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时节邯郸沧州等地农机伤人事件频发

事件:

收割机“咬”人何时休?

时值金秋,正是一片秋收景象。10月7日上午9时30分许,邯郸市鸡泽县风正乡北风正村村西,农民朋友们在丰收的田地里一派繁忙。

这时,一位农民的左手不慎卷入玉米剥皮机里。消防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据称,受伤男子站在一台玉米收割机的顶部,左手手指和手掌被卷入玉米剥皮机内,“卡在滚轮之中无法拔出,手背皮肤和手腕处,因滚轮的挤压力度较大已经破裂”。

救援人员利用液压钳、扳手和撬棍等工具对玉米剥皮机进行拆解,咬合在一起的齿轮被逐步拆除,而后对两个滚轮进行扩张……卷入的手掌终得“解放”后,随即送往医院救治。

而在前不久,临漳县章里集乡黄辛庄村一村民的左腿被收割机卷入机器内,救援人员利用撬棍等工具,将滚轴撬出缝隙,又将整个脱皮机上的螺丝进行拆卸,费了很大力气,才将老人的左腿救出……

不止是在邯郸,沧州近期也发生数起类似事故。9月21日17时26分,沧州青县清州镇泉流庄村一村民在收割玉米时不慎将手卡在玉米收割机内;9月28日上午,泊头市开发区张三村一位农民忙着收割地里的玉米,在清理周边杂物时右脚被卷入机器中……

探究:

机械操作不当系主因

尽管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非常重视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法律法规也日趋完善,但是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通过案例分析,发生的时间主要是“过节赶会”、“三夏”、“三秋”等是农机事故的多发期。逢年过节,赶集赶会,事故主要是作为代步工具的拖拉机、三轮车,“走村串户时违章载人”。而在夏秋农忙,则主要是收割机、脱粒机等。

以收割机为例,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农机技术含量较高,结构复杂,作业环境差,农机自身缺乏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安全设备,加之部分农机员缺乏基本的农机操作技能等因素,安全意识稍有疏忽,加之违规操作,便埋下事故隐患。

还有的机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多拉快跑,车辆无暇顾及维修保养,技术状态越来越差,最终酿成事故。

调查:

不少农机“带病”服役

据了解,农机伤人事件,各地都时常发生,只是程度不同。而一旦悲剧发生,全年的耕种所得全部付诸东流不说,情况严重的还要落下终身残疾。

让农机安监部门感到尴尬的是,即使在检查时发现农机存在安全隐患,他们只能纠正、制止,缺少处罚的法律依据。国家没有对农机强制 废的规定,不少机子使用多年依然在“带病”服役。“而且大家忙着抢收,你如果非要采取强制手段,不但农机手不接受,连老百姓都不配合。”

值得一提的是,农机手、农民等相关方面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制订针对农机手的意外伤害保险,“季度性的,保险金要让机手承担得起,事故后有经济赔偿”,从而提高机手的抗风险能力。

提醒:

发生意外立即断电熄火

邯郸市消防支队相关负责人建议,如果发生意外,首先要迅速切断电源或将机械熄火,然后,在第一时间通知消防、医护等部门尽快展开救援,以将伤害降到最小。“机器运行过程中,将手、足卷入机器中,造成肢体损毁性伤害。”一位骨外科医生介绍,特别是被收割机、脱粒机碾轧的伤害,通常都相当严重,轻则神经、血管、肌腱、皮肤受损,重则肢体毁损,且不论治疗费用,治疗起来也比较麻烦,一旦致残,必定给正常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医生建议,损害发生后,可就近寻找诊所包扎,同时拨打急救电话,迅速转运至医院治疗。如周围无医务人员,可于上臂或大腿绑扎止血带,标注绑扎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简单包扎伤口(注意不要用卫生纸包扎,可用干净的毛巾),迅速到医院就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