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T电弧损伤建模工具简介

一、ADMT仿真过程综述

ADMT仿真是建立在大量物理测试基础上的,通过对比物理测试结果不断修正软件算法:

1、确定被仿真线缆线束的电气参数信息,包括电路保护装置型号与参数、线缆构型、工作状态下电流值、电压值等;初始电弧波形由软件生成;

2、查询历史数据,判断是否存在相同或相似的试验及仿真,如果存在历史数据可用,则调取历史数据作为借鉴,如果历史数据不可用,则需初步评估电弧能量,这里需要调取电弧能量算法模型,需要根据此时电路配置建立电弧波形模型,并按需设置电弧能量边界;

3、定义物理环境(潜在破坏对象,边界条件,线束外防护等);

4、仿真及数据判断:确保模型的稳定,保证结果连续,输出仿真模型与符合预期与常识;

5、物理测试:按照实际参数搭建物理测试模型,记录电弧能量与目标物破坏程度;

对比仿真与物理测试结果,验证仿真的精确性。

二、直接电弧损伤事件仿真分析案例

直接电弧事件是电弧事件中最普遍的现象,即一根被破坏的电源线直接和接地物相接触,产生电弧,此处假设接地物是一根非增压的铝合金管路,电源线为单根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绝缘电线,115VAC,故障电流250A,连接额定值为7.5A的热断路器。

第一步:把物理参数和电气参数加载到ADMT电弧波形生成模块中,软件根据相关参数及电路配置生成该并联电弧波形,如下图所示:

注意:此波形并不能精确表示电弧发生时的波形情况(比如每半个周期电弧发生与熄灭时的电压峰值),但近似的表示了在特定电路配置下电压与波形的情况。半个周期内的电弧能量值是基于超过30000个半周期试验得出的统计值。预估此次电弧事件的能量为38焦耳,最高功率为10KW.

第二步:历史数据的查询

通过查询历史数据,我们找到了几组电路配置相同的物理试验,所有试验都以热断路器触发而结束。通过校验物理试验结果发现,大约30%-60%的“半周期”时间后,电路完全短路,电弧开始发生,直到断路器切断电路。电弧波形建模基本与实际电路能量与断路器触发时间一致。

第三步:搭建仿真环境

如前文所述,电弧拟破坏目标是一根未加压的液压管路,通过与导线导体的直接搭接,发生电弧。此处,我们从ADMT数据库中选用AL-6061材料,设置管壁厚度为1.02mm,设置线缆与管路交错敷设。

第四步:开始仿真

仿真输出结果如下图所示:

如图所示,黑色表示电弧烧蚀区域,大气温度为蓝色,从浅蓝到红色,表示温度越来越高。可以看出电弧结束后,约1.66mm3的管路结构被烧蚀掉,这是直接电弧损伤的典型情况。

第五步:物理测试

按仿真电路配置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电压电流波形及管路损伤情况)。

电弧波形(负载波形)显示,试验开始后,经过一小段时间电路短路,后经历数个半周期电弧,后一段时间未发生电弧(无接触或间隔距离足够大),然后发生八个半周期电弧。这说明被破坏的线缆经历了与管路的瞬间接触,后被弹开,又再次与管路接触。

下图展示了被破坏的管路表面,烧蚀深度为0.55mm。

第六步:结果比对

下面是ADMT软件仿真与物理测试的结果比对: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ADMT软件对电弧的发生、破坏结果高度还原,可作为EWIS隔离设计需求确认的工具,作为MOC方法之一,支撑EWIS适航符合性说明过程。

欢迎业内专家学者共同讨论,也欢迎多多批评指教。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