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最大的王牌是,智能制造

武进这座江南历史名城,血液里早已根植了实业的基因,从民族工商业到乡镇企业崛起的苏南模式再到现在的智造名城,武进之所以能够勇立潮头,成就“华夏第二县”、“江苏第一区”的荣光,制造业是武进最大的王牌和底气。

八九十年代乡镇企业崛起,武进大地方兴未艾,生机勃勃,各个乡镇兴办企业,形成了一镇一产业,每个镇的产业都在全国打出了名气,湖塘的纺织,小河的汽配、西夏墅的刀具、横林的地板、洛阳的新科品牌。这些都为改革开放的武进奠定实力基础,铸就了武进的辉煌,当时的武进引时代之风骚。

新时代的武进,几经变迁,越发行稳致远,新的发展形势下,更加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武进制造转向武进智造,向产业更高端迈进,依托科教城、武进高新区、武进经发区等载体,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碳材料、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业,武进制造业总是能够走在时代最前列,抢抓最新机遇,实现城市的蜕变。

武进是制造业的乐土,更是充满奇迹的地方,恒立液压,曾经一家无锡的小厂,如今成为常州市值600多亿、全国行业领先的上市企业,与其武进是恒立的福地,不如说武进和恒立老板的性格相互投缘,艰苦实干,深耕实业,注重研发,正是这种特质,才造就了恒立的今天,才造就了武进高新技术企业500多家,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近百家,资本市场武进板块30余家企业大部分为制造企业的丰厚家底。

常武地区的人民,向来以实业为本,不投机,不浮夸,不张扬,他们低调实干,创业大多会选择制造业,专研技术,一步步做大做强,正是这种风气,才使得武进大地制造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本土的恒立、新誉、今创到招商引资的理想、柳工、小牛,大企业大而强,小企业小而精,他们共同支撑起了武进现代先进制造体系,使得武进长期立于江苏强手之林。

武进过去靠制造业起家,很辉煌,但在强手如林的苏南,产业依然粗矿,规模依然小,整体经济中低附加值的中小企业依然居多,转型还没有彻底成功,武进的企业家的视野还不够开放,依然存在着一些小富即安的思维,不能跟随时代大势,趁势而起。在前进道路上,武进更是错失了一些机遇,没有及早地布局集成电路产业,现在虽然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规划了集成电路产业园,但是要想在上海南京无锡的口中抢到一口肉吃,这就需要看武进的智慧了。

将来更是要靠智能制造,智造为本,像常州武进这样的城市的发展,和一些 红城市或者一线城市不同,一定,也只有苦练内功,打牢制造业基础,而这些,人才是关键,有了人才才能有智造,武进企业要千方百计招才引智,提升人才竞争力,要将双休及五险一金这些基础性人才吸引措施逐步普及到位,提高研发比重,产品不断升级,更具竞争力,将智能制造作为核心竞争力,使智造成为最大的王牌和名片,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常州建设智造明星城和迈入万亿GDP城市,武进永远是主力军和先行区,相信未来,一个产业更加高端、更加国际化的智造新武进,将助力常州实现梦想,在全国自立自强的产业体系中留下浓重的常州武进色彩。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