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8 16:01 | 舟山晚
络配图
海产品品质保鲜期延长到6个月
11月24日下午,在浙大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的海产品超低温技术与装备中试基地,两位研究人员正在对一批梭子蟹进行冷冻保鲜。活蟹经过预处理后,放入液氮速冻机的速冻柜,蟹体中心温度降低到-20℃甚至-60℃仅需15-35分钟,冻结效率较常规方法提高了十几倍,品质大大提升。
浙大舟山海洋研究中心从2011年开始研究海产品液氮深冷速冻技术,并自主研制了隧道式液氮速冻设备,与现有冷冻保鲜技术相比,液氮深冷速冻保鲜技术可使虾蟹类、鱼类的品质保质期延长,可实现反季节销售。
目前,该中心为舟山本地乃至外地多家水产企业提供了多次海产品液氮深冷速冻相关的技术服务。
诸多科研成果融入生产领域
在浙大舟山海洋研究中心承接开展的科研项目中,海产品液氮深冷速冻技术仅是其中一个重点项目。
据该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翁永孟介绍,近年来,研究中心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比如受浙江金鹰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委托,研制的高速液压冲床,其冲压频率1000次/分,冲压力125吨,行程5至50毫米可调,性能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可改变我国高速大吨位液压冲床依赖进口的局面。
项目组开发的河道处理菌剂参与了定海顾家桥处的河道水质提升实验,经过一个多月的现场实验处理,各指标达到了五类水质标准,目前已在舟山及杭州、嘉兴多地河道应用。
产学研融合为“创新舟山”出力
据介绍,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2009年由舟山市政府和浙江大学共同创建,8年来,该中心聚集了一批高科技人才,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省“千人计划”专家5人,双聘浙江大学教授7人,培养博士后13人,聘任了30多名从211、985院校毕业的硕士人才,现正在运行中的海洋生物所、船舶机电所等4个研究所,承接开展了近200项科研项目,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100项,并取得了国家专利授权139项。
翁永孟介绍,下一步,研究中心将继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利用浙江大学多学科优势,将学校里符合舟山发展需要的科技成果通过中试孵化,进而产业化;与舟山重点企事业单位进行深度对接,提供技术培训、海域价值评估等科技服务;依托现有的10多个省部级能力建设平台,引进海内外高精尖海洋科技人才等,深度融入舟山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