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高新区 打造长江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特色引领 创新驱动 产城相融——

战略定位

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示范区

中国酒业创新中心

四川省“两化”互动先行区

泸州市转型升级发展核心区

特色产业体系

高端装备制造业

现代医药产业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酒业创新发展特色产业

科学规划空间布局

泸州高新区总规划面积62.62平方公里,空间格局为“一核、两翼、四园”。“一核”即泸州高新区科技研发核心区。“两翼”即江阳片区和泸县片区两大板块。“四园”即机械装备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现代医药产业园、酒业发展创新园。

近日,我们走进四川长江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紧张组装一套舞台系统。这套系统高达20多米,集旋转、360度举升、任意变换场景于一体,为亚洲目前功能最强大的舞台系统。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重达45吨的主火炬、闭幕式“记忆之塔”,三峡水深174米的启闭机系统,西昌和酒泉卫星发射塔等所使用的升降液压系统都来自这家公司;四川华宇石油钻采装备有限公司发明的专利“带压更换井口主控阀成套设备及技术”已占据国内95%的市场……

四川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泸州高新区”)建区以来,以科技为引领,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产城融合,加压奋进,蓬勃发展。目前,泸州高新区正成为泸州市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2013年,泸州高新区工业总产值351.24亿元。截至目前,泸州高新区集聚企业518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6.44亿元。

集群发展

特色产业支撑跨越

近一年时间,现代医药产业园的龙头企业——四川科瑞德凯华制药公司,出口抗癌药等药品到美国。

为什么偏居中国西南一隅的一户企业把药品卖到了美国?

答案:特色产业引领发展、跨越。

泸州拥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在全省仅次于成都,居全省第二。此外,泸州还是多种道地中药材的产地。顺势而为,泸州医药产业黑马起跳,而四川科瑞德凯华制药公司仅是其中小小一匹。

泸州高新区的前身——四川省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成立。2013年泸州高新区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62.62平方公里。

园区成立以来,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循环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了以机械装备、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以酒业创新发展为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集群发展颇具成效。

泸州高新区发挥传统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推动机械装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专业化发展,已形成工程机械、液压元件、油气钻采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领域,已建成机械装备产业园,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280.95亿元。

泸州高新区大力发展现代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现代医药产业园已汇聚30余家现代医药企业,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8.18亿元。以北辰电力等企业为核心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正加速建设,努力形成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产业链。

泸州高新区还依托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酒检中心、国家酒类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推动白酒行业高端发展,其酒业高端服务为中国酒业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构筑平台

创新驱动独领风骚

2月23日,泸州市召开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会上,泸州市与第三军医大学签署医药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的重点指向支持和帮助泸州加快医药产业发展。

泸州高新区已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泸州医学院等院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累计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61项。

目前,泸州高新区已建成各类创新平台36个,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近两年,泸州高新区企业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2项、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9项,起草和参与国内标准制定32项,授权专利881件。

泸州高新区拥有省级孵化器3家,面积5.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82家,累计孵化成功企业66家。依托泸州医学院,泸州高新区规划建设四川省大学科技园、医药企业孵化园,将重点承接国内外医疗器械、医药研发和养生保健为主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现代医药产业的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持。

在创新的驱动下,一批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泸州高新区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川南机械厂,是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火工品定点生产企业,是我国航天火工技术的主要开拓者和引领者。工厂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三项。长江石油设计制造出国内第一台油气井二次采油集成装备,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家。华宇石油在带压作业工程技术服务和井场地面安全系统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压力管道元件、压力容器等产品辐射全国及北美、东南亚等市场。川南航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油气井用爆破器材和完井装备的开发,是国内油气井射孔工程整体配套能力最强的企业。

突破模式

产城相融互动推进

泸州高新区根据产业集聚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以泸州高新区科技研发中心为核心,以江阳片区、泸县片区为两翼,建成机械装备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现代医药产业园、酒业发展创新园,形成“一核、两翼、四园”的空间布局,探索“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同时,为带动乌蒙山片区的古蔺县和叙永县扶贫攻坚,泸州高新区为其开辟产业发展空间,探索“优势互补、区县共建”的异地合作模式,调动了各方共建泸州高新区的积极性。

建一个园区,催生一座新城。因酒而起,黄舣镇城镇人口从0.18万人增加到3万人,城镇面积从0.85平方公里扩张到3平方公里;围绕机械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泰安镇将变身为“泸州浦东”……“唰唰……”汽车飞驰在泸州高新区40米宽的酒谷大道上,一幢幢极具川南民居古镇建筑风格的厂房扑面而来。以泸州高新区为起点,沿绕城快速通道向西行约10分钟,即到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

目前,泸州高新区已建成“一纵两横”的城市路 骨架,周边建成成自泸赤高速、川黔高速、川渝沿江高速公路,紧邻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毗邻在建中的泸州新机场,形成对外互通、内部循环的“快速交通 ”。泸州高新区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规划建设3个综合服务中心、5个居住商务服务片区,加速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原标题:泸州高新区 打造长江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