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佳科技推出的六大特种润滑油脂系列产品,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黄 鑫摄
倍佳科技公司大楼和厂房,未来这里将是倍佳润滑油的全球研发中心。黄 鑫摄
河南漯河,中国首个“食品名城”。这里是可口可乐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来自美国总部的核心配方在这里被罐装成一瓶瓶可口可乐,运往四面八方。
摘取世界润滑油行业“皇冠”
倍佳科技在特种润滑油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攻克16项世界性润滑技术难关
在河南倍佳润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没有高耸入云的现代化大楼,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机器人工厂。这是一个12年来一直低调埋头做研发的企业。从厂房里飘来的阵阵蛋糕般的香味让人疑惑这到底是一家食品企业还是润滑油企业。但在倍佳科技的展览室,一个个含金量很高的证书表明,十多年的潜心研发已经结出累累硕果,只待一飞冲天。
倍佳科技,亚洲唯一一家获得美国全球公众健康和安全组织(NSF)食品级润滑油(脂)H1和ISO21469双认证的企业,是中国第一家加入美国摩擦学者与润滑工程师 的会员企业,是连续两次承担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和一次国家级重大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的民营企业,是中国第一家制定、发布特种润滑油产品企业备案标准的民营企业,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美国摩擦学者与润滑工程师 可以说是全球润滑油行业最权威的 ,在国外,润滑与摩擦是不能分割的,因为润滑油就是为了解决摩擦的问题。”胡纪根说。
倍佳润滑油的瓶身上标注着大写的“CPU”,这个缩写不是指电脑中用的中央处理器吗?为什么用这个作为倍佳的产品品牌?胡纪根解释说,CPU能让电脑运转得更快,是电脑的核心,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机械运转得更高效,我们要做润滑油的核心。中国正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高品质、节能型、多功能、长寿命的润滑油是建设制造强国必不可少的核心动力。
倍佳科技推出了C、P、U、H、B、S共六大特种润滑油(脂)系列产品。“每个型号的润滑油适用于不同的环境,能解决不同的问题。现在市场上的润滑保护产品走的都是”万金油”路线,而我们在学习北美国家优秀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内燃机、齿轮、液压系统、汽轮机等不同零部件区域设计有针对性的产品保护。”胡纪根说。
据统计,倍佳科技目前已攻克世界性润滑技术难关16项,其中3项为国际领先,6项属国内领先,5项为填补行业空白,申请专利保护13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5项。倍佳科技研发的产品通过美国润滑油检测中心评定,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领先水平,高出美国同类产品一代以上,在特种润滑油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挫败中确立创业目标
第一次创业失败反而让胡纪根看到了创业的真谛,决心做中国高端润滑油的领跑者
胡纪根品尝过创业失败的艰辛。1992年,胡纪根自己建立了一个只有五六个人的公司,做石油原材料贸易。“那个时候,很多个体户都在做石油原材料的生意。我开始还挣了200多万元,后来不到两年全赔进去了,还欠了很多债。”胡纪根感慨地说。
1994年,在加拿大的“能源之都”卡尔加里,首次创业失败的胡纪根看到满大街各式各样的汽车时,他在惊讶之余,立刻想到中国有那么多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肯定会成为汽车用量最大的国家,高端润滑油在中国将有着巨大的市场。
“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合成油,国内生产的润滑油几乎是中低端产品,美孚已经进入中国。事实上,直到现在,占中国润滑油市场80%的中低端润滑油只挣到20%的利润,而占中国润滑油市场20%的高端润滑油却占据了80%的利润。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做中国高端润滑油的先锋。”胡纪根说。
想到就要做到。胡纪根分析了当时中国为什么做不出自己的高端润滑油,原因一是原材料,二是技术,三是人才。于是,胡纪根决定留在加拿大学习,专修石油精细化工。他先是成功申请到在卡尔加里大学的学习机会,并有幸师从当时世界一流的润滑油专家罗杰,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修完了3年的课程。此后又进入贝尔实验室学习。
1996年,胡纪根带着满腔的抱负和重拾的信心回到了中国,准备大干一场。“当时自己研发高端润滑油的条件还不成熟。首先,国内相关设备还没有,进口设备又很贵。第二,我当时没有资金。”胡纪根坦言。
于是,胡纪根从国外高端润滑油代理开始做起。他租了3间门面房又做起了贸易生意,每天背着34公斤的梯姆肯试验机奔走全国各地,到处推销代理产品。“那时候,真的吃了很多苦。”胡纪根回忆说,比如,经常在火车上被罚款,因为机器超重;火车站进出排队又长又慢,胡纪根被机器压得疼到想哭;为了省火车票,选择农历大年三十晚上坐车回家(当时农历大年三十免费乘车);借钱买了代理产品后,却没有通关的钱,只好把货物存放在天津保税区,有点钱就去拿点货出来……
做国外高端润滑油代理的7年,胡纪根不仅为后来自己研发高端润滑油积累了资金,也积累了经验。通过卖产品,他明白高端润滑油在高端设备中发挥的作用;通过跑市场,他掌握了中国润滑油行业的现状,发现了弊端、建立了目标。
就这样,胡纪根一点点打开了市场一点点攒下了资本。2003年,“我觉得具备条件了,开始买地,一边干一边建厂。别人建厂是先盖厂房再拉墙,我们是先拉墙,因为厂房一下子盖不出来,挣点钱就盖一点。”胡纪根调侃地说。
用中国油“润滑”制造强国
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高端润滑油不仅能更好适应高端设备的需求,还将孕育新的润滑产业
倍佳科技所在的园区汇集了双汇、银鸽、中粮、可口可乐、嘉吉、旺旺、康师傅等大型食品企业,倍佳科技在其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这种不同在2017年8月17日被打破,这一天,倍佳科技宣布研发建成国内第一条食品级润滑油(脂)全自动生产线,5种润滑产品获得美国NSF的H1和ISO21469双认证,是世界上第17家同时获得美国NSF双认证的生产企业,是我国第一家自主研发生产食品级润滑油并通过国际权威双认证的企业,也是亚洲第一家。
在发布会上,中国石油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司首席科学家朱建华介绍说,生产食品级润滑油存在高难度技术壁垒,其生产工艺和技术长期被西方国家封锁,形成市场垄断。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大部分食品级润滑油价格比普通工业润滑油高10倍以上。倍佳科技食品级润滑油的突破,对中国食品工业的生产、对中国的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从这一天开始,同一园区内的双汇等食品企业不用再千里迢迢从国外进口食品级润滑油。正如双汇集团负责人所言:“双汇集团作为世界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通过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对食品级润滑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食品安全管控上按照国际标准植入食品级润滑油,所用产品几乎全部依靠进口,采购成本大。但倍佳科技填补了中国不能生产食品级润滑油的空白,这个信息值得每个中国人骄傲,也为亚洲争了光。”
“不仅是食品企业,中国的高端制造需要高端润滑油。”胡纪根说。
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度《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 告》显示,2015年中国石油总消费量已达5.43亿吨,净进口量达3.2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60%,其中润滑油消耗总量突破800万吨。截至2017年3月,全国机动车突破3亿辆,车用润滑油消费量达500万吨。
中国是制造大国,大型机械品类繁杂、运转养护成本高昂。同时,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使用低端润滑油,会造成机械装备性能低下、使用周期短,短期看节约了成本,长远看并不划算。”胡纪根认为,高品质、节能型、多功能、长寿命的高端润滑油能更好适应高端设备的需求,实现节能减排,缓解国家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势,孕育新的润滑产业。
中国大唐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等大型企业的使用、检测、实验 告佐证了胡纪根的结论。经测算,使用倍佳产品能有效降低摩擦阻力80%,延长设备使用寿命3倍以上,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高达2亿元。
“机械装备就像我们的骨骼,而润滑油就像我们的血液。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没有高端润滑油与高端设备相匹配可不行。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趋势做文章,要让中国的高端制造尽快摆脱”洋油”时代。”胡纪根说。
创业者言
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过程中,没有高端润滑油与高端设备相匹配可不行
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趋势做文章,要让中国的高端制造尽快摆脱“洋油”时代
创业不怕失败,就怕不知道失败的原因。如果注定失败,那么早失败总比晚失败好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