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给侧改革助力武进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上半年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的“推进器”。在武进,持续不断的供给侧改革带动了一批企业深化科研、制造、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创新发展,从而把经济增长的动能逐步转换到质量和效益上。

供给侧改革

走进江苏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条长达132米的新型加工线正开足马力运行。这条加工线通过25道工序实现了发动机生产过程的连贯统一,6分钟就能组装完一台轮式拖拉机。

对制造业发展的十足信心,推动着常发集团深化供给侧改革,放手大胆地推进创新。2018年,集团制造业累计实施技改创新项目400多个,累计技改资金1.3亿元,当年即实现了降本增效等效益9000万元自今年上半年公司启用新型加工线以来,光是智能轮式拖拉机这一产品的销售就高达6.8亿元。

江苏常发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经理匡兵:”第一是加大研发的投入,开发一些智能化高端的产品,第二是重视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企业一直是把产品的质量放在首位,加大市场的推广力度。”

得益于高端产品的开发,制造业规模强大的武进,正在供给侧改革中积极向质量和效益转换。今年1到6月,全区工业技改投入增幅为3.4%,较全市增幅(1.8%)高1.6个百分点。同时,我区还推动大中型企业实施装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武进制造业竞争优势。

在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的铸造分公司,两万八千多平方米的液压铸件智能工厂已经建成投运。机械手臂上下翻飞,传送带快速配送,17米高的立体仓库里,8台小车在23层的储藏平台上下穿梭,这里最多能存放4000多件产品。

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常州铸造分公司制造部经理马艳东表示:”一期工厂占地12万平方米,二期(智能)工厂占地2.8万平方米,产量比一期每年多出来5000吨,用的更先进的技术,成本更低,填补了国际液压件的空白。”

放眼望去,车间内百余套智能设备实现了云上运行,从生产到检测再到物流,恒立把智能因子渗透到了车间的各个角落。投资5个亿,年产能5.5万吨,恒立液压正不断释放智能制造的“领头雁”效应。

此外,纵观全区,工业轻重结构逐步优化,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武进正围绕《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确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目标,不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列。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

转变发展理念 优化经济结构

转换增长动力不会一帆风顺

我们既要看到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

也要看到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

全区上下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小施大周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