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动力外骨骼

P5000 两足动力装载机 出自《异形2》

P5000

P5000

这种机械的威力巨大,稍有操作不慎便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殖民政府规定任何操作P5000的工程人员必须参加维兰德公司提供的动力装载机培训课程并拿到操作资格证。

P5000的竞争型号,沃尔沃PL290

另外维兰德公司还曾经设计过一种更大、动力更强的三足装载机,但是没有被应用在陆战队,军方以舰上空间有限为由拒绝了这种后续的更新款。

P8000 概念机

APU 出自《黑客帝国3:重装上阵》

APU“Armored Personnel Unit”的缩写,意为单兵武装单位,是《黑客帝国》当中人类用来保卫锡安(取自犹太教圣经中的天国)的最后一道屏障。

APU是幸存的人类工程师利用手头有限资源,制造出的最有效的杀伤武器。它高约4.58米,宽3.12米,臂展4.3米,战斗全重达到3.3吨。

“按扳机的手指悠着点”—— 装弹员基德。

基德

APU的设计理念完全不考虑驾驶员的防护,主要局限于人类当时有限的工业生产能力,机甲的动力系统并不足以支撑其庞大的身躯快速移动,如果安装了防护装置其行动更是迟缓(我们能看到电影里APU行动都怪怪的,就是这个原因)。

整个母体战争期间,人类共生产了超过120,000台APU,绝大多数都在战争中被摧毁,等到电影中所展现的锡安保卫战的时候,他们只剩下了不到350台(电影中展示的数量更少,大概不到70台)。

锡安保卫战

HULC 出自《极乐空间》

HULC“Human Universal Load Carrier”,意为人类负重外骨骼,是现实当中美军正在开发的人体外骨骼设计方案之一。电影借鉴了这种外骨骼设计,可以说《极乐空间》的外骨骼是看上去最简陋但也是最接近现实的一种。

马特·达蒙饰演的麦克斯沙尔托·科普雷饰演的克鲁格都在电影中安装了这种外骨骼系统,不过麦克斯身上的外骨骼属于军方的早期版本,已经流落到黑市上,负载和人机交互能力都不如后来的型号。但即便是已经淘汰了的型号,安装上去还是能让人的能力提升到恐怖的程度。

麦克斯身上安装的HULC需要将脑机接口植入人体内部,而整个植入手术需要在人完全清醒的情况下才能实施,一般人很难承受这样的痛苦,所以这个型号的外骨骼系统没有多久便被淘汰了,一部分量产机型流落到了黑市上,成为一些亡命徒最后一搏的资本。

潜伏特工克鲁格后来佩戴的新型号虽然也需要脑机接口,但是比前代优化了很多,不再需要以前那种复杂的手术,穿戴更加方便。

克鲁格

HULC 出自《流浪地球》

巧合的是我们的国产科幻之光《流浪地球》中使用的外骨骼同样找了维塔工作室进行设计和制作(《极乐空间》和后文提到的《明日边缘》都是他们设计的),从结构来看仍旧属于HULC方案。

不过考虑到电影中极寒的工作环境,《流浪地球》的外骨骼方案使用了石墨烯作为支架以及氚动力电池,同时还要集成人体维生系统,使得整个外骨骼方案看上去更复杂,科技感十足。

战斗机甲(Combat Jacket) 出自《明日边缘》

这是一种地球联合防御部队研制的外骨骼系统,用以帮助士兵提升战场的各项能力,让他们“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更配备了敌我识别系统,能让士兵在硝烟纷飞的战场准确找到敌人的位置,不过这些似乎并不足够。

起初这种叫做模仿者(Mimic)的外星生物入侵地球的时候,各国并没有打算投入大规模地面部队与敌人硬碰硬,他们都希望借助空中打击力量和各类重型武器对模仿者的入侵部队进行精准打击。

模仿者

但是那些外星人之所以被称为模仿者,正是因为其强大的科技模仿能力,任何一种它们的打击武器出现,即使初期能够取得一点战果,也会被它们立即开发出新的应对方法加以反制(欧米伽级的记忆回传能力),总之人类自遭到入侵以来就没有赢过一场战役,除了凡尔登

“凡尔登天使”

那些模仿者希望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消灭人类的有生力量,于是在人类开发出这种战斗机甲的时候故意在凡尔登战役放水,让刚刚成立的地球联合防御部队误以为为胜券在握,在随后的“诺曼底战役”中投入大部分有生力量,然后再一举将其歼灭。

战斗机甲的早期方案

所以这种机甲对于人类来说可能是救世主、是“凡尔登天使”,但是对于外星人模仿者来说,只不过是诱使人类步入陷阱的一项工具而已。

“凡尔登天使”

整个电影中的机甲设计还是延续了维塔工作室的风格,贴近现实且工业感十足。看上去相较《极乐空间》《流浪地球》中的外骨骼,战斗机甲看上去更为粗壮,除了上文提到的那些功能以外,还能够搭载多种武器系统,可以算是当时人类工业和科技领域的巅峰之作。

AMP 出自《阿凡达》

AMP“Amplified Mobility Platform”的缩写,意为扩大式机动平台,大约在21世纪中叶,这种拟人式的机动平台被广泛应用于地球上的各个武装力量(最初被当作工程机械来使用)。

AMP MK-6机械臂控制系统

人类发现潘多拉星之后,RDA矿业是最早向该星球发起勘探的几家公司实体之一,公司在星球地下发现了价值巨大的超导矿藏(Unobtanium),其后RDA的股价便一路飙升,不久董事会便决定立即启动开掘工作。

AMP MK-6是最初被运往潘多拉的众多开发装备之一。为了应对星球表面充满危险的自然环境,公司要求每个开掘站点都需要配备这种大型机动平台作为安保措施的一部分,公司的安保人员大多是各国武装部队的退役人员,所以对AMP的使用也是驾轻就熟。

RDA还与三菱公司联合开发了AMP的专用枪支GAU-90

GAU-90

GAU-90是一种发射30毫米枪弹的自动速射武器,弹药可以选择250高爆弹穿甲弹或者燃烧弹。由于大口径带来的强劲后坐力,连AMP MK-6这样的机动平台都需要双手操作。据说有一个雇佣兵在打开舱盖的情况下举起GAU-90进行射击,发射带来的声浪让这个家伙聋了一个星期。

龙虾人机甲 出自《第九区》

它是外星龙虾人带来地球的众多科技成果之一,也被称为龙虾人生化服。这个机甲不但有着出色的防御系统,还集成了相当多的武器,有ARC步枪动能步枪火箭发射器,甚至还有一种可以发射电弧将目标撕碎的武器,几乎相当于人类一个步兵班的火力配置了。

龙虾人机甲只能依靠龙虾人的DNA激活,并且其中似乎还安装了功能强大的AI。当机甲因为母舰启动而被激活以后,它感知到了周围的尼日利亚帮并将他们标记为威胁,而主角却因为有了龙虾人的基因而幸免于难。

动力装甲 出自 《星河战队》系列

1997年版本的《星河战队》电影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展现原著中的这种动力装甲,不过好在2012年后陆续上映的两部星河战队动画电影(《星河战队:入侵》《星河战队:火星叛徒》)补齐了这方面的遗憾,片中的动力装甲由一家日本公司设计,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日本人对于动力装甲的设计思路(日本人设计机甲还是很有一套的)。

原著中的动力装甲分为三种:掠夺者装甲斥候装甲指挥官装甲。三者顾名思义在任务上各有侧重点,掠夺者装甲被大部分士兵装备,能够帮助士兵携带大量弹药在星球表面快速行进。斥候装甲则侧重于机动性,使用的材料更轻,且携带有光谱分析仪以及其他侦察装备。指挥官装甲则要更大更沉重,自带远程通讯设备,装备有厚重的装甲以及一些重武器。

不过到了动画电影中,这些装甲的种类被简化。机动步兵团的普通士兵使用的装甲从外观上与指挥官的没有不同,而且可以根据任务需要加挂各种功能组件,比如喷射背包,外挂武器托架,战术核弹发射器等等。

掠夺者装甲被重新设计,成为一种专为猎杀虫子而生产的杀戮机器,配备15毫米速射机炮和近身防御武器,而且可以通过轨道舱从太空快速部署到地面。

掠夺者装甲MKII

日本机甲设计的标志性画面,飞弹弹幕

好了,关于电影中的动力外骨骼就介绍到这里,如果您对这方面的内容感兴趣,我吧!

感谢阅读!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