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yon是一个十分年轻的品牌,总部位于德国科布伦茨。品牌创始人Roman Arnold和他的兄弟Franc Arnold最初只是从意大利购入自行车配件,然后使用拖车在赛场上兜售自行车零配件的小商贩;1987年,他们终于赚上了第一桶金,成立了Radsport Arnold(车店),专营自行车配件;然而直到1998年,才设计和制造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FS 1000全避震山地车,Canyon正式诞生了!
Canyon的销售模式反传统,没有采取店面销售而是 络直销,直接在 上售卖,然后通过DHL、UPS两种国际快递,将商品交到消费者手上,这种撇除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一切中间商的经营模式,大大降低商品在流通时的中间商利益,让消费者以更经济的价格购买到高质量的Canyon自行车。
由于超高的性价比,所以车友们将Canyon戏称为“德国捷安特”,那么他们的旗舰竞赛型公路车Ultimate自然就是“德国TCR”了。Ultimate车型虽然是近几年才进入大家的视野,可它的历史一点都不比我们以往编年史分享过的TARMAC和Super Six等车型短,其中还有两年拿下了世锦赛冠军。
下面我们就让时间回到2005年,回味一下这款“德国TCR”。
Ultimate意为无限,是Canyon品牌下,包揽最多殊荣的公路车型;在设计时,最大化刚性为前提下降低车架总重量,并为骑乘者创造“友好”而专业的运动几何,让骑乘者发挥绝佳的竞技效果。
第一代
早在2005年,Canyon就推出了第一代Ultimate,F10与某意大利厂商旗舰车型没有任何关系,早期Canyon的碳纤维车架编号就是F10,高端铝架的编号则是F8。车架的管型设计还是非常符合那个时代的特色,基本都是圆管,可以看得出下管的管径十分吓人,并且已经配备锥形头管。头管的锥度也是十分夸张,以至于和叉肩形成了一个台阶,非常诡异。
前后叉脚和大尺寸的铝合金五通也是十分简单粗暴,可见当时碳纤维工艺还不是十分成熟。可以看出。在第一代Ultimate上,就已经开始使用渐变的异型立管,来改善五通刚性,这里划个重点,待会儿会考。
在2004,CANYON的著名自行车设计师Hans Christian Smolik提出要集合全公司力量,用最新的技术造出世界上最为轻量化的公路车。因此,CANYON提出了“3.7计划”,最终的产物就是被CANYON公司视作珍宝的3.7kg的公路车,整个过程花费了一年的时间。
在碳纤维材料水平远不如今天的2005年,唯有用极为简洁的配件来减重。这款后拨的的设计就显得超乎想象了,不但后拨结构只保留导向轮、张力轮和弹簧等关键部件,将外壳什么的都舍去,更将后拨直接固定在后下叉上,连后拨勾都省了。飞轮方面,从图片看来,最大飞轮仅为18T,好一个“压缩飞轮”,但整个飞轮有8片,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2006年,Hans Christian Smolik又搞了个“6.8计划”,将初代Ultimate魔改成一辆碟刹公路车,仅重6.8kg。
这辆车的车架经过魔改,将叉脚换成了定制零件,以兼容碟刹。由于是概念车,Hans Christian Smolik可以放飞自我,给它配备了一推二的双前刹和120mm碟片的特规零件。
第二代
国内车友首次接触Canyon的公路车大多是第二代Ultimate,小编我第一次看到Canyon公路车就是在CB论坛看到的白色第二代Ultimate。白底黑字加.com的涂装可以说是那个时代Canyon公路车的标配。
广州“Canyon”党主席小成老爹的初代Aeroad也是这种涂装风格。(拓展阅读:《改车志丨Canyon Aeroad CF 气动公路车》)
第二代Ultimate在2009年推出,最大的改进也许就是被车友们调侃多年的“CANYON.com”logo了,毕竟没谁会把官 的 址作为车架Logo……
架型方面则是基于第一代车型进行“减肥”。下管依然粗壮,不过加入了变径设计,头管部位纵向连接面较大,五通部位横向连接面较大。上管则做得更扁,后上叉也变得非常细,座管也改为27.2口径,用来优化车架的舒适性。
渐变的异型立管当然得以保留,由于座管口径变形,立管的异型设计更加明显。小编印象中,就是这个时候Canyon和Cervelo陷入纠纷,原因是Canyon认为Cervelo R3的立管设计抄袭了Ultimate,最后好像是庭外和解了。
最大的改进就是碗组上轴承和前叉舵管开始使用1.25英寸的规格,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捷安特OD2头管。所以说,捷安特的OD2是借鉴Canyon的,谁叫Canyon是“德国捷安特”,手动滑稽。
另外一个最显眼的就是开始使用无前叉吊芯设计。碗组压紧由Acros的滑动两片式碗组上盖完成,通过下部的螺丝推动上部来压紧碗组。把立上盖则使用一个中空的饰盖塞入舵管进行装饰。想当年,小编我骑第三代Ultimate时,这车友看到都会问我这是什么奇葩设计。但由于会令车头增高,其实车手们都不喜欢用这玩意……
同时,这代车架已经开始了Canyon那个德国人“专车专用”的死脑筋传统,就是一定要分机械变速和电子变速车架,二者不能通用。这个传统延续至今……
Canyon这是赞助了比利时乐透车队,首次在世巡赛亮相,骑的也是白底黑字加.com的Ultimate,不过车架上会多些红色的元素。
埃文斯骑着第二代Ultimate拿下了2009年世锦赛冠军,自然就会有一辆彩虹车。这辆彩虹涂装的第二代Ultimate就收藏在Canyon公司得到展厅中。
这个时期的Canyon是很会玩涂装的,上面这辆“哥伦比亚涂装”的Ultimate其实也是埃文斯的车,涂装其实是澳大利亚元素的,你看那只袋鼠就知道了。
范登布洛克也拥有一辆定制涂装的Ultimate,这款涂装的来头是什么小编忘了,似乎是与双海赛有关,但就是十分好看!
既然说到范登布洛克了,就不得不分享一下广州车友肥智的猎豹涂装Aeroad。这也是一辆范登布洛克的“原味战车”。(拓展阅读:《猎豹战车——Canyon Aeroad CF 鉴赏》)
在2010年,Ultimate开始使用新的型号命名,后缀CF SLX的是顶级车架,CF SL则是次级车架。并推出了这款ETE 201限量版“壕”配整车,出厂即配备LW轮组。ETE 201是为德国名将埃里克·扎贝尔推出的限量版,立管上有扎贝尔的签名,201象征着他职业生涯拥有201个单站冠军,车架的绿色元素则象征他连续六年占据环法绿衫。
第三代
2013年,Canyon推出了第三代Ultimate,先期零售版本依然延续了“非黑即白”的风格。车架的管径设计与上一代车型有些相似,但下管和上管改成了有棱有角的方管。下管与头管的连接面依然非常宽,但线条更硬。后叉依然纤细,三通处的造型也有一定修改,是当时十分流行的后上叉穿过立管连接上管造型。异型立管的造型也进行了调整。
新的ONE ONE FOUR前叉也经过重新设计,重量更轻,路感更好,但仍具有很好的侧向刚性。
剩下则是一些规格上的修改,例如增加和内走线和BB86五通等。几何也经过修改,更加友好。小编当时就购买了这款车架,XS码车架仅重740克,前叉仅310克,在当时来说,已经算是非常轻的车架了。
第三代Ultimate整车均配备拥有15-35mm巨大可调范围的VCLS座管,这款座管的弹性已经十分好了。可能Canyon觉得不够,所以还能选配与ERGO共享设计的VCLS 2.0两片式座管,来增加坐垫区域的舒适性。
由于这个时期Canyon赞助了喀秋莎车队和移动之星车队双线作战,使得曝光度大增。当然,这个时期国内对Canyon认知度也提供很大,绝大部分是“征途”的功劳,你们懂的。(拓展阅读:《Canyon 惨遇遍地山寨,“征途”之流为谁之过》)
▲喀秋莎队版似乎就是将两款零售版融合一下,再加点红色
2013年环意,意大利车手卢卡·保利尼短暂穿上粉衫,车队技师自己动手给他贴出来个小粉车。
▲不过在2014年,保利尼还是获得了一辆定制涂装的红色Ultimate
▲2015赛季,喀秋莎车队就全员小红车了……
▲宝蓝色加绿色的移动之星涂装非常经典
▲2014年环意,金塔纳获得冠军,喜提真正的小粉车Ultimate
▲这一代Ultimate也有推出ETE 201限量版,不过配置不及上一代“壕”
▲后期推出的银灰色涂装十分低调素雅
第三代Ultimate的“天花板版本”是这辆2013年推出,搭载LW轮组、80周年纪念版SUPER RECORD套件和WCS SUPERLOGIC把组的Ultimate CF SLX CAPTURED EDITION限量版。
小编当年也使用了这款车架非常长一段时间,车架表现十分均衡,又轻又硬还不颠。确定就是为了节省模具钱,所有尺寸共享一根前叉,导致小尺寸车架操控不够与灵敏。小编我业余比赛生涯中的两个冠军也是靠它拿回来的~
老同事KENT也骑了移动之星车队色的Ultimate CF SL很长一段时间,同样对这款车评价很高。不过因为不是真正的车队涂装,绿色条纹的位置非常诡异。
第四代
▲2015年的环多菲内上,第四代的Ultimate就正式亮相了。
当时小编对如此快速的迭代感到震惊。侧面看上去似乎仅增加隐藏式座管夹设计来降低立管,但实际上后上叉截面变得更加扁平了,这些设计令第四代Ultimate的舒适性提高了15%。
另外它的座管夹设计非常猎奇,就靠一颗螺丝和胶套来顶死座管,所以座管夹螺丝的位置位于立管后方。
另外则是加入了一些气动优化,下管使用了D型截面,并且头管使用了截背管型。
另外就是直接移植了Aeroad的车头,头管上线均为1.25英寸,碗组和AEROCOCKPIT一体把均流用了Aeroad的规格,前叉也经过重新设计。车架自身的风阻降低了8%,搭配一把的话则降低了15%。
车架重量方面则降低了10克,56码车架的重量为780克,前叉295克。
Canyon在2016年就火速更新了碟刹版的Ultimate,时隔十年,Hans Christian Smolik愿望终于成为现实。
另外,第四代Ultimate针对女性车友,推出了低跨高设计的WMN女款车型,最小提供XXXS码。这里可以注意一下WMN车款的三通设计。
零售版本除了上面那款素雅的银色外,还提供这款十分特别的蓝色。
▲2016赛季,移动之星车队的涂装换成这款哑光色涂装
▲2017年之后,移动之星车队取消了绿色元素,换成了宝蓝-天蓝渐变色
巴尔维德在38岁“高龄”赢下2018世界冠军令人印象深刻,所以2019赛季他都骑着这辆彩虹涂装的Ultimate。彩虹车有两款涂装,零件上也充满彩虹元素。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