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长”遗址打造成城市最具文化特色的休闲旅游区,通过保留老厂房、回迁旧设备、征集资料照片等,让泸州三线建设时期的这段历史看得见,并被广大市民所铭记。
一摞摞资料 既是回忆又是历史见证
“这里有1987年5月1日长液厂第一期通讯,还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长液厂的各种老照片,虽说不多,但也是长液厂历史的一部分。”6日下午,现四川长江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党群工作部部长缪艳梅拿着一摞资料,将长液厂在三线建设时期的珍贵资料交给泸州市茜草工业遗址保护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
据了解,这些资料将进行扫描存档,并作为“1965茜草工业记忆”主题临展博物馆的展出资料之一。
据缪艳梅介绍,捐赠的资料以文字资料为主,包括1987年5月1日长液厂第一期通讯,以及长液厂老时期的文体活动、劳模照片,和各个工种工人工作时的照片等,“这些资料,有的是从厂里的资料室翻出来的,有的是从厂里的退休老员工家里‘借来’的,扫描成电子档后,还要还回去。
翻开一张张照片、一页页资料,好像又回到了三线建设时期长液厂热闹非凡的场景,工人们个个干劲十足。缪艳梅说,对老一辈长液人来说,这些都是珍贵的回忆,而对年轻一代人来说,这些历史如果不“翻”出来,或许就会渐渐淹没在时间中。
一台台机器 将成为临展的主角
位于茜草工业遗址保护项目区内的原长起厂总装车间,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的车间内,拥有三条生产线,建筑面积近9000平方米。同时,这个车间也是“1965茜草工业记忆”主题临展博物馆的“主阵地”。
据了解,“1965茜草工业记忆”主题临展博物馆主要以老物件、老照片、老厂史、老厂志、代表性产品等为主,将三线建设中迁到泸州的长起、长挖、长液企业的建设发展,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大家。
据泸州市茜草工业遗址保护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左鹏介绍,施工中不会对车间原有的建筑布局进行改动,主要是对破损的地面进行平整,对漏水的车间顶棚进行维修。
而在离“1965茜草工业记忆”主题临展博物馆不远处的原长起厂桥箱车间,2017年2月“回迁”的135台原长起厂旧设备安静地躺在里面。它们当中,有车床、铣床、磨床等小件,也有原长起厂从德国进口加工单元、意大利进口的立卧加工中心等20吨以上的“大家伙”。其中,1958年出厂的“中心钻”车床,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
据左鹏介绍,除了展品的静态展示,大家还在思考如何让展品“活”起来。下一步,茜草工业遗址保护项目拟规划一个车间,里边有工人生产作业,让参观者更直观感受生产场景。
截至目前,泸州市茜草工业遗址保护项目部已接收旧设备135台,照片近400张,重要文件30余份,它们都将成为“1965茜草工业记忆”主题临展博物馆的主角。另外,泸州三线建设时期照片、物件资料捐赠仍在继续进行中。
总投资约6亿元 春节期间可免费参观
据了解,茜草工业遗址保护项目位于泸州市江阳区茜草工业老厂区,预计总投资约6亿元,占地面积约160余亩。该厂区是泸州工业发展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有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长江挖掘机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长江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等,均是当年泸州三线建设的典型代表与主力军,在泸州历史上刻下了三线建设的烙印。
项目主要集聚后工业旅游产业、城市休闲娱乐业,以及文创类产业三大产业,建设“1+N”博物馆群(包括中国泸州三线建设工业遗址博物馆、泸州革命历史博物馆、泸州创文创卫博物馆、泸州民俗博物馆、泸州名人博物馆)、醉美川南、川南风情酒店、川南特色风情商业街、长江文化广场等。
茜草工业遗址保护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开展“中国泸州三线建设工业遗址博物馆”建设;二期开展博物馆群、大学生创意实践基地、工人影剧院、工人俱乐部、主题酒店、影视拍摄基地、时尚风情街区、艺术创意中心、长江奇石古玩街区、主题广场等其他区域的建设;三期进行其他配套环境打造和商业开发。
其中,第一期工程包括工业遗址博物馆、周边环境整治、绿化、临时交通通道及停车场。“1965茜草工业记忆”主题临展博物馆力争春节期间试开放,市民可免费参观。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