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由普洱市、思茅区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普洱市第十三个“5.12”防灾减灾日宣传进校园活动在普洱职教中心举行。普洱市应急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森林消防支队等50个单位(部门)600余人携手进校园,科普应急救援知识,筑起了普洱安全发展屏障。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减灾委员会安排部署和市政府领导的批示指示精神,各成员单位(部门)结合职责,紧紧围绕“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主题,宣传本行业(系统)在创建综合示范社区工作、防灾减灾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及技能、工作成效等内容,现场观摩各相关部门的防灾减灾活动展板和应急救援装备展示,发放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小册子等。
“防灾减灾离不开每个人理念与能力的提高,只有充分发挥社会大众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维护安全、化解风险、抵御灾害。”普洱市森林消防支队领导介绍说,作为责任单位,该支队派出快反分队思茅中队20名指战员携带无人机、生命探测仪、液压钳等100多件救援装备、5块展版、防灾减灾宣传小册子参加活动。
生命探测仪作为地震救援的主战装备,成为活动现场的“主角”,众多学校师生、地方群干怀着好奇的心情,纷纷前来询问和体验。负责讲解的分队长叶永增介绍说,现场摆放的声波震动、雷达微波2种生命探测仪,雷达微波生命探测仪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救援设备。它通过检测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微动,在反馈的微动中接收呼吸、心跳的有关信息,探测有无生命迹象,极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森林消防无人机”作为森林火灾、地震、泥石流救援中“千里眼”“顺风耳”,在活动现场吸“粉”无数。主操作手唐文柱为围观师生进行飞行表演后介绍说,“它具有高清摄像机、热成像、吊仓等功能,环境适应性强,可在火场高温、烟雾、有害气体等多种复杂环境下工作,可全局监控和局部重点侦测救援现场,又可运送部分救援物资,是指战员的好帮手。”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是潜藏在我们身边的危险之源。”现场为师生科普生活安全小常识的思茅中队指导员彭贞杰说,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离不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同时应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作品创作,使公民通过看微电影、微短片等方式知晓防灾减灾知识,在灾害发生时尽可能降低生命财产损失,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云南 通讯员 王凯 范睿 郭元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