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都讯 企业用工成本日益上涨,生产效率提升遭遇瓶颈,不少温州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遭遇了这样的困境。温州城投集团下属专业市政建设及养护单位市政工程建设开发公司(以下简称“温州市政”)通过机器换人走出了一条效益之路,特别是近两年来,该公司通过机器换人、技术创新等改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仅生产沥青混合料一项,就将年产量从过去的10万吨提高到了现在的19万吨,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机器上路
成本仅为人工的15%
今年,温州市政在工程质量技术领域捷 频传——获得中国建设工程质量 授予的“2014年全国建筑业技术创新先进企业”、“2014年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建筑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等多项行业荣誉。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机器换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大力推进温州“机器换人”工作,给机器换人企业以直接红利。有数据显示,201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机器换人”覆盖面达到28%,而全省平均水平是21%。
温州市政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在公司上下开展“机器换人”工作,目前已购置多功能滑移装载机(配封闭式清扫器)、多功能道路综合养护车等机具设备替代人工,效益明显。
市区市政道路的维养重任,大部分由温州市政承担。路面破损了,温州市政的工作人员就要出动维修。对于“机器换人”这笔账,该公司总工程师包晓炎算得很清楚。
包晓炎说,以清扫铣刨路面1.2万平方米为例,16名清扫工人为一组,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需要两天才能完成,总工时为256小时,成本为4320元。而实行机器换人后,用多功能滑移装载机(配封闭式清扫器),平均工作效率为6.5km/h,总用时仅为1工时,人工成本为30元,加上燃油、设备折旧等,总成本为648元,仅为人工清扫成本的15%。
同时,实行机器换人后,高速路、快速路上清扫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多功能滑移装载机能有效抵抗外来力量的猛烈撞击,从而保护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一项技改
10年累计有望节支1700多万元
类似多功能滑移装载机(配封闭式清扫器)这样的机器换人例子还有不少。道路养护是一门学问,像路面一两个坑洞的小修小补,以前需要一支5人路面维养小队,携带切割机、液压动力站、破碎镐等大量设备进场维修。先进行约30分钟的修补路面破碎、清理工作,再由一支10人组成的路面修补小队,用压路机、铁锹、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等进行大约1个半小时的路面修补。
包晓炎介绍,传统的维修方式耗工耗时,现在用上了综合养护车,只需一支4人小队,3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相同工作量。
另外,以前温州市政在沥青生产过程中,色粉提升、木质纤维添加均为人工添加。提升1吨色粉,需要6名工人利用滑轮组装置提升,若配合出现失误,色粉掉落,会引发安全事故。实行机器换人,该公司购置了色粉提升装置,能自动完成色粉提升。而引进木质纤维投放机之前,木质纤维的投放需要5名工人不间断跑动,工作负荷大且灰尘多,不仅会影响工作人员身体,而且生产效率也不高。使用木质纤维投放机后,只需1人原地放料即可完成。
正是温州市政在机器换人上的大力投入,该公司沥青混合料年产量已从过去的12万吨跃升到去年的19万吨。
今年4月,温州市政还拿下了一项沥青管道系统设备技改项目的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经过改造的橡胶沥青生产设备,采用双管线供应沥青,并利用橡胶沥青泵的回油在橡胶沥青罐中形成环流,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产能,同时提高了橡胶沥青路面的整体质量。正式投产后,大黏度的橡胶沥青拌和速度从每小时40吨提高到90吨,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如果按照年产4万吨,该工艺使用10年计算,这一项技术改造将累计节支1727.8万元。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温州市政已经尝到了机器换人甜头。该公司下一步的目标是继续加大力度推进机器换人工作,严格控制用工数量,改变人员结构,提高技术员工占比,减少普工数量,打造一个全省领先的市政养护企业。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