,然后海水开始大量的涌进,船上的工作人员连求救信号都没来得及发出,就连同船一起沉入了海底。

美国此次南海的沉船事件,让中国的南海采用项目暂时搁置了,与此同时也向全球展示了南海的威力,尽管各国都十分眼红南海丰富的资源,很想跃跃一试,但是迫于南海的开发难度,许多国家纷纷知难而退。

这时候只有中国一直迎难而上,一直致力于南海的开发,其实当我国下定决心要自己建造出一座属于中国的海上钻井平台的时候,我国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当时我们几乎是处于这个领域的价值链最底端。

我们连一些最基础的零部件都要从外国进口当时。处境十分的艰难。但是只要成功的研制出这个海上钻井平台,我们就可以不用受制于人,很多的卡脖子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

2017年2月13号,中国成功研制出了“蓝鲸一号”。值得一提的是,蓝鲸一号从设计、建造和调试都是我国自主完成的,因此“蓝鲸一号”又被称为我国南海“移动的国土”。之所以给他取名为“蓝鲸一号”,是希望它将来可以成为代表人类海洋工程领域最高科技水平的平台。

“蓝鲸一号”的外形堪称是庞然大物,身长约117米,宽约92.7米,重达42000吨。不禁有人会问如此的庞然大物,一定是行动十分缓慢吧,其实不然,它可以在水上行动自如,还可以深入海底钻井开采,它的最大作业水深可以达到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达到了15240米,它的体型和钻井深度都创造了世界纪录。要知道目前已知的地表最深处是马里亚纳海沟,深约11000米。这就意味着蓝鲸一号可以在全球99%的海域作业。

与传统的海上钻井作业船相比。海上钻井平台更加牢固,稳定性也更强了,在抗风能力方面也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抗风能力的提升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科研人员做了以下两点。

首先蓝鲸一号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DP3定位系统,可以根据外部的环境,来实时控制底部8个推进器的转速和方向,确保它保持在飓风、海流的袭击下岿然不动。其次它采用了100毫米NVF690超厚钢板,而且船体的结构也是加强了不少,充分地吸取了美国沉船事件的教训。

蓝鲸一号是一款移动式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它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它配备了高效的液压双钻塔和当时全球最先的西门子闭环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的重要性相必大家或多或少的都有所了解,今天我就不再赘述了,那这个双钻塔系统又是什么呢?

其实蓝鲸一号和其他国家的钻井平台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双钻塔系统,其他国家的钻井平台采用的是是一套钻塔系统,这种的工作原理是,当钻井平台正常作业时,需要先钻一下然后再接一会管子。

如此反复进行,这也就意味着当我们的钻井越深时,所需的管子就会越长。而蓝鲸一号的双钻塔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缺陷,双钻塔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一个钻塔负责钻井另一个钻塔负责钻杆的处理,这也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双钻塔系统这项技术在研发之后就得到了很大的认可,在2014年《WORLD OIL》颁发的最佳钻井科技奖和2016年OTC的最佳设计亮点奖。

尽管蓝鲸一号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中国依旧没有停下进一步研发的步伐。中国的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最终在2019年9月26日,成功的研发出了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二号”。

中国对于蓝鲸二号的建造可是下足了血本,要知道每台蓝鲸二号的造价高达65亿人民币。蓝鲸二号的长度、宽度、最大作业水深和最大钻井深度都和“蓝鲸一号”一模一样,是如假包换的亲姐妹。蓝鲸二号是由27000多台设备,1000多个子系统、40000多根管路、50000多个 验点以及120万米的电缆所组成。

蓝鲸二号的真本事到底多大呢?据悉,2020年蓝鲸二号在试验性试采中,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新的世界纪录。蓝鲸二号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动力定位系统是国产的。整体的国产率高达60%。这对中国意义非凡。

蓝鲸系列的安装也是一大难点,于是我国为此发明了世界上最大的固定式起重装备“泰山吊”,我们从底部使坐电梯到最顶层都需要三分钟,一次可以吊起2万吨重物。这个纪录至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打破。

经过10年的披荆斩棘,中国终于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实现了核心产品的自给自足,这标志着中国正在一步步的从海洋大国向着海洋强国跨越。

虽然目前我们小有成就,但是还是不能有所松懈,我们现在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一旦过于放松,就会让其他国家有机可乘了。目前石油资源依旧是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随着中国对南海资源的进一步开发,许多国家也开始蠢蠢欲动,尤其是美国。

目前世界上的许多石油产出国家都是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而一旦南海的可燃冰成功的大量开采,那么势必会动摇石油在各国主要能源中的江湖地位,如此一来美国从石油中获取巨额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美国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但是他却不务正业,它不去加强自身的技术反而在我国身上动起了歪心思,试图挑起一些不利于各国和平共处的事端,以此来阻碍中国南海的可燃冰开采进度。

那么在面对其他国家的不断侵扰时,中国需要怎么做才能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首先就是要学会利益的合理共享,通过和一些东南亚分享部分的能源利益来维持南海的安全。

其实很多人不能理解中国的这一举措,认为在当今这个世界,资源就意味着未来,为何要把如此珍贵的东西拱手相让呢?

其实这也是中国的明智所在,所谓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盟友,要知道我国与东南亚各国都十分邻近,如果我们太过强硬,把所有的好处都牢牢握在自己的手里,不给他人一点甜头的话,可能会适得其反,所谓朋友多了,路也就广了。

其实中国一直都对东南亚各国慷慨相助,在医疗、教育以及贸易等方面也是大力支持。中国对于这些国家的帮助不仅仅是因为利益方面的原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一直秉持共同发展的理念。

其次,我们需要物尽其用,要想摆脱“美元霸权”,我想南海的丰富资源会是我们的一张王牌,只有大力的开发新能源,特别是可燃冰技术,他是未来代替石油资源的希望。

最后,中国是一个石油进口大国,我们有70%的石油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因此为了不被美国在石油资源方面卡脖子,以此威胁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是要降低对于美国所掌握能源的依赖度。

中国这只雄狮终将再次崛起,站在世界之巅。尽管美国频繁地在搞一些小动作,但是我相信随着中国的科技的不断进步,因此无论美国做出什么,中国都可以泰然处之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