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比例控制技术的发展

发展历史: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与传统的电液伺服技术相比,具有可靠、节能和廉价等明显特点,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技术分支。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现,它集中了电气和微电子技术在信号检测、放大、处理和传输等方面的优势,并结合现代工业计算机,实现了机电一体化、远距离控制,使被控系统能按复杂程序动态响应,已经成为现代控制工程的基本技术构成之一。在机电液一体化和工程设备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技术革命过程中,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将获得更新、更快的发展。

电液比例控制经过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早期的比例阀,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仅将比例电磁铁用于普通液压控制阀,而控制阀原理未变,因而性能较差。频响为1~5Hz,滞环为4%~7%,常用于开环控制。1967年瑞士某公司生产的KL比例复合阀标志着比例控制技术在 液压系统中正式开始应用,主要是将比例型的电机械转换器(比例电磁铁)应用于工业液压阀。

大兰液压系统

改进型比例阀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其完善了控制阀设计原理,采用各种内外反馈、电校正、耐高压比例电磁铁,使电控器件特性大为提高,稳态特性接近于伺服阀,频响为5~30Hz,但有零位死区,既可用于开环,也用于闭环控制。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比例控制技术已达到较完善的程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采用了压力、流量、位移、动压等反馈及电校正手段,提高了阀的稳态精度和动态响应品质,标志着比例控制设计原理已经完善;②比例技术与插装阀已经结合,诞生了比例插装技术;③以比例控制泵为代表的比例容积元件的诞生。

伺服比例阀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制造精度、过滤精度得以提高,首级阀口零遮盖,无零位死区,用比例电磁铁作电机械转换器,二级阀主级阀口小压差,频响30~100Hz,一般用于闭环控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