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是因为看了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先生的一段话,启蒙了我,“海上航行最常见的是日出日落,满天繁星,他开玩笑说:他应该是看到过星星最多的人。
在所有的交通工具里,船是最方便和最节省的。驾车需要签证,驾船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登陆,只要办简单的通关手续。帆船也不需要燃料,不需要找住所。掌握了大洋流通的方式,去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变得很自由和简单。在船上的生活也会变得很原始。”
一时间勾起我很多回忆,就确定我要做这个事。但是因为帆船太贵,我买不起,所以又继续探索,发现“划船横渡太平洋”这个项目,据说现在世界上已经有9个人做到了,英国的约翰· 比登,俄罗斯的科纽霍夫…到目前为止,黄皮肤的人还没有,在这个项目上是个空白。
又多方探讨研究确认,到北京和翟墨先生见面,和划过大西洋的孙海滨先生见面,航海兄弟唐华松先生也邀请我去到青岛参加郭川船长的纪念晚会,在那儿认识了高哥介绍认识了戴志强老先生,经过这一路走来,探讨研究学习,确认划船横渡太平洋航行的可行性…引用和翟墨先生见面,他说的一句话 “做这个事情就得像上帝似的,不论咋地我就是钉十字架了,你就能做成。”
在这过程中也联系了我在英语角认识的好友加拿大的白润东弟兄,他帮助我从英国的船厂 站上下载了两张带船舱的皮划艇图纸,按说造这样的船是需要12张图纸的,但我和陈年老友两个人仅用这两张图纸硬给做出来了,可能是我有在汽车修理钣金方面的经历,他有电焊气焊方面的工作经历也有触类旁通的作用吧…
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准备,多次考察调研,在2017年3月份开始着手制造,材质选用海上游艇专用抗腐蚀的5083牌号的铝镁合金,是我尽了最大的努力选用的最好的材料。邀请到有20年关系的陈年老友 恩泉哥 帮助我一起制造,历时一个月时间,克服重重技术难关,平安经过几次意想不到的危险,感谢老天,终于在4月初制造完成。恩泉哥回安徽家里休息一下,我预备一些船上用品,煤气罐、大米、小麦、方便面、还有青岛奥帆中心戴老先生叮嘱的“戴圆葱” 预备妥当,恩全哥也再次会合。
在2017年4月24日清早,用塔吊把船吊起在车上,船长6.8米,宽1.53米,均高0.8米,过地磅称重,裸船800公斤!真重!
此前联系妥的,从西港船厂在小石岛的码头下水。就这样,我们和船乘坐卡吊车,开往小石岛的西岗码头,门卫给我们开门,把预备的烟给门卫表示感谢,卡车停的紧靠岸边儿,启动吊车液压支架,把船套上绳索,微微吊起稳定水平,把预备的煤气罐和食物安放在船舱里,还有被褥和船桨,在和司机确认重量可以承受的情况下我们二人也上船,吊车轻松吊起,把船和我们慢慢地轻轻地放进微微荡漾的海平面上。这个船第1次下水,状态和想象的论证的一样,感谢老天!收绳索,交运费,挥手道别,我们感受到了些许的小自由。。那天正赶落潮,再爬上岸,预备加水,忙了一个小时,港口的执勤人员听我们说的梦想,都激动不已,还引来了一些观众,大多很赞赏,有的也很难以形容其表情,但都帮助我们赶紧预备,各方面准备妥当,和港口同胞挥手道别,下海开始往外划,此前买皮划艇在刘公岛那儿练过,也带皮划艇到海南文昌,我的陈年老友那儿也练过,但那天有4级风,看着海上波纹不太大,刚下水时只有饭碗高,划出30米有筷子高,越往出口走浪越高,一尺高,半米高,紧着风达到5级,全力拼搏两小时,像是眼看着出港口又被推回来!眼看着出港口又被退回来!就这样反反复复经历了10几次!!无奈只好暂时随波逐流!一直被浪推到小石港的最里边,剧烈的颠簸,赶紧抓住一个大船的缆绳,把我们的小缆绳横着绑在上面,船不听使唤的摇摆!有幸看到岸上的吴校长,他是威海帆船航海方面的专家,威海至韩国仁川的帆船拉力赛,他们举办了好几年,他的帆船也停在小石岛码头这里,看见我们赶紧在岸上为我们做指导,“把你们的缆绳系船头绑在大缆绳上” 我领悟到了顺风浪,绑了一次脱开!绑了一次又脱开!又绑又开!“你们把那绳头儿留长点儿”!同时我也感觉到了是这个原因!绑妥缆绳顺浪稳当许多!
“你们要去哪儿啊?”
我们去青岛,
“!你们就连刘公岛也去不了。”
!真像他说的,当天就连这个小石岛的港口都没出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