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地震救援队开展实战演习 救灾尖兵这样铸就

演习假设中部城市C市遭受地震灾害,基础设施受损,大量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严重。地震救援队接到命令后赶赴灾区,全力以赴,实施战后紧急救援。队伍发现若干名群众被困在一栋灾区的建筑物里。在完成了前期的警戒风控,对整栋建筑物的安全评估,有毒气体侦检后,初步确定该救援环境安全,随即,救援队展开了救援。

救援队首先使用电磁波生命探测仪、警犬精确定位了其中一名幸存者的位置是在四号区域。由于废墟内环境较为复杂,现场空间狭小,结构不稳定,施救过程容易发生二次坍塌,对受困人员和救援队员造成伤害,无法立即对幸存者实施救助,救援队在发现受困者的位置做好标记,队长立即召集组长召开会议确定具体的救援路线。在之后的演习中,队员们采用顶撑和破拆相结合的方式,从结构较为稳定的2号区域进去废墟内部,从四号区域的楼上垂直位置接近受困者,顺利将其救出,并通过高空绳索运送受困伤者的担架安全着陆,交接给医疗分队抢救。随着救护车呼啸而去,四号区域的营救行动告一段落。

救援队在想办法紧急救助四号区域伤员的同时,在1号区域也发现了幸存者的生命信号。一组队员扛着大型破拆设备,对受困者位置正上方的一块大石板进行了切割和破拆,经过焦急的等待过程,大石板被凿出一条安全的生命通道,救援队员爬入通道内将伤员救出。

在确定废墟中的受困者全部获救之后,救援队对此建筑物进行详细的标记,以提示之后到来的救援队此处的救援情况。至此,本次地震演习顺利结束。

承担此次地震演习任务的是第75集团军某旅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2003年12月,这支队伍成立了。2009年5月,救援队由130人扩编到300人,主要担负灾情侦查、人员搜救、道桥抢通、疏散群众、国际机密档案及金融财产抢救保护等任务。2012年,升级为国家级救援队,成为西南地区唯一一支国家级地震专业救援力量。组建以来,救援队先后执行汶川、盈江、芦山、彝良、鲁甸、尼泊尔等重大抗震救灾任务,成功营救出“芭蕾女孩”李月等16名幸存者,及时挽回人民生命财产上亿元。2015年4月,救援队受命赴尼泊尔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走向了国际舞台。

李怀红,是这支勇往直前的国家级地震救援队的一名成员。2005年12月入伍以来,已参加大大小小10余次地震救援任务,比如四川汶川地震、云南鲁甸地震、尼泊尔地震援救行动等,两次参加中美人道主义救援实兵联演,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李怀红为我们讲述了他参加汶川地震救援任务的情况。5月12日,他和救援队的其他成员接到指令后立马出发,赶赴灾区。在行进至离北川县城还有4公里的地方时,由于建筑物坍塌严重、道路损毁等重要障碍,队伍进入北川县城受阻。经过紧急协商和策略选择,救援队确定了具体的救援方案,派出先遣队首先进入。成功进入灾区后,到处听到的都是哭喊声和求救声。救援队通过对生命信号的搜索,确定了幸存者的位置,在灾区10余天里,救出了12名幸存者,其中在北川的曲山小学就救出了6名学生。曲山小学原本是4层楼,地震后坍塌为2层,现场惨烈,但道路坍塌大型机械进不来,不少地方摇摇欲坠,而余震又随时可能到来,这严重威胁到受困学生的生命安全。救援队日夜抢救,进行了多种救援尝试,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挽救了不少的年轻生命。2013年的时候,救援队对曲山小学进行了回访,孩子们都还记得把自己从废墟里救出的解放军叔叔们,至今,救援队和孩子们还保持了联系。

像这样的救援行动,李怀红还参加了很多。每次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任务,成功营救出幸存者,对他来说,都是自身价值的体现。成为一名救援队员,穿上鲜红色的救援服,是他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他明白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为了对得起这份责任,他不怕苦不怕累,在平时的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每个简单的动作都要经过上百上千次的练习,每套设备都要做到熟悉操作,努力做到万无一失。

据李怀红介绍,目前的救援装备分为6大类:侦检、搜索、剪切、扩张、顶撑、破拆,共有1000余件套工具。

比如侦检设备,主要用于对灾害现场的有毒、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漏电、漏气等进行检测的设备,有氧气探测仪、放射性物质探测仪、氧气面罩、氧气罐等。

搜索设备,主要用于对深层压埋在废墟里的幸存者进行精确搜索和定位,并监视实时状态。搜索设备主要包括:声波生命探测仪、热成像生命探测仪、光学生命探测仪、电磁波探测仪。

剪切设备,主要用于对强度大的坚硬废墟构件进行剪切,效率高,使用方便。主要有手动液压剪切钳、重型液压剪切钳、液压扩张/剪切钳、手动液压泵。

扩张设备,主要用于对重量大、强度高的废墟构件进行扩张,同时可以进行短距离的牵拉作业。主要包括:轻型液压扩张钳、开缝器、重型液压扩张钳、激动液压泵。

顶撑设备,主要用于对创建营救通道过程中遇到的可顶起的强度高、且重量大的废墟构件进行顶撑作业,达到扩大营救空间,打开营救通道的目的。主要包括:单机液压顶杆、双极液压顶杆、液压千斤顶、控制阀、气压表等。

破拆设备,分为内燃、电动、手动三类。内燃设备主要用于开放空间的快速破拆作业,破拆速度快,效率高。电动及手动破拆工具用于狭小空间的安全破拆工作,没有废气污染,对作业环境影响较小。主要有:链锯、多功能组合背包、无齿锯、内燃凿岩机等。

这些工具在地震救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救援行动更加高效。比如队员在进入空间较小的空间时,需要打开用氧气探测仪来检测氧气浓度,如果氧气不足,就需要使用随身携带的氧气管来补充氧气,从而继续救援行动。生命探测仪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是非常常用的搜索设备。而大型的切割设备,也往往在搭建生命通道中发挥重要作用。

熟悉掌握每套设备的性能,是每名队员天天在做、天天争取做得更好的事情。这里面不少设备是从德国、美国、荷兰等国家进口的,科技含量更高,但厚厚的外文操作生命也让人望而却步。李怀红带头拿起字典翻译,认真钻研,不仅自己熟练掌握了设备的操作步骤,还培养出了一批教学骨干。

目前,这支救援队伍不断壮大,训练设施功能齐全、专业器材配套完备,救援能力显著提升,已经可以同时展开6个作业面实施救援,具备应对7级以上强震和其他重大灾害紧急救援能力,是一支真正的救灾尖兵队伍。

【原标题:国家级地震救援队开展实战演习 救灾尖兵这样铸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