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鞋机制首被启用即成“标配”,三月后精选层再添新丁

万通液压的挂牌,标志着时隔三月后,精选层再迎生力军。

更重要的是,自9月挂牌委会议开展以来,股转系统一直保持着一月四次会议的速度,稳定可期,精选层终于动起来了。

作为精选层首家采用绿鞋机制的企业,万通液压似乎引领着一种趋势,未来将发行的4家精选层企业都采用了绿鞋机制,它会成为一种标配么?未来是否可能向其他板块推广呢?

三月后精选层迎新丁

沉寂三月的精选层,终于有了新动作。

今日,万通液压在精选层挂牌交易,成为第33家精选层企业。公开资料显示,万通液压是国内中高压油缸的专业供应商。公司主要从事液压油缸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自卸车专用油缸、机械装备用油缸和油气弹簧。

告期内,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如下所示:

这还是公司曾被暂缓表决的结果。9月14日,挂牌委第17次会议结果显示,万通液压被暂缓表决,原因如下:

虽有坎坷,苦尽甘来。今日,万通液压挂牌精选层后,表现较稳定,如下:

事实上,转板制度、可转换债券发行、QFII和RQFII投资细则等利好逐步落地后,精选层又开始动起来了。

另外,牛牛研究中心统计显示,目前,精选层已被核准发行的公司数量已经有38家,其中,常辅股份、德众股份、诺思兰德等公司将在11月初开启申购。

绿鞋机制首被启用即成“标配”

其他板块有望推广?

与此前首批32家企业相比,万通液压最大的不同是它是精选层中首家启用绿鞋机制的公司。

所谓“绿鞋机制”,是美国名为波士顿绿鞋制造公司1963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时率先使用而得名,是超额配售选择权制度的俗称。

今年1月发布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票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并在精选层挂牌规则(试行)》第三十三条指出,“第三十三条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以在发行方案中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票数量不得超过本次发行股票数量的15%。”

万通液压之前,并无其他精选层挂牌公司选择实施超额配售。

这在A股其他板块中也是如此,2006年及现行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规定,公开发行4亿股以上的可以选择实施超额配售。然而,数十年间,仅工商、农业、光大、邮储等金融企业曾实施过绿鞋机制。

去年3月,科创板横空出世。《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可以在发行方案中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免除了公开发行4亿股以上的限制。另外将超额配售认购投资者的门槛调低,此前参与超额配售的需为机构投资者。

然而直到今年2月,科创板才出现首家采用绿鞋机制的公司-华润微,至今,案例也屈指可数。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关于超额配售的规定与科创板类似,尚未出现采用绿鞋机制的公司。

万通液压之后,绿鞋机制在精选层却似乎成为标配。常辅股份、德众股份、诺思兰德、数字人等4家公司均采用了绿鞋机制。

为何我国很早就允许超额配售,但实施效果不佳,在精选层暂时成为标配的绿鞋机制,有望向其他板块推广么?

绿鞋机制的利与弊

绿鞋机制为什么在精选层成为标配,以及能否向其他板块推广,事实上都可以用绿鞋机制的原理来解释。

绿鞋机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新股发行上市后股价下跌至发行价或发行价以下,增强参与一级市场认购的投资者的信心,实现新股股价由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的平稳过渡。

以某科创板公司A为例,牛牛研究中心带您了解绿鞋机制如何平稳股价。

假设A公司确定的发行价格为10元/股,打新阶段,主承销商会要求A公司多准备发行15%的股票给投资者。打中该15%的投资者,需按照10元/股付钱,但股票先暂存在主承销商处,并不登记至投资者名下。

◆ 情况1:上市后股价为15元/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实施办法》第22条规定,“发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30个自然日内,主承销商有权使用超额配售股票募集的资金,从二级市场购买发行人股票,但每次申 的买入价不得高于本次发行的发行价。”

如果买不到,“主承销商可以根据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情况,要求发行人按照超额配售选择权方案发行相应数量股票”

这种情况下,原来打新中签15%超额配售股份的投资者可以在至多30个自然日收到主承销商从二级市场购买或从发行人处增发得来的股份,抛出获利(15-10=5);而主承销商可以按15%超募股份百分比抽佣金;公司则可以在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期届满(30个自然日)或者累计购回股票数量达到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股票数量限额的5个工作日内,获得超募的15%资金。

结论:这种情况下,公司需要额外发行股份,增加二级市场供给,可以对公司股价上涨起到“熨平”作用。

◆ 情况2:上市后股价为5元/股

主承销商将用此前从投资者处超额配售15%股票获得的资金,在二级市场直接以5元/股的价格买入部分股票,数量和原先15%份额对等,然后把这部分股票分配给原先打中那15%股份的投资者。

这种情况下,主承销商赚(10-5=5元);而投资者此时拿到新股的成本为10元/股,将承担损失;公司一般不需要增发股票,也没有额外资金流入。

结论:股价下跌低于发行价时,此时更多的是投资者和主承销商之间的博弈,公司不需要增发股份。此时,主承销商在二级市场购买股份,可对公司股价形成一定支撑。

核准制下,新股稀缺,打新效应根深蒂固,上市后出现破发的情况很少。这种情况下,选择超额配售权,对公司而言,需要增发更多的股份,对原股东股权产生稀释;对散户而言,将抑制公司股价上涨;对主承销商而言,虽然可获得佣金,但科创板跟投制度下,也面临着和原股东一样的问题,对三方而言,都不友好,所以此前一般是传统金融企业为避免发行股份较多后破发选择超额配售。

对精选层而言,成为标配的原因则在于新三板流动性不足情况下,即使公司普遍质地较好,首批挂牌企业仍表现不佳,破发频现,并因此使得市场对精选层普遍持观望态度,绿鞋机制有望成为“纠正”机制。

统计显示,32家精选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6.61亿元,同比增长2.66%,平均每家5.52亿元;合计归母净利润为19.09亿元,同比增长12.53%,平均每家5964.86万元。然而,市场表现却一言难尽,首批32家公司中,当前股价低于发行价的共有19家,占比高达59.38%,与之对应的是总成交金额从上市当日的36.23亿元,下降至如今仅1.75亿元。

不过,随着注册制的不断推广,新股效应可能将越来越弱。去年就已经有科创板企业出现上市首日即破发的情况,A股港股化趋势下,超额配售或将迎来更广阔的的应用空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