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大洋深处的利器——深潜器

编者按

一、潜水器

潜水器主要用于水下工程作业、水下考察、海底勘探、海底开发和打捞、救生等任务,并可以作为潜水员活动的水下作业基地。潜水器可分为载人潜水器(HOV)和无人潜水器(UUV);无人潜水器又包括有缆遥控潜水器(ROV)、无缆自治潜水器(AUV)、结合ROV与AUV特点的混合型潜水器(ARV/HROV),以及无动力潜水器,如水下滑翔机(UG)和拖体(DTV),等多种类型。

图1 潜水器分类谱系

无人潜水器UUV主要分为遥控潜水器(ROV)和自主潜水器(AUV)两类。ROV拖带电缆或光缆,人工控制作业;AUV自带能源,自治控制,更为灵活方便,可广泛应用于侦察/监视、情 收集、跟踪、预警、通信中继、水下攻击等方面。

表1 无人无缆潜水器与无人有缆潜水器比较

特 点

无人无缆AUV

无人有缆ROV

自带能量

水面支持系统(母船等)供应

驱动方式

电动推进器

电动、液压推进器

载荷能力

是否有缆

无,不存在缆的缠绕

有,有缆的缠绕风险

操控方式

预编程

水面遥控

定点作业能力

适用范围

大范围探查

小范围探测、检测、作业

数据传输能力

采用存储、拷贝方式

随时通过光缆高速传输、

数据显示时效性

数据回放

数据实时、同步显示

连续作业时间

受电池容量限制

理论上无限长

二、深潜器

深潜技术是进行海洋开发的必要手段,它是由深潜器、工作母船(水面支援船)和陆上基地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深潜器是其关键部分。深潜器即大水深潜水器,作业水深通常大于2000米,建造难度较大,电气化、自动化的程度较高。万米深潜器是目前最大作业水深的作业型深潜科考装备,放眼全球,到访过万米深渊的全海深潜水器屈指可数。

与无人深潜器相比,以“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及此前刚刚经过 友票选命名的“奋斗者号”为代表的载人深潜器危险系数更高,制造难度和造价更大。无缆深潜器虽然作业范围更广,但从发展趋势来看,作为探测数万平方公里海底所必需的和最实用的设备, 大深度有缆深潜器仍是主流,其优点包括:(1)大水深耐压壳体等结构强度设计,适合超水深下使用;(2)长时间作业能力;(3)高速率数据传送能力;(4)与辅助舰船之间的联系可靠,不会受到无线电或其他信号的干扰。

图2 深潜器

深潜器按所承担的任务可分为三类:

一是用于海洋调查与研究,如采集水下标本、进行水下摄影、开展潜水医学和生理学研究,及水声学研究等;

二是用于水下作业,如协助进行深海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检查及维修海底电缆管路、运送潜水员在水下执行任务,进行水下救生与打捞等;

三类是执行军事任务,如军事侦察、扫雷、布雷,试验和回收鱼雷、水雷、深弹等水中兵器,营救失事潜艇艇员,观察武器的水下发射情况,进行水下噪音测量等。

三、无人有缆潜水器的应用

无人有缆潜水器(ROV)是国际潜水器系列中发展最早、应用最广泛的水下作业设备之一,按照驱动方式可分为电动驱动和液压驱动模式,按用途可进一步分为作业型、轻作业型、观察型和特殊用途型。

图3 ROV分类

与无缆AUV相比,ROV具有作业深度大、作业时间长、设备支持功能强等优点,用于进行水下观察、取样、搜索定位和工程作业,技术市场和应用领域极为广阔。

图4 ROV应用领域

根据道格拉斯-韦斯特公司2019-2023年工作级ROV作业市场预测 告,国际ROV应用市场需求巨大:

  • 2019-2023年间,海洋油气行业及其他海上领域对ROV的应用需求保持增长态势。

  • 2019-2023年间,全球ROV总需求量预计可达680,917天,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ROV作业市场总额超过69亿美元。

  • 水下设施运营中的检测维护修复(IMR)需求增长11%,支出总额超过22亿美元。

  • 目前,国际上ROV的开发研究逐渐朝着综合技术体系化方向发展,长距离、大深度、长隧道、多功能、准确定位、适应复杂海况、仿真作业环境、数据快速处理和3D动态显示……

  • ROV任务功能日益完善,形成了从观察型、轻作业型到作业型ROV体系,最大深度已达到11000米。

  • 图5 2019-2023年工作级ROV作业市场预测

    四、无人有缆深潜器的研制

    过去,我国ROV深潜器的研制明显落后于国外领先国家,应用也受到诸多限制。为了提升国产ROV研制、生产和技术保障水平,我们摸索了一套研制ROV的自有原则,形成了自有核心技术,为ROV在我国的产业化、谱系化打下良好基础。

    图6 国产液压ROV(左)与电动ROV(右)实物图

    ROV研发的基本原则:一是充分考虑技术的前瞻性;二是面向应用、国际标准、全球资源。

    图7 ROV研发基本流程

    ROV研制关键技术:

    1、模块化设计技术

    ROV系统模块化设计,可体现在ROV的控制系统设计、供电系统设计、设备搭载结构设计等模块化设计思路。模块化设计优点:便于更换和维修;无需重复性开发和可继承性。

    2、电力驱动与推进技术

    推进器动力部分采用分布式电力单元供电,与常规供电方案相比较,具有极为优越的特点:⑴占空间面积小,安装位置灵活;⑵拆卸简单,方便更换维修;⑶每个供电单元相互独立与隔离,供电系统可靠性高;⑷每个推进器的供电及保护模块相互独立,方便进行备件储备。

    3、综合导航定位信息融合技术

    水下ROV对导航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且面对水下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单一的导航方式在水下ROV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需对水下航行器组合导航系统与信息融合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基于ROV本体上搭载的定位、导航的传感器,通过信息融合技术,实现一套综合导航定位软件。其功能包括:(1) 通信控制,显示控制等人机交互信息的管理;(2) 实时接收并存储来自各设备数据;(3) 实时显示各设备的测量数据结果;(4) 实时完成各类数据的深度解算;(5) 实时对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并显示监视结果。

    图8 综合导航定位软件逻辑图

    4、实时虚拟仿真技术

    ROV作业视景仿真系统是ROV水下作业仿真模拟培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可视化技术逼真模拟三维模型和海洋环境,生成ROV遥控操纵、观察、检测等训练场景,为作业评估人员提供逼真的水下作业景象,用于判定作业的可行性、有效性。软件主要功能有:真实柔性脐带缆在深海作业时的形态;真实模拟螺旋桨的水花特效;场景漫游、ROV运动可视化、声呐仿真、碰撞检测、多通道显示等模块仿真设计。

    图9 实时虚拟仿真软件功能逻辑图

    5、多声呐传感器的时分复用采集技术

    设计水下控制端的多声呐 络转光路的模块和高清摄像机独立 络转光路模块;通过时分复用技术实现多路光纤通道的数据传输;进行相关硬件系统及软件的测试。

    图10 多声呐传感器的时分复用采集技术逻辑框图

    ROV展望:

    一是开展大水深抗压的脐带缆设计与应用;二是结合AUV与ROV优势,研究混合型无人有缆潜水器;三是研究具有水下智能感知能力的机械手;四是推力可扩展性,以适应大流速的恶劣作业环境;五是产业化谱系化发展任重道远;六是急需不断推广应用、同时应用支持技术水平。

    柯玉军,上海遨拓深水装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从事岩土工程勘察检测和水下工程检测技术质量管理。

    朱俊,上海遨拓深水装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装备中心经理,从事水下工程设备开发及应用,作业型 ROV 产品化技术研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