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豫能安顺煤矿王富兴:一个爱穿军装的老矿工

王富兴。

在地处安顺市西秀区的贵州豫能安顺煤矿,有一个没在部队当过兵,但总是一身绿军装的“老矿工”,一年四季,他都穿着洗得干干净净的绿军装,成为矿区别样的风景。年近60岁的他被大家称为“爱穿军装的老矿工”,他就是该矿综采队班长、共产党员王富兴。

当兵,是王富兴打小的梦想,但后来阴差阳错,与梦想失之交臂。18岁那年,他被招工来到煤矿,一干就是一辈子。

错过的是梦想,不改的是初心。王富兴心中仍时时涌动那抹绿色,挥之不去。“只要心中有梦,在哪里都可以发扬军人作风。”王富兴说。

40多年来,他始终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用40年的坚守,践行着初心。

在井下辛劳的工作路上,他用热情点亮了每一米巷道。2008年,河南煤化抽调人员进驻贵州,开发煤炭资源。由于条件艰苦、离家远,有的不愿意来,当时来贵州的人员名单上原没有他,但他主动找到矿上,并在家人的支持下,义无反顾地从中原来到贵州。

虽然人在煤矿,但他身上不畏艰辛、吃苦耐劳、勇挑重担、执着不屈的军人作风从未褪去,以军人的风姿,为企业发展贡献着光和热。

王富兴正在工作。

工作中,他的双手,有粗糙的老茧,有不经意划伤的口子,有常年在煤海“浸泡”的痕迹。由于长期从事井下劳动,再加上煤尘和污物的侵蚀,他的手结了厚厚的老茧,手掌纹理中的煤怎么也洗不干净,指甲缝里总存有那洗不干净的煤渣。他说,“我不怕脏,不怕累,来贵州从来不后悔,感觉找到了方向。”

“作为班组带头人,不仅要身先士卒,带领全班员工圆满完成任务,更要管理好班组,提高效益。”被提拔为采煤队一班班长后,他把班组管理的重心放在如何提高产量上,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现场管理上。

2010年矿上引进了综采设备,在试生产过程中,由于是首次使用,对性能不了解,操作也不熟练。他沉下心来,向厂家技术员学习。

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不能使支架和运输机平缓的推进,导致经常出现挤架、咬架,甚至出现运输机卡住大煤块被压死的现象。他便带领职工在生产实践中摸索,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加强综采工作面管理技术研究,最终形成了“三直两平两畅通”的标准化工作面,为矿井圆满完成全年任务打下基础。

之后,他又掀起创记录活动,为提高单产想办法,定措施。劳动竞赛中,他带领的班组月月拿第一。2020年3月,他们班完成煤炭产量4.18万吨,刷新最高纪录。

王富兴说,要把班组搞上去,就要给这个班组铸魂。这个魂就是“别人不敢干的事我们敢干,别人干不成的事我们要干成”。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