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磨床轴承的故障分析与维修

平面磨床

一、剖析毛病产生的原因:

  经过对设备中呈现毛病的原因剖析,发现平面磨床中砂轮轴的轴颈部分外表有纵向裂纹,前、后轴承外观则没有显着缺陷,磨损量也不大,对磨头进行拆检,未发现砂轮轴有弯曲,仅在轴颈部分有浅表纵向裂纹。前、后轴承的外锥凸缘与轴承座孔触摸杰出,轴承内孔无显着损害。由此以为磨头无法作业的主要原因是:前、后轴承的几许精度发生变化,三油楔形状及大小不共同所造成的。故决议修补选用的方案为:修复前、后轴承和镀硬铬(0.02mm)修复砂轮轴。

  二、选用刮与研相结合的办法修补轴承:

  选用刮与研相结合的办法修补轴承,既先对前、后轴承进行刮削显点,再以研磨扩展触摸面积并下降外表粗糙度值,刮削时选用轻刮法,绝不能刮成鱼鳞状。

  1、将前、后轴承安装到作业位置,按轴承孔配磨一长400mm的圆柱芯轴(直径为55mm),其配磨程度以转动自若为准。在芯轴上薄薄涂一层红丹油,将芯轴穿入轴承,恰当调整前、后轴承的松紧程度,转动芯轴,抽出芯轴轻刮划点。此项作业须重复进行以到达在前、后轴承内外表的3条矩形带触摸中显点均匀密布停止。然后磨制一根直径比该芯轴小0.02mm长400mm的铸铁研磨棒,涂以W5氧化铬研磨膏对前、后轴承同时进行研磨,随时收紧前、后轴承并注意铲除轴承端部多余的研磨剂。经过研磨,使轴承的触摸面为完整的3条矩形触摸带,最后拆下轴承座细心清洗,使之不能有任何杂质。

  2、将前、后轴承安装到位,按轴承孔配磨一长为350mm的圆柱芯轴,与轴承内孔的合作程度以刚度能穿入为宜。调整前、后轴承至芯轴转动困难时停止。在调整进程中,前、后轴承要替换进行,切不可先调紧其间的一个再调整另一个,按此芯轴直径小0.01mm尺度精磨砂轮轴轴颈,抛光后即可组装。

  3、加注润滑油依次进行装砂轮前和装砂轮后的空工作试验,最后进行磨削试验。经过研磨,使前后轴承有3条与其外锥凸缘相对应宽为15mm的通长矩形触摸面。为了进一步下降轴承内孔的粗糙度值,我们试用牙膏对其进行了抛光处理。查看研磨棒的最终集合精度未发现显着变化,即以此直径减去0.01mm作为砂轮轴轴颈的尺度。

  三、选用以研代刮的办法修补轴承:

  1、选用车削有三头120mm导程正反螺旋槽的铸铁研磨棒进行全体研磨以确保前、后轴承的同轴度。研磨棒的直径是在与前、后轴承合作较紧的基础上减小0.02mm.。所用研磨剂为M28氧化铝加煤油调合而成。为了使前、后轴承有尽可能的调整余量,在安装时用手将前、后轴承轻轻推人轴承座、带上调整螺母,然后将调整螺杆稍用力旋紧即可。

  2、研磨时磨头置于笔直状态。为便于研磨棒在研磨进程中做恰当的轴向移动并减轻劳动强度,在研磨棒正下方放一液压千斤顶,经过钢珠支承研磨棒。为在研磨进程中使手持力对中,在研磨棒的上端加装手轮设备。

  四、在研磨进程中的注意事项:

  使研磨棒的旋转方向与砂轮轴的作业旋转方向共同。这样有利于作业时自吸油流迅速经过径向空隙构成油楔,从而能改进工作性能。

  1、研磨进程中要不断地调紧前、后轴承(坚持必定的手感)以提高研磨效率和确保轴承的几许精度。

  2、随时铲除轴承端部多余的研磨剂以防止前、后轴承呈现喇叭口。

  3、研磨必定时刻后抽出研磨棒,铲除研磨棒和前、后轴承中的研磨剂,查看研磨效果和研磨棒的研损状况,如研磨棒呈现研损,则需对其进行修整以确保前、后轴承孔径的共同性。

  4、在做最后研磨时,研磨剂尽量少并恰当收紧前、后轴承以确保前、后轴承的最终几许精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