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跨南北,横江辟坦途。
7月13日,武穴长江公路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卧长江南北,与高耸入云的两座主塔交相辉映,成为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桥于去年9月25日通车以来,不断助力武穴、阳新融入武汉城市圈发展,进一步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每天长高0.65米 刷新世界斜拉索桥建设速度
7月13日,驱车行驶在双向6车道的武穴长江公路大桥桥面上,来自武穴的车主刘先生感到格外舒适快意。
孙蓬茁曾是湖北省路桥集团武穴长江公路大桥项目经理,他介绍,经过411天的紧张施工,主塔于2020年11月18日顺利封顶,塔柱平均每天“长高”0.65米,超过世界斜拉索桥主塔“日长”0.5米的平均水平,成为全球“长”得最快的斜拉索桥,桥梁的主体建设速度刷新同类斜拉索桥的世界纪录。
主塔之所以“长得快”,主要是湖北省路桥集团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了新工艺和新技术。
孙蓬茁说,该桥为主跨808米的单侧钢混组合梁斜拉桥,超长的跨江主跨,为大桥建设带来不少难题。大桥主塔是关键所在,为钻石形,塔高267.422米,相当于90层楼高,高度位于世界同类桥梁前十。塔柱设上、下两道横梁,采用6米液压自爬模施工,内外均设置爬升系统。主塔基础位于长江中心地带,基础设计为38根直径3米钻孔桩,孔深110米、入岩55米,岩层倾斜,钻孔质量要求高,成桩难度大,团队采用世界最大旋挖钻机和KTY4000型回旋钻机施工,实现一次成孔,仅用15天就打完一根深达110米的桩基,创造了世界斜拉索桥桩基成孔最快速度,比设计时间缩短了一半,大大提高了钻孔效率。
针对易糊钻、易偏孔情况,湖北省路桥集团研发了阶梯形截齿钻头,利用截齿破岩,改进钻向、排渣口、前钻长度等措施,极大缩短成孔周期,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提高了施工速度。
5分钟隔江通达
“跨江通办”方便两地群众
从“长江两岸”到“大桥两端”,如今,江西瑞昌和湖北武穴、阳新三地携手迈入了“同城时代”,两岸居民彻底结束了轮渡过江的历史,从原来绕行2小时到现在驱车仅5分钟即可过江,极大缩短了两地时空距离。
据了解,武穴长江公路大桥通车后,武穴市到武汉、黄冈、麻城等地车程将最少缩短20分钟,更快融入武汉城市圈;到南昌、九江、长沙等城市将缩短30分钟,进一步密切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交往和联系。
此外,该桥同时将沪蓉、沪渝、杭瑞等多条东西向高速公路连接成 ,与济广、大广等高速公路共同构成南北向交通通道,成为当地惠民、便民、利民的重大民生工程。
喜讯连连。2022年3月8日,在武穴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半年之后,武穴市与瑞昌市签订了政务服务“跨江通办”协议,两地之间流动的群众办事更加方便,让武穴长江公路大桥带来的便利更深刻地融入人们生活,不断刷新一江两岸多地发展新格局。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