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6.5万平方米的“湾区之翼”展翅,中建二局解读六大难点

难点一:

如何实现高精度提升?

“骨骼”精美实现高精度提升,由直线和曲线交织而成的钢结构 架,如同纵横交错的枝蔓,东西长度达720米。“项目 架提升采用‘楼面拼装,分区累积提升’的施工方法,也就是先在楼面原位拼装完成,然后用电脑程序自动化控制液压提升系统实现提升。”

中建二局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副经理高全龙介绍,“这个提升过程就好比我们开车一样,油门就是我们的电脑终端控制系统,发动机就是液压油泵,发动机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那液压油泵就为提升器提供动力,最终实现 架的提升工作。”

“湾区之翼”超6.5万平方米。

难点二:

主楼 架如何提升?

“T2航站楼主楼的 架提升是整个 架提升难度最大的一个片区。”高全龙说,主楼屋面 架是双曲面造型,双曲面的最大矢高达4.2米,整体走向是中部高东西两侧低,若采用传统的 架拼装工艺,施工难度大且不利于工期,“因此,项目采用分区累计提升的施工工艺,这种工艺就避免了搭设操作平台,极大地减少了支撑胎架的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

难点三:

如何做好裂缝控制及平整度控制?

新建T2航站楼东西向长度700余米,南北向约300米,如何做好裂缝控制及平整度控制是难点。

中建二局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项目经理汤亮介绍,“项目初期我们就进行了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最终联合设计、混凝土专家等各领域的专家确定了混凝土配合比,平整度方面引进了激光数字整平仪,可一次性实现高精地坪的施工。”

效果图。

难点四:

大量材料如何周转?

如此大面积的施工,投入的周转材料巨大,材料周转是工程难点。汤亮介绍,这次项目施工采用分段流水跳仓施工方法,实现了材料的水平周转,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周转利用率,提高了周转效率,大大节约项目成本。

效果图。

难点五:

如何推进 架、幕墙及金属屋面施工

T2航站楼涉及的 架、幕墙及金属屋面相当复杂,其中 架施工体量大,工期紧使用大型设备多,在施工过程中项目设置了多个监控点,现场及云平台联动,监控现场 架施工安全。

另外,汤亮说,“幕墙系统多,材料规格多,节点做法达600多个,项目采用首件样板制度,每个节点做法在首件样板验收通过后再大面积施工,保证幕墙施工质量。”

汤亮还谈到,屋面檐口呈现为双曲面造型,项目初期即进行整个屋面结构的系统深化工作,采用实体建模及现场试验的方法最终确定了实现屋面檐口双曲面造型的施工方法。

汤亮说,“ 架、幕墙及屋面三个系统存在交叉,为了使三者实现完美的统一,项目聘请了各个专业的专家级顾问,从模型建立到现场施工进行了大量的仿真模拟,最终三个系统的界面接口实现了完美的统一,保证了整个项目的建筑效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