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创作不易~~希望大家点赞~转发~收藏~欢迎常来
(二十六)暗装接地电阻测试点安装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接地电阻测试点安装。
2.大样图
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箱体可定做也可以购买成品,但必须是不锈钢材质,箱体尺寸满足图示
要求。
4.注意事项
联结用螺栓、垫圈、螺母应进行热浸镀锌处理。螺母采用专用蝶形螺母。
5.产品图片
(二十七)室内电缆沟安装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室内电缆沟支架及盖板制作安装。
2.大样图
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在重要的电缆沟中,按要求分段或用软质耐火材料设置阻火墙.
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盖好盖板。
支架一般选用不小于 40 ×4 角钢制造,主架与层架连接采用焊接。
电缆支架安装间距为 1 ~1.5 m。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17-2007》5.1.3 规定同一通道内电缆
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
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 35kV 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
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
排列顺序配置。
(2)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 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
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 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
在同一层支架上。
(3)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
的支架上。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17-2007》5.1.4 规定同一层支架上电
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
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 1 倍电缆外径
的空隙。
(二十八)板式排烟阀安装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板式排烟阀安装工艺。
2.大样图
(二十九)母线槽安装工艺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母线槽安装工艺。
2.大样图
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当母线槽外壳与托架材质不同时,应增加绝缘板(6)隔离。
母线槽垂直安装所需的弹簧支架由厂家配套,母线槽垂直安装工艺参照
产品说明书。
尺寸标准:W2=W1+200(W2 为横担下料长度,W1 为母线夹板固定间距),
钢混结构母线槽吊架间距=1200mm; 架结构吊架间距视 架吊点间距情况而
定。
软母线用于母线与母线间及母线与设备(若变压器)间的连接。
4.注意事项
1)全负荷试运转时,及时测量母线温升变化情况,规避母线热膨胀带来
的风险。
2)扭矩螺栓需拧断螺栓头,扭矩扳手需调节至厂家规定扭矩拧紧螺栓。
(三十)母线槽穿墙安装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母线槽穿墙安装工艺。
2.大样图
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母线槽在穿越墙体和楼板的工艺请参考槽架穿越楼板的工艺。
4.注意事项
1)选择正规企业的合格产品
母线槽应选用具有 3C 强制认证标记的产品,并有型式试验 告。
其纯度,还应注意材料弯折后的机械性能。
极限温升值可以说是母线槽最关键的安全技术参数,也是体现母线槽整
体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5.产品图片
(三十一)电缆与电机接线安装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 0.6/1kV 以下的室内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
电力电缆的接线安装。
2.大样图
3.注意事项
铠装电缆采用 A 形式铜电缆固定头;其它电缆采用 B 形式塑料固定头。
标识牌采用 PVC 椭圆牌,使用扎带固定,内容使用(由标签机打印的)
自印自粘式标签纸贴上。
电箱外壳电缆头安装处使用钻孔器或液压开孔器开圆孔,尺寸按电缆固
定头的尺寸标准。
在电机订货时,应要求电机的接线盒接线口向下,且其开孔大小满足电
缆及套管尺寸并考虑电缆截面积。
推荐安装部位均采用梳栖作为槽架,采用方案 A 的形式。
当主槽架采用桥架时,引下部分应用镀锌管或桥架,如方案 B、C 的形式。
在 B 形式中:根据现场要求确定镀锌管与接线盒之间是否增加金属软管。
在 C 形式中:为了方便金属软管的安装。电缆头宜安装在引下桥架末端
内(如 C 图中“8”的位置),并应固定,电缆芯线穿过金属软管接至电机。
支架(3)应通过接地跨接线(5)与设备房内接地干(支)线连接。
4.产品图片
(三十二)单导线与设备,器具连接安装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1)截面为 10mm2 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
的端子连接(图:a);
2)截面为 2.5 mm2 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
后再与设备,器具端子连接;
3)多股铝芯线和截面大于 2.5 mm2 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
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图 b)。
4)图 c、d 方式适用于“手拉手”接线方式的中间插座地线等接线安装
2.大样图
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图 a 方式仅需要剥去导线末端与端子连接部分长度导线的护套,插入端
子接线。
图 b 方式需先用压线钳将线耳与导线压接好,再与接线端子进行接线。
图 c 方式用安全型压线帽将断开的地线导线(≥2 条)与一小段导线可靠
压接,一小段导线的另一端插入端子接线。
4.注意事项
镀锌压接线耳及安全型压线帽的采购需根据导线规格进行选择
5.产品图片
(三十三)双线耳端接安装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当两个线耳需与一个接线端子(铜排)在一处连接时,但一处端子连接
不能超过两个线耳。
2.大样图
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将镀锌压接线耳与导线可靠压接,然后采用“三明治”的安装方式将接
线端子(铜排)夹于其中。
4.注意事项
镀锌压接线耳可以根据导线的线径,绝缘与非绝缘,UT 形与 OT 形等进行
选择。
连接螺栓一定要拧紧。
(三十四)电缆头制作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0.6/1kV 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聚
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的户内终端头制作。
2.大样图
3.工艺核心要义叙述
1)用 1000V 摇表,对电缆进行摇测,绝缘电阻应在 10MΩ以上。
2)剥除护套,用填充胶填堵线芯根部的间缝,然后选用与电缆规格、型
号相适应的热缩分支手套,套入线芯根部,均匀加热使软手套收缩。
3)从芯线端头量出长度为线鼻子的深度,另加 5mm,剥去电缆芯线绝缘,
将接线鼻子内壁和芯线表面擦拭干净,除去氧化层和油渍,并在芯线上涂上
电力复合脂。将芯线插入接线鼻子内,调节接线鼻子孔的方向到合适位置,
用压线钳压紧接线鼻子,压接应在两道以上。
4)用填充胶填满接线鼻子根部裸露的线间缝与压坑。将热缩管套入电缆
各芯线与接线端子的连接部位,将火焰缓慢接近热缩管,并在周围沿圆周方
向移动,等径向收缩均匀后再向轴向延伸,使热缩管均匀收缩,包紧接头,
加热收缩时不应产生褶皱和裂缝。
5)已制作好终端头的电缆,固定在预先做好的电缆头支架上,并将芯线
分开。根据接线端子的型号选用螺栓,将电缆接线端子压接在设备上,注意
应使螺栓由下向上或从内向外穿,平垫和弹簧垫应安装齐全。
4.注意事项
1)电缆终端与接头的制作,应由经过培训的熟悉工艺的人员进行。
3)电缆线芯连接金具,应采用符合标准的连接管和接线端子,其内径应
与电缆线芯紧密结合间隙不应过大;截面宜为线芯截面的 1.2~1.5 倍。
4) 制作电缆终端与接头,从剥切电缆开始应连续操作直至完成,缩短绝
缘暴露时间。剥切电缆时不应损伤线芯和保留的绝缘层。附加绝缘的包绕、
装配、热缩等应清洁。
5)制作前做好电缆核对工作,如电缆的类型、电压等级、截面及电缆另
一端的情况等,并对电缆进行绝缘电阻测定和耐压试验,测试结果应符合规
定。
6)户内电缆终端头安装应牢固可靠,相序连接正确。
7)应在电缆芯线锯断前要量好尺寸,以芯线能调换相序为宜,不宜过长
或过短
5.产品图片
(三十五)配电箱进出线安装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建筑电气配电箱(柜)安装工程。
2.大样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