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泰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丰智能)的上市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
泰丰智能主营业务为液压元件及电液集成控制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为二通插装阀、多路阀、柱塞泵、液压缸和电液集成控制系。
我们查询招股书申 稿发现,泰丰智能存在两大隐忧,具体表现为研发投入不满足科创属性一项常规指标、应收账款高企。
研发投入不满足科创属性一项常规指标
在招股书中,泰丰智能自称“公司主要产品属于《中国制造 2025》重点发展的五大工程之
“工业强基工程”中的核心基础零部件…..”,目的可能是向想告诉外界其业务符合国家战略。
投资者好奇,泰丰智能的科创属性多足呢?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泰丰智能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215.03万元、1448.00万元和 1570.1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24%、4.62%和 4.86%。
今年三月份,证监会发布了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有一项常规指标与研发费用有关,即“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
与上述提到的常规指标对比可发现,近三年泰丰智能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低于5%,不满足“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这一条件。
同时,泰丰智能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金额仅为4233.22万元,也不满足“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元以上”这一条件。
若单从那一项常规指标衡量,泰丰智能的科创属性偏弱。
另外,正在冲刺科创板IPO的农业企业秋乐种业同样由于不满足科创属性一项常规指标,多次遭到市场质疑。
应收账款高企是多年“硬伤”
从2012年进行创业板IPO ,到2016转战新三板,再到如今闯关科创板IPO,应收账款高企一直是泰丰智能多年的“硬伤”。
2012年,泰丰智能(前名:泰丰液压)递交了陆创业板招股书申 稿,但之后无下文,该公司最终未在创业板上市。当时,有多家媒体对泰丰智能存在的应收账款高企现象表示担忧。据泰丰智能2012年披露招股书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09-2011年的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为25.99%、23.52%、33.34%。
到了2016年4月,泰丰智能转战新三板挂牌,据泰丰液压披露新三板转让说明书和2015年年 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13—2015年的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为高达64.97%、58.62%、58.65%。
据最新招股书数据显示,2017至2019年,泰丰智能的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14263.34万元、13420.65 万元和16042.63万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42.40%、35.64%和41.20%,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 51.04%、43.79%和 50.70%。
再看同行,2019年恒立液压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为18.54%,2019年艾迪精美应收账款占营收比例为12.28%,皆低于泰丰智能。
泰丰智能解释称公司的客户是一些知名机械设备公司,但数据背后也反映出泰丰智能在产业链中议价能力较弱。
不容忽视的是,泰丰智能存在应收账款风险。在2017-2019年期间,泰丰智能分别计提了1708.10万元、1571.21万元和1569.28万元坏账准备金额,占当期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10.69%、10.48%和8.91%。
另外,近三年泰丰智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14、2.27和2.19。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值分别为5.84、6.22和5.99。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及管理效率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收账迅速,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经数据对比可知,泰丰智能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意味着该公司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及管理效率弱于同行。
要注意的是,2019年有一家名为恒安嘉新的企业闯关科创板被按下“终止键”。市场人士分析有两个因素导致IPO折戟,一个是对供应商过度依赖;另一个是应收账款过高,例如恒安嘉新连续三年应收账款净额占营业收入比重超52%以上。
再看泰丰智能,该公司近三年应收账款净额占营业收入比重皆超43%以上,上交所对此会重点问询吗?有待观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