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技能“服务包”加“科研包”–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培养技能人才综述

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精密检测培训实操现场。 (图片由该基地管理中心提供)

目前,市高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已有44415人次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涵盖机械、汽车、有色金属、服务、管理和创业等八大类82个职业(工种),其中,已有25068人次参加高技能人才培训。

建设四大实训模块集群

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管理中心高技能公共实训部部长江明介绍,基地于2008年起逐步建设运行,2013年成功申 国家级高训基地项目,目前基地基建和实训设备总投入资金近1.25亿余元。

“基地的专业模块设置,考虑了现代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和地域产业布局情况,设备选择体现了高端和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并充分考虑与技工职业院校在层次和专业上的差异性,共设有计算机、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模拟公司创业实训四大实训模块集群。”江明介绍。

基础建设不断完善

走进于2014年2月竣工并投入使用的新建实训大楼,可见各实训专业模块和服务功能丰富、齐备。江明介绍,新建实训大楼建筑设计面积约12000平方米,由省厅“十一五”省级高训基地专项资金投资建设;设置动漫创作实训、广告设计实训、理论教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实训专业模块以及专项考务办证、办公等综合服务功能。

此外,由原模具厂车间改建装修的实训大楼,由省厅“十一五”省级高训基地专项资金投资建设,已完成改装并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设置并建设完成精密检测、五轴加工中心、逆向工程与快速成型、数控技术系统应用和创新设计实训、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及仿真、维修电工、汽车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师、物联 、气动与液压、传感器应用技术)、焊接中心等专业模块实训室12间,目前正在建设车削中心和物流、立体仓储专业模块实训室。

创新人才评价培养方式

江明介绍,为促进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基地不断开展高技能公共服务活动,2012年来,基地分别组织了高技能培训班、师资班、新技术讲座和技术交流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共44期;2014年、2015年争取到省人社厅支持1000万元,兴建一批急需和升级实训项目;积极举办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做好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参赛和训练工作。

同时,基地不断创新人才评价、培养方式,加大新职业(工种)开发应用,坚持技能人才重在企业和业内认可的改革方向,先后为国有大型企业培养314名高技能人才;近两年来共计完成韶关地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1583人次。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下,通过创业培训补贴政策,基地已有7847人次参加创业培训(实训),实现一批成功创业典型。

“为了融合创新,顺应世界‘互联 +’的发展趋势,基地还与国家开放大学共建‘韶关数字化学习港’,通过互联 +职业教育模式,释放更多的职业教育资源。”江明介绍,数字化学习港涵盖职业技能培训、 络创业培训、企业专项培训和学历教育等领域,采用“线上+线下”的教学方法,使更多的劳动者掌握各类职业技能,2015年8月启动以来,已有120多人开展这种学习模式,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